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我的道果只能我自己种 > 第139章 瑶台镜难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青玄门,百炼峰,阵堂偏殿。

苏瑶站在一张宽大的黑檀木桌案前,秀眉紧蹙,如秋水般的眸子里倒映着桌上以灵砂精心绘制出的繁复阵纹。殿内檀香袅袅,宁静异常,唯有她的呼吸声略显急促,打破了这份本该属于阵法师的沉凝氛围。

桌上所绘,正是她耗费了巨大心力,根据多方目击者的零碎描述以及坊市那处角落残留的微弱灵力痕迹,勉强复原出的、“丹尘子”用以困住那筑基后期散修的简易阵法。

说是简易,可当苏瑶真正开始着手复原和理解它时,才深切体会到其中的诡异与艰难。

那日的冲突,发生得极快,结束得也极快。

那名筑基后期的散修仗着修为,见“丹尘子”只是孤身一人、气息不显,便生了强买甚至强抢的心思。岂料他刚踏前一步,脚下及周围数尺范围内便骤然亮起数道灵光,几面若有若无的阵旗虚影一闪而逝,瞬间交织成一个困阵。虽只是将其困住了短短三息时间,但已足够那“丹尘子”收起摊位,身影没入人群,消失得无影无踪。

三息,对于高手而言,已能决定生死,更遑论只是脱身。

苏瑶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动用了一件珍贵的留影法器,勉强捕捉到了一丝阵法散去时最原始的灵力残留。之后又寻访了数位当时离得最近的目击者,许以灵石,才得到了些模糊的印象。

如今,这拼凑出的阵图就铺展在她面前。

它绝非当今修真界流行的任何一种主流阵法路数。主流阵法,无论是道门正宗还是魔道旁门,讲究的是脉络清晰,节点分明,或以力压人,或以巧化劲,总有其内在的逻辑与美学可言。

但眼前这个阵法……

苏瑶伸出纤长的手指,虚点着阵图上的几个关键节点,喃喃自语:“此处灵路回转,似有迷踪之效,但为何要在此处叠加一个近乎冗余的聚灵结构?平白浪费了至少三成的灵力效率。还有这里,防御性灵纹的绘制方式古朴得惊人,像是……像是从几百上千年前的故纸堆里直接搬出来的,与现代优化过的灵纹绘制法格格不入,效果虽大致不差,却繁琐了数倍。”

她越看越是困惑。这阵法给她的感觉,就像是一件用无数块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甚至不同用途的布料拼接起来的百衲衣,偏偏这件百衲衣还异常合身,能起到预想的效果。

“非主流…古老…奇特…甚至有些…笨拙?”苏瑶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来形容,“可这种笨拙,却又透着一种直指核心的简洁暴力,摒弃了一切不必要的炫技和修饰,只为‘困住片刻’这一个目的服务。这绝不是一个对阵法半懂不通的人能布置出来的,布置者必然对阵法本源有着极深的理解,才能如此不拘一格,信手拈来,却又有效。”

这种矛盾的感觉让她极其难受,仿佛抓到了一根线头,却发现这线头后面缠着的是一团理不清、看不透的乱麻。

“难道他并非丹道大师,而是一位阵道大师?亦或是…两者皆是?”这个念头让苏瑶的心跳都漏了一拍。若真如此,这“丹尘子”的来历就更加恐怖了。修真界中,丹阵双绝并能达到如此高度者,无一不是名动一方的大能。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悸动。无论如何,这阵法是眼下最新、也可能是最关键的线索,她绝不能放弃。

收起阵图,苏瑶起身,走向阵堂深处。她需要求助专业人士。

阵堂首席长老刘长老正在闭死关,苏瑶求见的是其座下一位以博闻强记、熟知各种阵法流派着称的执事,姓王。

王执事年约五旬,面容清癯,听完苏瑶的来意(她隐去了“丹尘子”之事,只说是研究古籍时遇到一个疑难古阵,特来请教),便接过她递上的阵图复刻本,仔细端详起来。

起初,他面色如常,但很快,眉头也渐渐锁紧,和苏瑶之前的神情如出一辙。

“奇怪…”王执事捻着胡须,半晌不语,只是反复地看着阵图,甚至拿出算筹推演了几个节点。

“王师叔,可看出这是何种流派?”苏瑶忍不住问道。

王执事摇摇头,放下算筹,指着那处冗余的聚灵结构道:“此处设计,绝非当今任何主流流派所为,效率太低下了。倒像是…上古时期,天地灵气远比现在浓郁时,一些阵法师不那么讲究效率时的粗犷手法。但…”他又指向那古朴的防御灵纹,“这种灵纹的绘制方式,据我所知,在八百年前的‘灵纹革新’之后,就几乎被淘汰了,因为有了更高效简洁的画法。”

他抬起头,眼中也满是疑惑:“苏师侄,你这阵图从何而来?此阵看似简单,实则内里混杂了多种几乎已失传的古老技艺碎片,而且融合得极为生硬,像是…像是有人刚刚从几本不同时代的古阵法书中分别学了几手,然后硬凑成了一个能用的阵法。布置此阵者,要么是个得到了多种古老阵法残篇、自学成才的野路子,要么…”

“要么什么?”苏瑶追问。

“要么就是其阵法传承,悠久古老到了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以至于其基础体系都与现今迥异,在我们看来才显得如此古怪、‘落后’而又有效。”王执事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但这个猜测太过惊世骇俗。拥有那般古老完整传承的势力或个人,又何必跑到青玄门下属的一个坊市来故弄玄虚地卖丹药?

