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诚的马车停在江陵知府衙门的石狮旁。

赵德海撩袍下车,双脚踩在熟悉的青石板上,胸膛不由自主地挺高了几分。

目光扫过那森严的门楣、持棍而立的衙役,心中百感交集,一股近乎病态的亢奋情绪,在胸腔里翻涌激荡。

就是这里!

他在这里距离那象征权力的知府正堂,仅有一步之遥!

然而,一步之遥,便是天堑。

周文渊!曾培明!还有那个该死的方言!

是他们,是他们联手将自己踢出局,发配到那鸟不拉屎的黑水镇。

整整两年,他与粗鄙的军汉和危险的流民为伍,每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如今,他赵德海回来了!

虽然他即将要调任其他地方。

但是现在!他还是江陵府同知!身上还披着同知的官袍。

只要一日未离任,他赵德海踏入这知府衙门,就是名正言顺!

他看着门口那几个面露惊愕的衙役,赵德海心中的冷笑更甚。

惊讶吗?意外吗?

我赵德海不仅能回来,身边还跟着巡按御史刘诚,有刘诚相助,今天!他要扬眉吐气,一雪前耻!

“刘大人,请!”赵德海侧身,对缓步下车的刘诚做了一个恭敬的手势,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刘诚微微颔首,青衫常服,气度沉静,与赵德海的躁动形成鲜明对比。

两人不再理会门口那些神色各异的衙役,径直穿过仪门,朝着周文渊的签押房而去。

与此同时,周文渊的签押房内。

知府周文渊端坐案后,眉头紧锁,听着身旁师爷段子明的汇报。

“府尊,此次府试,十三县报备学子共计五百三十七人。”

“湖广按察司衙门刚到的行文,今科童生名额……只定五十。”

段子明声音低沉,带着一丝忧虑。

“五十?”周文渊执笔的手一顿,脸上露出一丝错愕。

“往年皆有七八十之数,今科何以骤减至此?”

段子明叹了口气:“府尊明鉴,自贾文进调回京都之后,湖广院试停滞近两年。”

“如今龚大宗师履新,为安士林之心,已定下未来三年,年年开院试之策。”

“然秀才名额乃朝廷定数,不可轻增。这童生名额自然也要遭受影响……分摊下来,自然一年少过一年。”

周文渊默然。

他岂能不明白其中关窍?

这科举就是天下人改变阶级的唯一出路。

然而湖广因为贾文进的离职,比别的省份少了一次院试。

这缺少的院试自然要补上,如果不补,湖广士林就会闹!会通过各种渠道去给龚大宗师施压。

但是功名名额始终是有限!今年没拿,明年也不可能多给你补上。

秀才是能领朝廷补助的,还能免税免徭役。

一谈到和钱有关的方面,朝廷从来不会轻易松口。

如今上面给的名额是定数,底下的士林又要闹腾。

作为大宗师的龚大人,他能如何?

只能如此多开院试,安士林那些人的心。

你看,别人三年两次,你们湖广今次三年三次。比别人多了一次,你们还能说什么?

然而,这秀才名额变了吗?没变!只是院试次数变了!

每次科举的人数不再减少,而取士的名额却少了。就是变相的增加了每年的科举难度。

苦的,是底下这些嗷嗷待哺的学子。

未来三年,湖广科举之路,注定要比以往艰难数倍。

他揉了揉眉心,正欲开口,段子明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的猛的一震!

“还有一事……据江陵县朱教谕透露,近日,赵德海陪同那位刘御史,频频出入各县县学,拜访各地教谕。”

“其意……恐在府试同考官人选!”

“什么?!”

周文渊霍然起身,脸色骤变,手中的狼毫笔“啪嗒”一声掉在案上。

“此事何时发生?你为何不早报我?!”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惊怒。

段子明面露苦色:“府尊容禀,府试在即,您需避嫌,闭门谢客,筹备贡院事宜。”

“我们府衙和外界的交往自然就比平常要了少了许多。”

“下官也是今日才得朱教谕冒险通传,方知此事。”

“那刘诚动作极快,不过三四日功夫,竟似已走访近半!”

周文渊心脏狂跳,一股寒意自脚底直窜天灵盖。

他知道刘诚来江陵是有目的的,也听闻他在对付方言。

但是他没想到,刘诚的动作就居然如此之快,如此之狠。

前几天还在和方言在县衙吵架。今天为止,居然已经拜访了江陵过半的县学教谕!

就在此刻,他已经想到刘诚接下来的动作,该用什么办法来达成目的了。

他要用巡按御史“风闻奏事”之权,以县学教谕要避嫌来逼自己,逼自己调换同考官的人!

若真让他得逞,不用多次,只要两次,自己这同考官名单,恐怕必须要用上刘诚早就布置之好的人。

届时府试考场之内,刘诚想动点手脚,简直易如反掌!

这可府试......危矣!!!

“快!”

周文渊再顾不得仪态,一把抓起桌上的官帽戴上,声音急促。

“子明,立刻将拟定好的同考官征调公文用印,火速发往各县!”

“本官即刻移驻贡院,闭门锁院,筹备府试!”

“在此期间,任何人来访,一律不见!”

此刻,他唯有抢时间!

只要抢先一步将公文发出,将生米煮成熟饭。

然后自己再躲进贡院,将贡院的大门紧锁。不见任何人,等到府试结束。

刘诚是巡按御史!他有参奏之权。没有行政之权。

他可以逼着自己改文书!但是他不能自己去改文书!

只要他躲进贡院!刘诚就算是有通天之能,也无法改变即将落定的事实。

一看周文渊那急迫的样子,段子明也知事态紧急。

连忙拿起桌上知府大印,对着那叠公文用力的按下去。

拿起公文就要往门外走去。

然而,他的脚步还未走出大门,一只穿着官靴的脚,便不偏不倚地踏入了门槛,恰好挡住了他的去路。

一声带着讥诮与得意的声音,慢悠悠地从门外响起:

“可惜啊……周大人,段师爷,你们……晚了一步。”

段子明抬头看向来人,额头的汗水如瀑布而下。

赵德海!

段子明手一抖,公文险些脱手,他踉跄着后退两步,脸色煞白地看向周文渊。

周文渊死死盯着门口,心脏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刘诚来了吗?如果刘诚来了!那就完了!

赵德海面带讥笑,心中却是对刘诚佩服不已。

这周文渊!果然不出刘大人所料,想借贡院来躲避他们。

如果不是刘大人神机妙算一刻不停的往这边赶,此次恐怕就要让周文渊得逞了。

在令人窒息的沉默中,赵德海侧身,对着门外毕恭毕敬地一揖。

这个动作,彻底击碎了周文渊最后的希望。他身体一晃,无力地瘫坐回椅子上。

刘诚!他来了!

只见一人,缓缓的从门外走入,身着青衫,面容清癯,眼神却如古井深潭般莫测。

正是刘诚!

刘诚缓步踏入房内,目光平静地扫过段子明手上的公文,语气温和的说道:

“周大人,何事如此匆忙,欲要闭门谢客啊?”

“本官此来,正有些关于今科府试……同考官风纪之事,需向周大人请教一二。”

周文渊躺坐在椅子上,只觉得周围的空气,比寒冬还要凛冽。

他的手,无力地垂下。

完了!

此事!无力回天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