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 > 第962章 老宅的又一个新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明天年三十,都过来一起过年,人多热闹,你两个侄媳妇炖了鸡,我买了鱼,咱们一大家子好好吃顿团圆饭。”

小芳连忙应道:“哎,谢谢大伯,我们明天一早过去帮忙。”

王长水也感激地看了大伯一眼。

唯有余翠花张了张嘴,只悻悻地哼了一声,扭过头去,算是默许了。

冬日夕阳的余晖洒在老宅的院落里,映照出大房的团圆热闹,二房的复杂纠葛,以及岁月留下的深深痕迹。

这就是生活,有喜有悲,有聚有散,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个小人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挣扎着,前行着。

大年三十,夜。

王家老宅灯火通明,暖意融融。

一张特制的大圆桌几乎占满了半个堂屋,大房,二房外加爷爷奶奶,整整十五口人竟能齐齐整整地围坐在一起,这光景若退回七八年前,简直是不敢想象。

那时,老宅就那么一张小方桌,能上桌的只有爷爷奶奶和几个男丁,妇人和孩子们只能蹲在墙角或炕沿扒拉些剩菜剩饭。

如今,日子是真的大不同了。

桌上摆得满满当当,整只冒着热气的炖鸡,红烧鲤鱼,大碗的扣肉油光锃亮,各色炒菜饺子琳琅满目。

济济一堂,欢声笑语,大伯王永青心中感慨万千,他端起酒杯,刚想说些什么,却被小孙女一阵咯咯”的清脆笑声拉回了现实。

是啊,还想那些陈年旧事做什么?

眼前的团圆和富足,才是实实在在的。

他清了清嗓子,高高举起酒杯:“爹,娘,老二家的,长水,小芳,还有孩子们...”

“今年咱们王家人丁更旺了,日子也更红火了,这都得感念王爷在外头拼杀,也靠咱们自家人勤快。”

“来,为了明年的日子更加红红火火,为了咱们一家老小平安健康,干了这一杯。”

众人笑着举杯,气氛热烈,唯有二伯母余翠花低着头,微不可闻地嘟囔了一句:“就你家红火了...”

她的声音淹没在欢声笑语中,爷爷奶奶似乎没听清,只是茫然看着热闹的儿孙,王长水连忙凑到两位老人面前,将自己的酒杯递到爷爷手里,大声道:“爷爷,奶奶,喝酒,甜着呢。”

酒杯里里面是给小芳特意带回来的香甜蜂蜜醪糟,爷爷哦了一声,浑浊的眼睛里有了点光彩,颤巍巍地举起杯,奶奶也抿了一口。

一家人都把酒杯举了起来,大伯母也笑着说了几句吉祥话。众人刚要共同饮下这杯团圆酒,院门外,突然传来了清晰的敲门声。

咚咚咚——

屋内顿时一静。

众人都面露疑惑。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守岁团圆,谁会来串门?

云溪村如今发展得好,也不可能是乞丐啊。

“我去看看。”王长水放下酒杯,拿起门边挂着的气死风灯,披了棉袄走走到院门后,隔着门板问道:“谁啊?”

门外传来一个有些熟悉的沙哑声音:“长水?”

王长水愣了一下,手忙脚乱地抽开门栓,吱呀一声拉开院门,灯笼昏黄的光线下,只见门外站着一个身穿厚棉衣,头戴毡帽的中年男人。

男人摘下毡帽,露出一张沧桑的面容。

王长水瞪大了眼睛,借着灯光仔细辨认,不由失声惊呼:“爹?!真是您?!您...您怎么回来了?!”

屋内的众人听到动静,全都涌了出来。

二伯母余翠花心脏扑通扑通狂跳,小芳眼泪唰地就流了下来,哭喊道:“爹!”

王永书看着儿子,苦笑道:“都长这么大了...”

王永书离家多年,在济州岛做官,今年他好不容易请了长假,乘船返回大秦山东,冬日航海,船行缓慢,几经周折,竟让他赶在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回到了云溪村。

众人这才回过神来。

七手八脚地将他迎进屋里。

屋内暖气扑面而来,王永书径直跪倒在炕前,对着炕上同样老泪纵横但明显苍老了许多的父母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声泪俱下。

“爹,娘,不孝儿永书回来了,儿子不孝啊,未能在家侍奉双亲,未能教养儿女,让二老牵挂,让家里受累...儿子不孝...”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个团圆的新年。

有新生命诞生,在外漂泊多年的亲人也回了家...

新年过后,爆竹味尚未散尽,王永书语出惊人。

“什么?”

“去济州岛?”

王永书看着围坐的家人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思虑已久的决定:“爹,娘,大哥,大嫂,我在济州岛如今是耽罗县农业司的正司长。这次回来,除了看望二老,也是想告诉你们我打算在济州岛定居了。”

一语惊四座。

二伯母余翠花第一个跳了起来,目瞪口呆,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话。

“定居?去那鸟不拉屎的高丽?王永书你疯了吧!”

“这老宅这田产都不要了?你要我们去那野蛮子的地儿?””

王长水倒是眼睛一亮,他读过书,见识广些,连忙解释道:“娘,现在济州岛也是靖武都督府治下了,和咱们青州府一样。坐海船往来很方便的,就是路上多耗费些时日罢了。”

余翠花立刻瞪了儿子一眼,炮火转向:“方便?说得轻巧!那我呢?你们一个个翅膀硬了都要飞走,就把我这老婆子一个人丢在这破村子里等死?”

王永书道:“这次回来,就是打算带你们一起走。我们一家四口,都去。”

大伯王永青一直沉默着,他扫过激动的弟媳,面露期盼的侄子侄女,最后落在苍老的父母身上,心中复杂情绪难以言喻。老四早逝,老三联系很少,如今老二也要携家带口远去海外,这偌大的老王家往后在云溪村,可就只剩下他这一房了。

家族离散的凄凉感袭上心头。

大伯王永青长长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既是无奈也有谅解,他拍了拍二弟的肩膀:“去吧,永书。当官一直是你的念想。如今在王爷手下谋了前程,是好事。爹娘有我和你大嫂照应着,你们...就放心去吧。”

他在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