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潜伏:狼凶 > 第93章 华北潜影与扫荡破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3章 华北潜影与扫荡破局

重庆飞往西安的军用运输机在云层中颠簸,陆沉舟靠在机舱壁上,指尖摩挲着怀里的加密电报——电报纸是特制的防潮纤维纸,上面的字迹用米汤书写,只有浸泡在醋里才能显现,内容只有短短一行:“夜隼赴冀,对接‘磐石’,破‘铁壁合围’。”他将电报折成黄豆大小的纸团,塞进勃朗宁手枪的枪托缝隙,那里还藏着半片从红泥岗带回的“解毒草”干叶,叶片边缘的锯齿状纹路在指尖划过,带着熟悉的涩味。

机舱里弥漫着航空煤油的气味,混杂着士兵们身上的汗味。陆沉舟穿着一身灰色粗布短打,袖口和裤脚故意缝上了补丁,头发用草木灰染成了深褐色,脸上抹了一层薄薄的锅底灰,乍一看与普通的逃难百姓别无二致。但他的眼神始终警惕,余光扫过机舱里的每一个人——角落里一名穿着国民党军装的士兵引起了他的注意,士兵的皮鞋鞋底沾着华北特有的黄胶泥,而鞋面上的鞋带却系着日军特有的“樱花结”,显然是乔装打扮的特务。

“老乡,你这是要去华北哪儿啊?”士兵主动搭话,声音带着刻意的憨厚,手里的步枪枪管却悄悄对准了陆沉舟。

陆沉舟低头摆弄着怀里的布包,布包里装着一套理发工具——这是他此次潜伏的身份:游走四方的剃头匠。“去冀中平原,投奔亲戚。”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怯懦,故意将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弯起,模仿着常年握剃刀留下的弯曲痕迹,“听说那边能混口饭吃,总比在重庆饿死强。”

士兵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怀疑,刚要追问,飞机突然剧烈晃动起来,机舱里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日军战斗机来袭!”飞行员的嘶吼声传来,机舱里顿时一片混乱。陆沉舟趁机扑到士兵身边,左手捂住他的嘴,右手拔出藏在布包夹层的微型匕首,匕首的刀刃只有三寸长,却锋利无比,瞬间划破了士兵的喉咙。

鲜血溅在陆沉舟的粗布短打上,他立刻脱下短打,露出里面的黑色夜行衣,然后将士兵的尸体拖到机舱角落,用帆布盖住。“快跳伞!”陆沉舟大喊一声,抓起伞包,跟着其他士兵一起冲向机舱门。

跳伞的瞬间,冷风如刀割般划过脸颊。陆沉舟调整姿势,朝着冀中平原的方向降落。地面上的景象越来越清晰,成片的高粱地如绿色的海洋,远处的村庄在硝烟中若隐若现。就在他即将落地时,一架日军战斗机低空掠过,子弹在他身边的地面上炸开一个个土坑。陆沉舟在空中调整方向,朝着一片茂密的高粱地降落,伞绳被高粱秆缠住,他顺势翻滚,卸掉冲击力,落在松软的土地上。

解开伞包,陆沉舟立刻钻进高粱地。高粱秆有一人多高,正好可以隐蔽身形。他掏出怀里的理发工具,快速换上那套粗布短打,然后将伞包埋在土里,上面覆盖了一层高粱叶。做完这一切,他掏出一个黄铜哨子,吹了一声短促的哨音——这是与华北地下党联络员“磐石”约定的接头信号。

没过多久,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一名穿着蓝色土布衫、头裹白毛巾的中年男子从高粱地深处走出,手里提着一个剃头挑子,挑子上的铜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老乡,剃头不?”男子的声音低沉,眼神却带着警惕。

“剃个光头,清爽。”陆沉舟回应道,这是约定的暗号。

男子立刻放下挑子,凑近陆沉舟:“夜隼同志,我是磐石,本名赵老根。”他的手指在陆沉舟的手腕上轻轻划了三下,这是最后的身份确认,“日军正在冀中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挨家挨户搜查抗日分子,我们的联络点已经被破坏了三个,损失惨重。”

