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楼想了想,接着补充道,“营救行动至关重要,你让程锦云注意一下日本商船的到港时间和离港时间。”

回到车上,明瑶便让司机送她回明公馆,来到客厅,拨通了程锦云的电话,铃声响了三声后直接挂断。

很快明瑶就见到了程锦云,明瑶把明楼的意思转达给她,程锦云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随后,明瑶安慰程锦云,让她放宽心,肖逸云的事组织自会有考量。如果他这个人没有问题,无论他是谁,组织肯定愿意吸纳每一个真心抗日的人。

程锦云用力的点了点头,保证她一定会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组织发光发热,就像那永不熄灭的灯塔,坚定的照亮前方的道路。

明诚为了调查肖逸云,给香港站发电报,让他们把军统上海站行动组b组的人员资料和人生轨迹整理好,明日会有人前去拿文件。

同时派出亲信前往香港,让他明日拿到文件后,按照惯例先查一遍资料,看着有问题的地方详查。

等把五人的资料过一遍,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开始着重彻查肖逸云的资料,必须把这个人里里外外搞清楚搞明白。

明诚安排好肖逸云的事情后,紧接着去和黎叔见面,把“眼镜蛇”的指示传递给他。

让黎叔想个不着痕迹的办法,把中共地下党也接到营救劳工营战俘的任务透露给孟云舒。

黎叔听完神色凝重的点点头,表示一定完成任务,而且他心里已经有了章程。

等明诚离开后,黎叔紧急约见了孟云舒,告诉她因为组织让他们营救劳工营战俘,所以需要她利用和明家的关系,从明楼和明诚那里获取劳工营的内部情报。

云舒听闻后,心中一惊,随即向黎叔报告道,“黎叔,军统方面也发来电报让我们营救劳工营战俘。”

黎叔显得异常淡定,他已经从明诚那里知道了,但上级不让他主动提起合作,于是他开口说道,“这很正常,毕竟劳工营里的战俘中也有国党的人。”

待黎叔离开后,孟云舒陷入了沉思。既然国共两方的目标一致,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合作呢?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任务的成功率,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资源浪费。

孟云舒回到明公馆后,明台笑着调侃道,“云舒,你可比我这个组长还要忙呢!”

孟云舒并未回应明台的打趣,直接把他拉到花园凉亭中,然后把合作想法和明台说了一遍。

当明台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果然很赞同孟云舒的想法,同时希望能约见中共地下党此次行动的负责人,双方达成合作,共同完成这次营救行动。

孟云舒有些担忧的说道,“只是我担心两边都有顾虑,合作起来会有摩擦。”

“还有郭副官那里,你想好怎么把合作的事情告诉他吗?”

明台信心十足的回应道,“只要目标一致,小问题都是能解决。”

“你放心,郭副官并没有你想象中的不知变通。”

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照亮了整个房间。明瑶静静的站在落地窗前,凝视着天空中的月亮,思绪如潮水般汹涌。

剧情中的劳工营资料和即将会发生的事情,就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心头。

如果她将这些资料拿出来,明楼和明诚肯定会对情报渠道产生怀疑,毕竟这些资料的来源算是凭空出现的。

然而,如果不拿出来,这些资料关系着众多劳工的生死,万一真的发生什么意外情况,明瑶肯定后悔莫及。

经过一番纠结,明瑶还是没有下定决心。突然,她的余光看到有个黑影正在向明家靠近。

当黑影距离明公馆越来越近时,明瑶惊讶的发现人影竟然是程锦云。她松了一口气,悄无声息的下楼去开大门了。

下楼的时候还在想,现在是刚巧她没休息,所以看到程锦云了。如果她休息了,程锦云要怎么办,是不是要爬窗户?

转念一想,程锦云那么晚来肯定是有紧急的事情,而且还不想让人注意到她的行踪。

程锦云看到明家大门处的明瑶很惊讶,随即跟着明瑶去了她房间。

程锦云开门见山的说道,“今天晚上吴淞口突然来了一艘日本商船,经过一番秘密探查,我确定这艘船就是运送劳工的船只。”

“而且从梁仲春亲信的手下那打探的消息得知,因为前段时间的领事馆爆炸事件,所以商船负责人觉得上海并不安全,希望尽快回日本。”

“在商船负责人和宪兵队沟通过后,这艘商船将在三天后载着劳工,启程返回日本。”

等程锦云话落,明瑶的心跳猛的加快。她意识到时间紧迫,他们必须两天内采取行动,不然劳工就要被运走了。

而他们要在两天内摸清劳工营的情况,并且实施计划救出这批劳工,根本来不及,所以明瑶现在只有一个选择了。至于会被怀疑消息来源和这几十条生命相比,根本无足轻重。

明瑶给程锦云倒了一杯热水,让她坐下休息一会,随后明瑶在脑海中迅速整理了一下关于此次剧情的资料。

让程锦云在房间等着,明瑶分别敲开了明楼和明诚的房门,将他们叫来她的房间。

当明楼和明诚看到程锦云也在房间里时,都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色,紧接着面色都变得有些难看,他们知道肯定出事了。

明瑶毫不犹豫的说道,“劳工营的劳工将在三天后运往日本,所以我们最好在两天内把人救出来。”

“根据我的线人调查的资料显示,这些劳工每天都被押送到采石场进行高强度劳动,期间是由一个班的日军负责押送。”

“随后在前往采石场的途中,日军会在小镇的诊所前停下,让受伤的劳工接受简单的伤口处理。”

“等劳工劳作结束后,就会被押回劳工营。而劳工营的日军守卫力量包括46个卫兵和6挺机枪。”

“虽然从兵力数量上看只有一个排的规模,但火力上却超过了一个团的常规配置。这还不算劳工营里维持运转的看守人员。”

“而且劳工营地势易守难攻,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从劳工营里直接营救。”

“而采石场的日军守卫力量包括两个班的兵力,并配备两挺92式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封锁了主要路口。”

“而且采石场地形开阔,不利于隐蔽行动,如果强攻会造成重大伤亡,所以我们也不可能从采石场里直接营救。”

“如果我们不打算在路上直接营救,就只剩下了一个地点,他们的必经之地——小镇。”

“小镇地形复杂,便于潜伏和突袭,如果出现意外还可以进行巷战。小镇环境也适合设伏和撤退,降低了被包围的风险。”

“最关键的是小镇的日军兵力只有一个班,是三个地点中最少的,只有13人,更有利于实施营救。”

“现在军统上海站可以集结8个人,有明台的行动组A组3个人和肖逸云的行动组b组5个人。”

“小镇的诊所是我们地下党的窝点,里面有7个医生护士是我们的人,可以出其不意的解决几个日本宪兵。”

“结合我们的兵力我建议,我们直接在小镇营救,军统财大气粗的火力方面也不用担心,而且我还让锦云姐在暗地里筹措了一批军火。”

“这批军火原本打算运往前线的,如果火力真的不够也可以先用在营救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