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槐树下我们的旧时光 > 第109章 新纹初试炼巧手 突降暴雨护竹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9章 新纹初试炼巧手 突降暴雨护竹篾

周日的晨光刚漫过老巷的青石板,吴宇恒就抱着速写本和一沓画纸跑了过来,老远就喊:“孙姐!王爷爷!我把改好的新花纹画出来了!”

正在收拾长桌的孙晓抬头,笑着招手:“快过来让大家看看,昨天你说加了小竹结,我还一直惦记着呢。”

王爷爷坐在石凳上打磨篾刀,闻言也放下工具:“正好陈老师和学生们也快到了,让他们也给提提意见。”

说话间,巷口就传来了自行车铃铛声,陈老师带着四个学生推着车进来,扎马尾的姑娘——昨天大家才知道她叫林溪,手里还拎着一个帆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

“小吴这积极性,比上学还早呢!”陈老师笑着走过来,林溪立刻把帆布包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里面是几瓶瓶装水和一袋子水果糖。

“昨天喝了周婶的绿豆汤,今天我带了点水,大家编竹篾渴了能喝。”林溪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糖是给小吴的,他昨天教我编竹结,特别有耐心。”

吴宇恒脸一红,连忙摆手:“不用不用,互相学习嘛。对了陈老师,您看我改的花纹。”他连忙翻开速写本,上面画着三款新设计:一款是竹叶和菱形结合的图案,一款是缠绕的竹藤里藏着小几何块,还有一款是简约的波浪纹边缘加竹结点缀。

陈老师拿起速写本仔细看着,眼睛越亮:“这几款比上次的更成熟了!你看这个竹叶菱形款,把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结合得特别好,编在收纳盒上肯定好看。”

林溪凑过来看,指着波浪纹款说:“这个边缘的花纹好特别,比空白款更有设计感,要是客户喜欢简单款,这个肯定比纯空白的受欢迎。”

王爷爷也凑过来,手指点着竹藤几何款:“这个花纹编起来有难度,竹藤的弧度要均匀,几何块还得嵌在里面,不过编好了肯定显手艺。”

孙晓笑着说:“咱们今天正好有时间,不如试着编个小样品,看看实际效果怎么样。小吴,你想先试哪一款?”

“我想试竹叶菱形款!”吴宇恒立刻点头,“这个花纹看起来不算太复杂,我昨天在纸上画了好几次编法,应该能行。”

“好,那咱们就找几根煮好的竹篾,先编个小竹片试试。”王爷爷起身去拿竹篾,孙晓则去找来尺子和铅笔,在竹片上画出大概的图案轮廓。

周婶端着一笼刚蒸好的玉米走过来,香气飘得满巷都是:“大家先吃点玉米垫垫肚子,刚从自家地里摘的,甜得很。”她把玉米放在桌上,拿起速写本看了看,“哎哟,小吴这画的花纹真好看,比我见过的竹编图案都新鲜。”

“周婶要是喜欢,等咱们试编成功了,给您编个小竹篮,就用这个竹叶款。”孙晓笑着说,拿起一根玉米咬了一口,“真甜!比菜市场买的好吃多了。”

大家正吃着玉米,刘建明推着三轮车过来了,车上装着昨天砍好的毛竹,还有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

“哥让我把这个带来,说你们编logo可能用得上。”刘建明把布包打开,里面是一个旧的放大镜,镜框有点磨损,但镜片很干净。

“这是老刘年轻时修收音机用的,没想到他还留着。”王爷爷拿起放大镜,笑着说,“编细花纹的时候,用这个看线条,能更清楚。”

孙晓心里一暖:“刘哥真是细心,虽然在家歇着,还惦记着咱们这边的活儿。建明,辛苦你了,快吃根玉米。”

刘建明拿起一根玉米,啃了两口说:“不辛苦,我哥说了,你们这竹编是正经手艺,能帮上忙我也高兴。这些毛竹我放那边了,你们要是需要破竹,喊我一声就行。”

等刘建明走了,大家开始准备编样品。吴宇恒拿起一根青竹色的竹篾,按照孙晓画的轮廓,试着编第一片竹叶。刚开始还挺顺利,可编到竹叶尖的时候,竹篾突然断了。

“哎呀,怎么断了?”吴宇恒皱着眉头,捡起断篾看了看,“这竹篾不是煮过的吗?怎么还这么脆?”