陆沉舟点点头,跟着赵老根朝着村庄的方向走去。村庄里一片死寂,街道上散落着破碎的家具和血迹,偶尔能看到几具村民的尸体,显然是刚遭遇过日军的扫荡。“日军的扫荡队主力是第27师团,师团长是冈村宁次的亲信板垣征四郎,此人手段毒辣,实行‘三光政策’,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赵老根的声音带着悲愤,“我们的游击队被迫转入地下,现在急需像你这样的骨干力量,带领我们反击。”

来到赵老根的家,这是一间低矮的土坯房,墙壁上挖了一个隐蔽的地窖。陆沉舟跟着赵老根钻进地窖,地窖里藏着五名游击队员,他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却眼神坚定。“这位是陆沉舟同志,是上级派来的特派员。”赵老根介绍道,“陆同志在上海多次粉碎日军的阴谋,经验丰富。”

游击队员们立刻站起来,向陆沉舟敬礼。陆沉舟摆摆手,示意大家坐下:“现在情况紧急,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反击计划。板垣征四郎的‘铁壁合围’,核心是依靠据点封锁和拉网式搜查,我们的优势是熟悉地形,擅长游击战。”他从怀里掏出一张冀中平原的地图,地图是用麻布绘制的,上面用炭笔标注着日军的据点和扫荡路线,“我们可以采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术,先破坏日军的交通线,再袭击他们的据点,打乱他们的扫荡计划。”

就在这时,地窖上方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暗号是“买酱油”。赵老根脸色一变:“是我们的侦察员,肯定有紧急情况。”他立刻爬上地窖,片刻后带着一名年轻的游击队员下来,队员的胳膊上缠着绷带,鲜血已经浸透了纱布。

“陆同志,赵队长,日军的扫荡队明天就要进攻我们村了!”侦察员的声音带着焦急,“他们集结了一千多人,还配备了坦克和大炮,扬言要把我们村夷为平地。”

陆沉舟的眉头皱了起来,他知道,以他们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日军正面抗衡。“我们不能硬拼,只能智取。”他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一条河流上,“这条河是日军进攻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在河里设置障碍,然后在两岸的高粱地埋伏,趁日军渡河时发起攻击。”

他转头看向赵老根:“你立刻组织村民,把家里的犁铧、铁锅都收集起来,扔进河里,设置暗礁。再准备一些煤油和火把,等日军的坦克渡河时,点燃火把,烧毁他们的履带。”他又看向一名游击队员,“你带两个人,去破坏日军据点的通讯线路,让他们无法联系增援。”

“那我们呢?”剩下的游击队员问道。

“我们在两岸的高粱地埋伏,用步枪和手榴弹袭击日军的步兵。”陆沉舟的眼神变得坚定,“记住,我们的目标是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不是歼灭他们,只要坚持到天黑,我们就能趁机转移。”

当天晚上,全村的村民都行动起来。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家里的犁铧、铁锅、石头等重物扔进河里,在河底设置了密密麻麻的暗礁。陆沉舟则带着游击队员,在两岸的高粱地深处挖掘战壕,战壕里铺满了干草,既能隐蔽身形,又能保暖。他还在高粱地的边缘布置了绊马索,上面挂着铃铛,只要日军靠近,就会发出警报。

第二天清晨,日军的扫荡队果然来了。远处的公路上,尘土飞扬,几十辆坦克和卡车浩浩荡荡地驶来,日军士兵端着步枪,气势汹汹。陆沉舟伏在战壕里,手里的勃朗宁手枪已经上膛,枪口对准了河里的暗礁。

日军的先头部队是一辆坦克,坦克缓缓驶入河中,刚到河中央,突然被河底的犁铧卡住了履带,动弹不得。后面的卡车也纷纷停了下来,日军士兵下车查看情况,乱作一团。

“动手!”陆沉舟大喊一声,手里的勃朗宁手枪率先开火,子弹正中一名日军军官的眉心。两岸的高粱地顿时响起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日军士兵纷纷倒地。村民们也点燃了火把,朝着河里的坦克扔去,火把落在坦克的履带上,瞬间燃起熊熊大火。

板垣征四郎坐在指挥车里,看到眼前的景象,气得暴跳如雷:“八嘎!给我冲!一定要把他们消灭掉!”

