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富化作无形水遁,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东海。而是凭着记忆,先向西牛贺洲方向潜行。数百年沧海桑田,他需要确认一些事情。
第一站,便是碧波潭。
穿过熟悉的乱石山,潜入深潭。水府依旧在,但昔日万圣龙王的旌旗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面绣着陌生龙纹的黑色大纛。潭中巡逻的水族兵将,面目陌生,妖气驳杂,纪律松散,远非当年他麾下那般精锐。
焦富隐去身形,如一道幽影般潜入水府深处。昔日他居住的澄波殿,如今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充满了暴发户般的奢靡与粗俗。殿中主位上,一条体型庞大、却气息虚浮、眼神凶狠的黑色野蛟,正搂着几个妖艳的蚌女饮酒作乐,下方一群小妖阿谀奉承,喧闹不堪。
“看来是条不知从哪里流窜过来、趁虚而入的野蛟,占了此地称王。” 焦富心中了然,并无丝毫愤怒。他神念悄然扫过整个水府,试图寻找万圣公主的踪迹,却只感受到一丝极其微弱、几乎消散的残留气息,证明她曾在此长久居住,但早已离去多年,不知所踪。
昔日那些熟悉的面孔,年有余、奔波儿霸、灞波儿奔等老部下,也一个不见,想必早已星散,或亡或逃。
物是人非。
站在熟悉的故地,看着陌生的景象,焦富心中并无太多波澜。数百年的海眼煎熬,早已磨平了他许多执念。称霸一方、美人相伴的过往,如今看来,如同镜花水月。万圣公主的离去,或许对她而言,也是一种解脱。他心中对她有愧,但已无力也无心再去追寻。
“走了也好。” 他暗叹一声,最后看了一眼那喧闹的大殿,身形缓缓消散,如同从未出现过。
他来时悄无声息,去时亦不留痕迹。
下一站,黑水河。
他隐匿气息,远远望去。只见黑水河府秩序井然,水族兵将巡逻有序,妖气凝练,显然治理得不错。他感应到儿子焦虬的气息就在河府深处,平稳而雄厚,比之当年分别时,强大了何止数倍。更令他欣慰的是,焦虬的气息中正平和,并无暴戾之气,显然修行走上了正轨,心境也颇为稳固。
“虬儿…长大了。” 焦富眼中闪过一丝难得的温情与欣慰。他没有现身相见。自己如今是越狱之人,现身只会给儿子带来麻烦。知道儿子安好,且能独当一面,他便放心了。远远地,他仿佛能看到一个沉稳的身影在河府中处理事务,那份气度,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心中满是骄傲。
“不必打扰他了。” 焦富微微一笑,转身离去。父子缘深,但各有际遇,相见不如不见。
接连探访两处故地,焦富心境愈发平和。过去的恩怨情仇,似乎都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去。他现在更关心的,是自身的未来,以及这数百年间,三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南赡部洲…” 他望向南方,那里是人族兴盛之地,也是三界信息交汇之所。欲知天下事,莫过于此。
他运转玄功,《水火既济龟蛇经》悄然运转,周身气息内敛到了极致。只见他身形微微扭动,玄光一闪,竟化作一条通体黝黑、鳞片闪烁着金属冷光的巨蟒!
此蟒长逾数丈,腰身如水桶粗细,眼神冰冷,信子吞吐间带着一股原始的凶悍之气,与寻常山野大妖无异,任谁看去,也绝难联想到昔日那叱咤风云的覆海蛟圣。这便是功法大成后的变化之妙,非大罗金仙亲至,难以看破其跟脚。
化身黑蟒后,焦富不再犹豫,扭动身躯,潜入水中,顺着江河脉络,悄无声息地向着南赡部洲的方向游去。
他刻意避开大江大河的主航道,专走偏僻支流与水脉暗路,速度虽缓,却胜在安全隐秘。
数月之后,水势渐缓,两岸人烟渐稠,屋舍俨然,阡陌纵横。空气中弥漫的香火气息与人间烟火气,让久居深海炼狱的焦富感到一种既陌生又新奇的熨帖。
他知道,南赡部洲到了。
这一日,他游至一处人迹罕至的荒僻河湾。时值黄昏,夕阳余晖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焦富所化的黑蟒悄然浮出水面,冰冷的蛇瞳扫过四周,确认安全后,周身幽光一闪。
只见那庞大的蟒身开始收缩、变形,漆黑的鳞片褪去,化作细腻的肌肤;狰狞的蛇首扭曲,化为一张清俊儒雅的面孔;修长的身躯拉直,变作一具颀长的人形。片刻之间,凶悍的巨蟒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身穿朴素青衫、面容白皙、眼神深邃、带着几分书卷气的年轻书生。
“既入人间,便需有个身份。” 他沉吟片刻。在他前世时东北等地,自古便有蛇仙、蟒仙的传说,这些精灵多以“柳”、“常”为姓。
“柳……” 焦富觉得此姓颇合他如今水蟒化身之意,且“柳”字带木,与他名字中的“焦”字暗含火意,水火既济,倒也玄妙。至于名,他略一思索,便想到了一个“毅”字。取意志坚毅之意,亦暗合他历经磨难、道心不改的经历。
“从今日起,我便是游学书生柳毅,柳元章。” 他为自己表了字,愈发像模像样。
他整理了一下青衫,将一身澎湃的妖元尽数收敛于丹田深处,只流露出些许经过伪装的、略显文弱的读书人气息。随即,他迈步走上河岸,踏入了南赡部洲的土地。
他信步走出河湾,朝着最近的一处城镇走去。路上遇到行人,他便学着凡人的样子拱手问路,言语温和,举止有度,俨然一个游学在外的书生模样。
进入城镇,但见市井繁华,人来人往,叫卖声不绝于耳。这对于在黑暗海眼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柳毅来说,充满了新奇之感。他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街边店铺、过往行人,听着茶馆酒肆里的谈天说地,从中捕捉着关于当今天下、朝廷政局、仙佛传闻的零星信息。
他得知如今已是李唐末年,国势倾颓,但佛道两教却是蓬勃发展。至于天庭、四海、幽冥之事,寻常百姓自是知之甚少,偶有提及,也多是以讹传讹的志怪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