王爷爷走过来,拿起断篾看了看:“你编的时候太着急了,竹叶尖需要把竹篾折个小弯,你力道没控制好,猛一用力就断了。来,我教你,折的时候要慢,先把竹篾稍微加热一下,柔韧性会更好。”他说着拿起打火机,对着竹篾要折的地方轻轻烤了两下,然后用手指慢慢弯出弧度,果然没断。

“原来还有这诀窍!”吴宇恒学着王爷爷的样子,先烤竹篾再弯折,果然顺利编出了竹叶尖,“太谢谢王爷爷了,我之前都不知道竹篾还能烤。”

“这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法子,不同的竹料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慢慢学就知道了。”王爷爷笑着说,林溪和其他几个学生也围过来,跟着学折竹篾的技巧。

陈婷今天来得有点晚,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一进巷就着急地说:“孙姐,我刚路过文具店,买了几本素描本,咱们编样品的时候,把编法步骤画下来,以后教新学徒也方便。”

“这个主意好!”孙晓接过文件夹,里面除了素描本,还有几支不同颜色的马克笔,“用不同颜色的笔画不同的竹篾,这样看步骤更清楚。陈婷,你今天就负责记录编法,我和小吴编样品。”

大家分工合作,吴宇恒负责编竹叶菱形款的主体,孙晓帮他调整竹篾的松紧,陈婷则坐在一旁,每编一步就画一步,林溪和其他学生偶尔帮忙递竹篾、拿工具,老巷里一派忙碌又热闹的景象。

中午的时候,周婶又端来一大碗凉面,还配了黄瓜丝、胡萝卜丝和芝麻酱:“天热,吃凉面舒服,大家快洗手吃饭。”

大家围坐在长桌旁吃着凉面,林溪一边吃一边说:“以前总觉得竹编就是编个篮子、筐子,没想到这么多讲究,光是处理竹篾就有这么多步骤,编花纹还要考虑弧度、松紧,真是太不容易了。”

“可不是嘛,我小时候看我爷爷编竹筛,以为很简单,自己一试才知道,编出来歪歪扭扭的,还总断篾。”另一个男生学生说,“现在才明白,老手艺都是靠时间磨出来的。”

王爷爷笑着说:“你们能明白就好,现在年轻人愿意学老手艺的少了,你们能来帮忙,还愿意学,我们这些老骨头也高兴。”

吃过午饭,大家歇了会儿,继续编样品。吴宇恒的竹叶菱形款小竹片已经编了一半,竹叶的形态渐渐显现出来,青竹色的竹篾搭配浅棕色的竹篾,看起来特别清爽。

“太好看了!比画在纸上还好看!”林溪忍不住感叹,拿起手机拍了张照片,“我要发个朋友圈,让我爸妈看看,我现在也会编竹编了。”

陈婷放下画笔,拿起小竹片看了看:“这个花纹的间距很均匀,竹叶的大小也一致,小吴进步太快了,比我第一次编花纹强多了。”

吴宇恒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都是大家教得好,要是没有王爷爷教我折竹篾,孙姐帮我调松紧,我肯定编不成这样。”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暗了下来,一阵风吹过,巷口的竹叶哗哗作响。周婶抬头看了看天,皱着眉头说:“不好,怕是要下暴雨了,咱们晾在屋檐下的竹篾还没收拾呢!”

大家一听,都慌了神,连忙起身去收竹篾。屋檐下晾着几十根煮好的竹篾,还有几个刚编好的盒底半成品,要是被雨水淋湿,不仅容易发霉,还会影响韧性。

“快!把竹篾都放进储物间,半成品用布包起来!”孙晓喊道,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吴宇恒和学生们负责搬竹篾,王爷爷和周婶负责收拾半成品,孙晓和陈婷则去储物间找塑料布,准备把竹篾盖好。

风越来越大,豆大的雨点开始砸下来,林溪抱着一捆竹篾往储物间跑,不小心脚下一滑,差点摔倒,幸好旁边的男生学生扶了她一把,但手里的竹篾还是掉了几根在地上,立刻被雨水打湿了。

“我的竹篾!”林溪急得要去捡,孙晓连忙拉住她:“别捡了,雨太大了,先把手里的送进去,一会儿再想办法!”