日军士兵在军官的逼迫下,纷纷跳进河里,朝着对岸冲去。但河里的暗礁和湍流让他们寸步难行,很多士兵被河水冲走,或者被游击队员的子弹击中,葬身河底。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日军损失惨重,却始终无法渡过河。陆沉舟看着河里的尸体和燃烧的坦克,心里清楚,日军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派增援部队。“立刻转移!”他大喊一声,带着游击队员和村民们,朝着高粱地的深处退去。

转移的路上,他们遇到了一支日军的巡逻队。陆沉舟立刻示意大家隐蔽,自己则带着两名游击队员,绕到巡逻队的身后,发起突袭。他的动作快如闪电,手里的勃朗宁手枪不断喷出火舌,日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纷纷倒在地上。

就在这时,一名日军士兵临死前拉响了手榴弹,陆沉舟立刻扑过去,将两名游击队员推开,自己却被手榴弹的气浪掀飞,重重地摔在地上。他的胸口一阵剧痛,嘴里喷出一口鲜血,视线也变得模糊起来。

“陆同志!”赵老根和游击队员们立刻冲过来,将陆沉舟扶起。

陆沉舟摆了摆手,挣扎着站起来:“我没事,继续转移。”他知道,现在不是休息的时候,日军的增援部队很快就会赶到,他们必须尽快找到新的隐蔽地点。

又走了两个多小时,他们来到了一座废弃的寺庙。寺庙里杂草丛生,佛像也已经残缺不全,但却是一个很好的隐蔽地点。陆沉舟让大家在寺庙里休息,自己则带着赵老根,爬上寺庙的屋顶,观察周围的情况。

“陆同志,你伤得很重,还是休息一下吧。”赵老根看着陆沉舟苍白的脸色,心里很是担心。

陆沉舟摇摇头,目光望向远处的日军据点:“我们不能休息,板垣征四郎肯定会派人追查我们的下落。”他顿了顿,补充道,“我有一个计划,我们可以趁着夜色,袭击日军的据点,夺取他们的武器和粮食,补充我们的实力。”

赵老根的眼神一亮:“好主意!日军的据点里有很多武器和粮食,只要我们能成功袭击,就能大大增强我们的实力。”

当天晚上,月黑风高。陆沉舟带着五名游击队员,悄悄地朝着日军的据点摸去。据点是一座废弃的炮楼,四周有铁丝网和战壕,门口站着两名日军哨兵。陆沉舟示意大家隐蔽,自己则从怀里掏出一把飞刀,用力扔了出去,飞刀正中一名哨兵的喉咙。另一名哨兵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游击队员用绳子勒死了。

他们悄悄潜入据点,炮楼里的日军士兵正在睡觉,毫无防备。陆沉舟带着队员们,逐个房间进行搜索,将熟睡的日军士兵全部击毙。在据点的仓库里,他们找到了大量的步枪、手榴弹、子弹和粮食,还有几箱罐头和药品。

“太好了!有了这些物资,我们就能和日军周旋更长时间了!”游击队员们兴奋地说道。

陆沉舟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拿起一箱药品,对赵老根说:“这些药品正好可以用来治疗伤员。”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更加坚定,“现在,我们有了武器和粮食,接下来,我们要发动更多的村民,组织更多的游击队,一起抗击日军的扫荡,直到把他们赶出华北!”

就在这时,炮楼外面传来一阵汽车的引擎声,显然是日军的增援部队到了。陆沉舟立刻示意大家做好战斗准备:“看来,一场更大的战斗又要开始了。”他握紧手里的勃朗宁手枪,眼神里充满了无畏的光芒。

炮楼的大门被猛地踹开,日军士兵端着步枪冲了进来。陆沉舟和游击队员们立刻开枪射击,子弹呼啸着飞过,日军士兵纷纷倒地。战斗再次打响,炮楼里火光冲天,枪声、爆炸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陆沉舟知道,这场战斗将会异常艰难,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他坚信,只要他们坚持不懈地战斗,终将把日军赶出华北,还这片土地一片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