苏瑶的心沉了下去。王执事的分析非但没能解开她的疑惑,反而让“丹尘子”身上笼罩的迷雾更加浓厚。

野路子天才?还是古老传承者?哪一个听起来都更加棘手,更难以追踪。

她谢过王执事,心事重重地离开了阵堂。

回到自己的洞府,苏瑶再次铺开那幅阵图,目光灼灼,仿佛要将它烧穿。

“古老…古老…”她反复咀嚼着这个词。

既然从现有的阵法体系中找不到答案,那是否意味着,方向错了?或许不应该从阵法本身去找寻他的来历,而是该从“古老”这个特质入手?

青玄门立派已久,周边地域有哪些遗迹?出土过哪些古老的传承?近期又有谁接触过这类东西?

她想到了负责勘验、整理古籍功法的藏经阁。

念头一起,苏瑶立刻动身。藏经阁人员繁杂,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丝关联。

她径直找到了藏经阁一位相熟的管事,询问近期可有弟子兑换或查阅过与古老阵法、尤其是涉及那些已被淘汰的灵纹绘制技艺相关的典籍。

管事翻查记录良久,却是摇头:“苏师侄,此类典籍生僻晦涩,早已无人问津,近几个月都无人兑换。至于查阅…阁内查阅一般不记名,这就无从查起了。”

又是一条死路。

苏瑶感到一阵无力。那个“丹尘子”就像是一个幽灵,每次她觉得快要抓住他的一点衣角时,他就会滑不留手地消失,只留下一个个令人费解的谜团。

丹药来源成谜,行为模式无迹可寻,如今连显露出的阵法手段都如此诡异莫测。

她走到窗边,望向坊市的方向。夕阳西下,给远处的山脉镀上了一层金边,却也投下了更浓重的阴影。

“你究竟是谁?藏在何处?”苏瑶低声自语,语气中已带上了一丝不甘,甚至是一丝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被挑动起来的好胜心,“莫非真是镜中花,水中月,瑶台之镜,亦难寻踪?”

她感觉自己仿佛在触碰一个完美无缺的幻影,每一次以为的触及,都只是指尖划过水面带来的涟漪。

就在她心生挫败,准备暂时放下这条线索时,一名在外门负责采买事宜的苏家旁系子弟,却匆匆送来了一条看似微不足道的消息:奉命留意坊市各类物资流动时发现,每次那位神秘炼丹师出现的前后,坊市内一种名为“雾隐草”的低阶灵草,消耗量都会有极其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波动,波动幅度虽小,但次次不落。

雾隐草,性微凉,灵气稀薄,通常只用于炼制最低阶的辟谷丹或者某些效果不佳的隐匿符水,价格便宜,无人关注。

苏瑶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

之前的调查,她重点关注了那些珍稀、特定的炼丹辅料,一无所获。却完全忽略了这种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东西!

如果…如果这并非巧合呢?

这会不会是“丹尘子”故意用来混淆视听、掩盖其真实所需药材的手段?或者,这雾隐草,本身就是其某种独门手法中所必需的一味不起眼的材料?

无论是哪种可能,这都是一条新的、实实在在的线索!它指向一个方向——这个神秘的炼丹师,必定长期、频繁地活动于坊市或周边区域,才能如此规律地、不引人注意地使用这种低阶材料!

“灯下黑…”苏瑶嘴角终于勾起一抹久违的、带着锐气的笑容,“我早该想到的。能如此了解坊市,并能一次次完美避开所有探查,你定然就藏在我眼皮底下!”

她之前将范围扩大至宗门内部及周边常驻人员的方向是对的,但苦于没有更精确的筛选条件。

现在,这细微的“雾隐草”波动,就像是在一片迷雾中,终于透出的一丝微光。

虽然这光芒依旧微弱,但足以让她重新调整方向,再次布网。

她立刻下令:“加派人手,不必再盯着那些高阶灵材了。给我死死盯住所有定期、大量购买‘雾隐草’的人,无论是谁,无论他看起来多么普通、多么不可能!尤其是……我们青玄门自己的弟子!”

命令传下,一张新的、更加隐秘的网,开始悄然撒向坊市,也撒向了青玄门的外门,甚至…内门。

苏瑶收回目光,再次看向桌上的阵图,眼神已然不同。

“看来,我们很快又会再‘见面’了,丹尘子先生。”她轻声说道,指尖划过那古朴的阵纹,仿佛已经能感受到背后那个神秘对手的温度。

这一次,她感觉自己离真相近了一步。

但究竟是真的接近,还是对手故意抛出的又一个诱饵?

那看似不起眼的“雾隐草”,究竟是揭开谜团的关键,还是另一个精心布置、引她走向更深远迷宫的入口?

殿外夜色渐浓,吞没了最后一丝余晖,也掩去了无数悄然行动的身影和悄然滋长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