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的营帐内,虞姬冰冷的身躯静静躺着,那抹曾映亮楚军大营的倩影,如今已没了丝毫生机。她颈间的血迹早已凝固,染透了素色的衣裙,与帐外飘洒的雪花一同,将这片营地笼罩在彻骨的悲凉之中。帐外,楚军士兵们或坐或卧,手中的兵器随意丢弃在地上,眼中没了往日的战意,只剩下麻木与绝望 —— 虞姬之死,如同最后一根压垮骆驼的稻草,彻底摧毁了楚军残存的意志。
然而,这份绝望,却也点燃了项羽心中最后的决绝。他跪在虞姬身旁,粗糙的手掌轻轻拂过她冰冷的脸颊,眼中的泪水早已干涸,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冰冷。他深知,垓下已是死地,汉军数十万大军将营地团团围住,粮草断绝,援兵无望,若不趁夜突围,明日天亮,等待他们的便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虞姬,你且安心待我。若有来世,我定护你周全。” 项羽低声呢喃,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他亲手为虞姬整理好衣裙,找来一块简陋的木棺,将她的遗体小心放入,又在帐外的山坡上,亲手挖掘出一个土坑,将木棺缓缓放入,用泥土轻轻掩埋。没有墓碑,没有祭礼,只有漫天飞雪为这位绝代佳人送行。
埋葬完虞姬,项羽转身返回营帐,脱下沾染着虞姬鲜血的战袍,换上一身劲装黑衣 —— 这是便于夜战的装束,也是他决战的姿态。他跨上早已备好的乌骓马,这匹伴随他征战多年的战马,仿佛也感受到主人的决心,不安地刨着蹄子,发出低沉的嘶鸣。
项羽站在营帐前,目光扫过营中残存的楚军士兵。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力气喊道:“楚军的儿郎们!如今我等被困垓下,前有汉军重围,后无粮草援兵,若不突围,明日便是死路一条!你们之中,若想投降汉军,我不阻拦;若愿随我杀出一条血路,我项羽在此立誓,定与诸位同生共死,哪怕只剩一兵一卒,也要战至最后一刻!”
话音落下,营中沉默片刻,随即响起一片铿锵的应答声。数百名楚军士兵从地上站起身,捡起兵器,眼中重新燃起一丝斗志 —— 他们跟随项羽多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如今虽身陷绝境,却仍愿追随这位战神,做最后一搏。最终,项羽挑选出八百余名最为忠诚勇悍的骑兵,组成一支精锐突击队,每个人都配备双马,携带充足的箭矢与干粮,做好了突围的准备。
“随我突围!” 项羽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不再看身后那片弥漫着绝望的营地,双腿轻轻一夹马腹,乌骓马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出,黑色的身影在夜色中化作一道闪电,直扑汉军包围圈的薄弱处 —— 那是他早已通过斥候探查好的方位,汉军在此处的兵力相对薄弱,且多为步兵,夜间防备相对松懈。
八百名楚军骑兵紧随其后,马蹄声在寂静的夜色中显得格外急促,却又被他们刻意压低,如同决死的箭矢,朝着汉军阵地猛冲而去!汉军营垒外的哨兵刚发现异动,还未来得及发出警报,便被项羽一剑斩落马下。乌骓马纵身跃起,跨过汉军的鹿角障碍,项羽手持长戟,左右挥舞,将冲上来的汉军士兵一一挑飞,硬生生在汉军中撕开一道缺口。
汉军虽有数万之众,却因夜间视线受阻,调度不便,加之完全没料到项羽会在如此绝境下选择主动突围,一时陷入混乱。负责防守此处的汉军校尉急忙下令士兵列阵抵抗,却被楚军骑兵的冲锋冲得七零八落 —— 这些楚军骑兵皆是身经百战的精锐,抱着必死的决心,每一次劈砍都带着同归于尽的狠劲,汉军士兵根本无法抵挡。
项羽在乱军中左冲右突,长戟所到之处,汉军士兵纷纷倒地,他甚至亲手斩杀了两名汉军将领,夺下他们的军旗,插在自己的马鞍上,以此鼓舞楚军士气。八百名楚军骑兵如同黑色的洪流,在汉军营垒中横冲直撞,所过之处,汉军防线节节败退。
直到天色微亮,汉军的指挥系统才逐渐恢复,负责追击的汉将灌婴率领五千名精锐骑兵,朝着项羽突围的方向猛追而来。此时的项羽,已率领残余的楚军骑兵冲出汉军的核心包围圈,朝着江东方向疾驰而去。他回头望去,只见身后尘土飞扬,汉军的追兵如同潮水般涌来,而身边的楚军骑兵,也已从最初的八百余人锐减至百余骑 —— 不少士兵在突围过程中或战死,或与大部队失散,只剩下这百余骑,仍紧紧跟随在他身后。
乌骓马的汗水早已浸透了马鞍,项羽的战袍上也新添了数道伤口,鲜血顺着手臂流淌,滴落在地上。他勒住马,稍作喘息,目光望向远方的地平线 —— 那里,是他的故乡江东,也是他最后的希望。可他心中清楚,汉军的追兵仍在身后穷追不舍,这场突围之战,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