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玄幻魔法 > 人生诡事之阴兵统帅 > 第118章 秦氏忠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幽深静谧的地下陵墓之中,弥漫着一股尘封已久的气息。仿佛每一缕空气,都凝固着岁月的沧桑。

昏暗的紫色光线,从墓室顶端洒落。宛如一道道紫色的丝线,轻柔地抚摸着每一处角落。

离开兵马俑平台后,再往前几十步台阶。

就能看见左右两边,各自有一块平台。青石台阶也有分支,把这两块平台,与中间的主道相连。

通往平台的石阶两边,都有着两排石马石兽守护。并且在平台边缘处,还有精致雕刻的石栏杆。

在这平台的中央位置,竖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并且在石碑的后面,摆着一口巨大的石棺椁。

它宛如一座沉默的堡垒,守护着主人最后的尊严。

石棺椁由坚硬的花岗岩雕琢而成,表面刻满了精美的花纹。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棺椁的四角,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神兽。它们张牙舞爪,眼神犀利。仿佛在守护着棺椁内的主人,不让任何邪恶的力量靠近。

石棺椁的顶部,雕刻有精美的壁画,描绘着将军一生的征战历程。从他初入战场时的青涩,到后来指挥千军万马的豪迈。

这里的每一幅画面,都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听到战场上,传来的喊杀声和马蹄声。

壁画原本色彩鲜艳夺目,但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变得有些黯淡。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气势恢宏。

石棺椁的四周,摆放着各种珍贵的陪葬品。有金银珠宝、玉器瓷器,还有一些古老的书籍和武器。

这些陪葬品,不仅是将军一生的财富积累,更是他对自己辉煌一生的一种纪念。

再看棺椁面前的石碑,其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这位将军,生平的事迹和一生的战功。

石碑的字体苍劲有力,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清晰可辨。

在这寂静的地下陵墓中,将军仿佛依然在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他曾经,为之奋斗的国家和人民。

石碑中央刻着:秦民屏之墓

侧面小字刻着:明都督佥事副总兵

秦民屏大明四川石柱土官,土家族四川忠州人。

以下是他的主要战绩:援辽之战, 浑河血战突围。

大明泰昌时期,秦民屏与兄长秦邦屏,一同受明廷征召参与援辽。率数千人作为先遣队,秦民屏被授予守备之职。

天启元年,秦民屏与秦邦屏率军渡过浑河,与后金兵展开激战。战斗中秦邦屏战死,秦民屏成功突围。

兵部奏报浑河战功后,他被晋升为都司佥书 。

在浑河之战中,他们率领的白杆兵。让一向战无不胜的八旗军,见识到了明军的勇悍,令八旗军胆寒。

此役白杆兵虽寡不敌众,但也斩杀数千八旗兵。

平定奢崇明叛乱, 阻断叛军归路。

同年九月,秦良玉与秦民屏回乡征兵时。恰逢奢崇明在渝州叛乱,其部将派人想与秦良玉结盟。

秦良玉斩杀使者后,立即发兵。率领秦民屏,及秦邦屏的儿子秦翼明、秦拱明逆流西上。抵达渝州南坪关,切断了叛军的归路 。

随后设伏兵袭击两河,焚烧叛军船只。之后秦良玉分兵守忠州,并派快马传檄夔州,成功将翟塘一带的贼兵消灭。

秦良玉上表奏报秦民屏战功,朝廷将秦民屏提升为参将。秦翼明、秦拱明为守备。

解成都之围,与收复渝州。

天启二年,奢崇明包围成都。巡抚朱燮元,传令秦良玉前去征讨。

秦良玉率军攻取新都,长驱直奔成都。成功击败奢崇明,解了成都之围。

奢崇明败走后,秦良玉又率领秦民屏等。攻克二郎关、佛图关,收复渝州。

秦民屏因功,被晋升为副总兵 。

此后,秦良玉又陆续收复红崖墩、观音寺、青山墩等据点,彻底平定奢崇明四川之乱。

参与贵州战事

天启三年,秦民屏随巡抚王三善抵达贵州陆广,参与对当地叛军的作战。虽战斗初期遭遇失败先行撤退 ,但在同年冬天参与大方战斗时,取得多次胜利。

然而天启四年正月,秦民屏在退兵途中,遭遇敌军袭击。他奋力奋战,最终不幸战死 。

秦良玉上书请求抚恤,朝廷追赠秦民屏为都督同知。并立祠祭祀,他的两个儿子也获封官职。

秦民屏一生,追随秦良玉四处征战。为明朝在辽东抵御后金,在西南平定叛乱贡献了重要力量。

最终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尽显忠勇!

王泽看完石碑铭文与壁画,顿时对秦民屏将军肃然起敬。同时也想到了阴间的战争,不知道现在打到什么程度了?

如今修为不但已经恢复,还比之前精进了许多。

是时候该回归阴间,抵御入侵联军了。而且也急需军功,来换取为数不多的阳寿。

看完左边的秦民屏将军,接着便转身往右而去。

而通往右边的石阶两边,同样也有守护的石马石像。平台的边缘地带,也有着精雕细刻的石栏杆。

因为这一边摆放的,就是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将军的棺椁。

这边石棺椁的顶部,同样雕刻有精美的壁画。描绘着秦邦屏,一生的征战历程。

中央竖着的石碑上,中间写着的是:秦邦屏之墓

左侧小字写着:提督石柱白杆兵、赴辽统领副总兵。

下方就是小字铭文,详细介绍他一生的功绩。

秦邦屏亦是明末抗清将领,乃是秦良玉之兄。其主要战绩集中在,抗击后金(清)的战斗中。

核心表现于,浑河之战。

同样是天启元年,后金大军进攻辽东重镇沈阳。秦邦屏与弟弟秦民屏,率领白杆兵驰援。

在沈阳失陷后,他们率部在浑河岸边,与后金主力展开激战。白杆兵作战勇猛,多次击退后金攻势。

甚至还让对方,付出了不小的伤亡。

不过由于,兵力悬殊且缺乏后援,秦邦屏在战斗中力战牺牲。但其部众的顽强抵抗,让后金军队见识到明军的战斗力。

也为其赢得了,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的评价。

他一生的功绩,虽然没有弟弟妹妹那么多。但是却为弟弟跟妹妹,起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

更是将忠君报国这几个字,给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