大家加快速度,终于在暴雨来临前,把大部分竹篾和半成品搬进了储物间。孙晓关上储物间的门,擦了擦脸上的雨水,松了口气:“还好大部分都没湿,就是刚才掉在地上的几根竹篾,怕是废了。”

王爷爷皱着眉头说:“那几根竹篾是煮得最好的,韧性特别好,用来编logo正合适,真是可惜了。”

林溪低着头,有点自责:“都怪我,刚才不小心,把竹篾掉地上了。”

“不怪你,是雨来得太急了,谁也没想到。”孙晓拍了拍她的肩膀,“别自责了,咱们看看有没有办法补救,实在不行,再煮几根就是了。”

陈老师也安慰道:“就是,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咱们先看看储物间里的竹篾有没有受潮,别再出问题了。”

大家打开储物间的门,幸好储物间地势高,地面是干燥的,竹篾和半成品都好好的。王爷爷拿起一根竹篾闻了闻:“还好,没受潮,只要不沾水,放几天都没事。”

孙晓笑着说:“太好了!刚才真是吓我一跳,要是这些竹篾受潮了,咱们的订单就得耽误了。对了,外面的雨这么大,陈老师和同学们今天怕是不好回去了,不如等雨小了再走,周婶家有多余的雨伞,一会儿给大家拿。”

周婶点点头:“是啊,这么大的雨,路上不好走,我去给大家煮点姜茶,喝了暖和,免得淋雨着凉。”

大家坐在长桌旁,听着外面哗哗的雨声,喝着周婶煮的姜茶,心里都暖暖的。林溪看着窗外的雨,突然说:“孙姐,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做一款防雨的竹编收纳盒?比如在竹篾表面涂一层透明的防水胶,这样客户用的时候,要是不小心沾水了,也不怕发霉。”

孙晓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呢!竹编最怕受潮,要是能做防水处理,肯定更受客户欢迎。陈老师,您觉得这个可行吗?”

陈老师想了想:“可行是可行,但要选对防水胶,不能影响竹编的质感和颜色,最好是透明的、无毒的,毕竟是装东西的,安全最重要。”

王爷爷也点头:“这个法子好,我年轻时编过竹篮,要是遇到下雨天,篮子就会变形,要是当时有防水胶,也不会浪费那么多竹篮了。”

孙晓立刻拿出手机,在网上搜了搜防水胶的种类:“你看,这种食品级的透明防水胶,评价挺好的,说是涂了之后不影响材质本身的纹理,还能防潮防蛀。咱们可以买一瓶试试,先涂在小竹片上,看看效果。”

“太好了!要是效果好,咱们以后的产品都可以做防水处理,这又是一个卖点!”陈婷高兴地说,“我还可以在产品介绍里加上防水这个特点,客户肯定更愿意买。”

吴宇恒也兴奋地说:“那我编的新花纹样品,也可以涂一层防水胶,这样就算不小心沾水了,花纹也不会坏。”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外面的暴雨似乎也没那么让人烦躁了。过了大概一个多小时,雨渐渐小了,变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陈老师看了看时间:“雨小了,我们也该回去了,明天还要上学呢。孙姐,明天我们还来吗?”

“来!”孙晓立刻点头,“明天咱们继续编样品,还要试试防水胶的效果,你们要是有空,就过来帮忙。”

“有空有空!”林溪连忙点头,“我明天把我家的吹风机带来,要是竹篾不小心沾水了,还能吹吹干。”

周婶拿来几把雨伞,分给大家:“路上慢点,小心地滑。明天要是还下雨,就晚点来,别淋着了。”

送走陈老师和学生们,孙晓和王爷爷又去储物间检查了一遍竹篾,确认都没受潮,才放心下来。吴宇恒拿起自己编了一半的竹叶菱形款样品,笑着说:“孙姐,明天我肯定能把这个样品编完,到时候涂了防水胶,肯定特别好看。”

“好,我相信你!”孙晓点点头,看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心里满是期待,“今天虽然遇到了暴雨,但也有意外收获,想到了防水处理的法子,还试编了新花纹的样品,真是不错。”

王爷爷笑着说:“可不是嘛,只要大家齐心,遇到啥问题都能解决。咱们老巷的竹编,就是在这样一次次尝试和改进中,才能越来越好。”

夕阳透过云层,洒下几道金色的光,照在老巷的青石板上,雨水汇成的小水洼里映着晚霞的倒影,格外好看。大家收拾好工具,坐在长桌旁,喝着剩下的姜茶,聊着明天的计划,笑声在雨后的老巷里回荡,充满了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