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星空灵魂列车 > 第250章 梨树旧梦烬,荆棘照血途(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0章 梨树旧梦烬,荆棘照血途(一)

李白的“家”,位于7d车厢边缘一处相对僻静的角落。穿过一片疏疏落落的翠竹林,一扇吱呀作响、油漆斑驳的木门出现在眼前。

“寒舍简陋,诸位莫笑!”李白大大咧咧地推开木门,一股浓郁的酒气混合着陈年墨香扑面而来。

门内的景象,让除了李白之外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家徒四壁。这个词得到了最直观、最彻底的诠释。

空!整个庭院加上相连的两间小屋,简直空得能跑马!墙壁是车厢本身的金属结构,没有任何装饰。地面光秃秃地铺着冰冷的合金板。别说家具,连张像样的凳子都没有!角落里随意堆放着几卷半开的、墨迹淋漓的竹简和几支秃了毛的毛笔,旁边散落着几个空空如也的酒坛。唯一能证明这里有人居住的,是角落里一个用几块青石板草草垒成的“床榻”,上面胡乱铺着些枯草和一块辨不出颜色的旧毡毯。

“李…李先生……”林悦纯净的眼眸里满是难以置信的同情,声音都轻了几分,“您的家具……”

“家具?”李白哈哈一笑,浑不在意地摆摆手,走到庭院角落里一个磨得发亮的石墩子旁,一屁股坐下,顺手拎起靠在石墩旁仅存的、小半坛子浑浊的酒浆,“换酒喝喽!那些劳什子摆设,哪有这杯中物实在!”他仰头灌了一口,辛辣的酒气让他舒服地眯起了眼。

众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庭院中央唯一的存在所吸引。

那是一株梨树。树干虬劲苍老,布满岁月的刻痕,枝桠却努力向上伸展,带着一种倔强的生命力。时值七月,树上并无梨花,只有满树青翠欲滴的叶片,在车厢模拟出的朦胧天光下,泛着温润如玉的光泽。它静静地立在这片荒芜之中,像一座孤独的丰碑,守护着一段被时光掩埋的秘密。

李白顺着众人的目光望去,脸上那放浪不羁的笑容渐渐敛去,醉意朦胧的眼底,翻涌起深沉的、难以化解的落寞。他摩挲着粗糙的酒坛外壁,沉默了许久。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那梨树叶在无形的风中,发出极其细微的沙沙声。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李白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被岁月磨砺后的沙哑,不再是戏谑的长安腔,而是沉淀了无尽往事的诉说,“还在长安…那时,俺还是个毛头小子,除了满腔自以为是的才情和一把子愣头青的傻气,一无所有。”

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车厢冰冷的壁垒,回到了那个繁花似锦又等级森严的长安春日。

“就在西市…杏花吹满头的时候,俺见到了她。”李白的眼神变得悠远而温柔,“她站在一棵开得正盛的梨树下,穿着鹅黄的衫子,比那满树梨花还要清雅动人。一阵风吹过,梨花如雪般飘落,落在她乌黑的发髻上……她抬手想去拂开,抬眼看见俺这傻小子正盯着她看,就那么抿嘴一笑……”

李白的嘴角无意识地勾起一个怀念的弧度,那一瞬间的温柔,冲淡了他眉宇间惯常的桀骜与颓丧。

“她叫裴洛梨。”李白的语气带着一丝珍重的意味,“河东裴氏旁支的闺女。”

接下来的故事,如同一幅褪了色的画卷,在李白低沉缓慢的叙述中徐徐展开。才子佳人,梨树下定情,互赠诗帕,私定终身。少年李白意气风发,以为自己手中的笔能写尽天下文章,便能赢得佳人归。他拒绝了裴家安排的、攀附权贵的联姻,一心只想通过科举正途,堂堂正正地迎娶洛梨。

“俺以为,凭俺的诗才,金榜题名不过是探囊取物!”李白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自嘲的苦涩,“可长安的水,深哪!权贵把持,明珠暗投……俺落榜了。”

一次,两次……现实的冷水一次次浇灭他炽热的希望。裴家的态度日渐冷淡。最后一次,当他带着新写的诗稿,满心欢喜地想与洛梨分享,却被裴府高门无情地阻隔在外。看门的老仆眼神冷漠,话语如刀:“李公子,请回吧。我家小姐……即将远嫁范阳卢氏。你的诗,小姐说她已看倦了,让你……莫再来了。”

“看倦了……”李白喃喃重复着这三个字,猛地灌了一大口酒,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仿佛也灼烧着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那天,长安城下着大雨。俺就站在裴府门外那棵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的梨树下,像个傻子!手里的诗稿被雨水泡烂了,墨迹糊成一团,就像俺那颗心……”

李白的声音哽住了,他低下头,肩膀微微耸动。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眼中已没有了泪光,只剩下一种被时光沉淀后的、深不见底的寂寥:“后来……没过几年,就听说她嫁过去不到两年,郁郁而终。像一朵没开透的梨花,被春寒生生冻死了。”

庭院里一片死寂。只有那株梨树,叶片依旧青翠,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早已凋零的故事。

肖华沉默地握紧拳头,内心痛斥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周素芬用力揉了揉发酸的鼻子,背过身去,低声骂了句“狗日的世道”,她这粗人不懂风花雪月,却也听懂了那锥心刺骨的痛。

林悦早已泪眼婆娑,纯净的圣光气息在她周身不自觉浮动,带着悲伤的暖意,她看着那株梨树,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而脆弱的灵魂在树下叹息。

江宅静静地站着,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李白的悲情往事固然动人,却更像一段遥远的历史回响。他敏锐的灵魂感知,更清晰地捕捉到的是此刻弥漫在李白周身那股浓得化不开的、与“醉生梦死”表象截然不同的沉郁灵魂能量,以及……那株梨树下,隐隐残留的一丝微弱却执拗不散的精神印记。这印记带着无尽的眷恋与失落,与李白自身的灵魂产生着微弱的共鸣。这株树,不仅是拟态,更是李白以灵魂能量为引子,对那段逝去岁月最深沉的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