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女泼皮从良的日常 > 第347章 我是你舅舅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杜果儿带着全嫂子的孙子回去了,孩子没事,乖乖巧巧的一个人,就连走到街上看着卖小吃的,也只是看看,并不吵闹。

这孩子可怜,杜果儿抱起孩子,给买了一包酥糖,要他拎着,就回去了。

这木美美和晨曦的舅舅指定有点什么事儿,自己估计是不知道的,上次冲过去给人家一脚,是太冲动了。

等会好好的问问晨曦,要是自己没记错,这普缘是和尚啊,都做到了方丈了,难道还要还俗?

“娘,哪里捡的小孩?”

家里的双胞胎孙子坐在站桶里,嬷嬷正在喂米糊糊,吃的满脸都是。

晨曦看着杜果儿抱着的孩子,自家也没什么远亲啊,这孩子是?

“全嫂子的孙子,给取了一个名儿,叫韩康。”

韩诚乐了,这终于来了一个自己的小辈儿了,走了过去。

“康仔,我是你诚舅舅,叫我舅舅。”

杜果儿放下韩康,好笑的看着康仔一脸警惕的看着韩诚,怀里的酥糖抱的紧紧的,一张嘴就是不开口喊人。

晨曦也听说了全嫂子家里的事儿,心里可怜这孩子,才多大啊,哎,

“娘,这康仔现在是咱们家的人了吧?”

杜果儿点点头,

“是的,你全嫂子说,明日上来就去衙门给康仔上了奴籍,我本来想着,做个白身也好,可是全嫂子不干,非要入咱们家的籍。”

家生子不占用奴籍的份额,就是因为这样,一般的人买下人,都喜欢搭配着买,这生下的孩子是家生子,知根知底的,用着也放心,还不限制名额。

康仔不肯跟着韩诚进去,只是紧紧的跟着杜果儿 ,韩诚摇摇头,这小孩,估计是小时候吓怕了,可怜的孩子。

想了想,到厨房里,给端了一碗豆浆,还放了一些糖,

“来,舅舅给你吃豆浆,别怕,这里都是自家的人。”

康仔看着杜果儿,看着果儿点点头,才走了过去,把酥糖放到腰上的口袋里面,双手接过豆浆碗,浅浅的尝了一口。

顿时眼睛就眯起来了,好甜啊!

看着小猫一样一口一口喝豆浆的康仔,大家都笑了,慢慢来吧,总算是到了家了,怎么的,也不会再被欺负了。

等着豆浆喝了一小半碗,康仔抬起头,

“我能干活,我会烧火,我会做饭,我还会提水,扫院子。”

大家顿时就不说话了,整个院子里除了豆腐坊里驴拉磨的声音,没有其他声音了。

我的天啦,这才一个四岁的孩子啊,这是遭了多大的罪啊!

中嫂子眼圈一红,眼泪就掉下来了,虽然自己的儿子韩诚也是一个下人,但是一直到六七岁才开始干活,三四岁还是跟着少爷一起喝牛乳呢。

康仔不知道说错了什么,看着大家都不说话了,顿时豆浆也不敢喝了,一双眼睛里透着一股子紧张。

“康仔真能干啊,那以后,这扫院子的活儿,就归你了,这能干活的人了,每个月还有月钱呢!”

杜果儿笑着看着康仔,心里把那个二房的少奶奶骂了无数遍,真是畜生不如啊。

康仔笑了,坐下来,安安心心的把豆浆喝完,掏出腰包里的酥糖,摸了一块出来,递给韩诚,

“你真的是我的舅舅吗?”

在康仔眼里,这肯定是自己的舅舅了,没跑了,要不然,为啥他会给自己豆浆喝?

韩诚一把抱住康仔,长大嘴,示意康仔把糖喂到他的嘴巴里面去。

“走,舅舅带你选个扫帚去,咱们家的康仔能扫院子赚钱了,赚了钱,好娶媳妇!”

康仔尖叫着被韩诚举到了脖子上坐着,想不到自己也有被举到肩膀上坐的一天,以前在聋哑阿奶那里的时候,她只会打自己。

有时候看着别的小孩坐在男人们的肩膀上,开心的大喊,自己也羡慕过,不过也不知道这个滋味是什么?

真有那么开心吗?

现在自己也想尖叫,但是喉咙里却叫不出来,只是手不停的挥舞着,眼泪不住的流了下来。

没人去注意康仔,因为韩诚顶着他出门去了,韩诚现在又不是小孩子了,带一个四岁的康仔,还是没问题的。

大家都各忙各的,懒的理他们了。

老憨家里,桂桂依旧是坐在门槛上绣鞋面,是的,现在桂桂学会做鞋面了。

屋里,老憨坐在椅子上,大栓蹲在桂桂旁边,小喜坐在大栓的旁边,她有身孕了,站着累。

“爹,咱们老家五亩地卖给小喜娘家,那村长家里会不会同意入户?”

老憨不知道,低着头想了半天,这要是老家的地也没了,自己就没地了啊!

“爹,咱们拿着卖地的钱,到这八字村买地吧!只要我爹给钱多一点就行,他们不缺这个,就是想落户。”

小喜也知道,公公心里的担忧,庄稼人,卖地,谁愿意啊?没人愿意。

老憨看了看大栓,再看看小喜,这儿媳妇有身孕了,自己马上要做阿爷了,以后,养老,还得是大栓两口子,这回拒绝了,怕是两家会有意见咧。

“我和你九叔去说说,在村里,没人会看得起你爹我,倒是九叔,都要给点子面子。”

也不怕被儿子媳妇笑话,老憨说道,

“到时候我们说好了,再喊你爹下山吧,一来一回的,难得折腾。”

马小喜站起来,

“我托人回去说一下,要我爹和我哥哥们一起去老家,带点子山货,这求人办事,怎么也得让人满意。”

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早些年,朝廷还是放了一把户籍,只要登记了,就可以入户。

当时自家人没想出山,现在在山里待这么些日子了,家里人也多了,看着也攒了一点子家底子,就想着儿孙们总不能世世代代的在山里躲着了。

想下山到村里落个户,到处托人,都没人肯,要不然就是狮子大开口,这事儿一直这么拖着,一直到马小喜嫁出了山,大伙儿的心思就又活了。

“爹,你别担心,我爹他们不嫌麻烦,这家里的地,一般的都是十两银子一亩,我做主了,咱们要我爹和哥哥出二十两一亩,五亩地,让他们拿一百两出来。”

老憨也站了起来,

“混说胡话,我那地又不是上好的地,不过是养熟了的中等地,八两银子一亩都是高价了,要二十两银子一亩,除非这亲戚我不认了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