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天问:大秦末路 > 第109章 七国之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冬,一场来自北方的寒流,比往年任何时候都更早地侵袭了关中平原。长安城内,朔风卷着枯叶,在空旷的街道上打着旋,发出萧瑟的呜咽,仿佛是为即将到来的血腥时代,奏响了不祥的序曲。

就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御史大夫晁错,向年轻的皇帝呈上了一系列足以点燃整个帝国的奏章。

《请削吴王豫章会稽郡疏》、《请削楚王东海郡疏》、《请削赵王河间郡疏》……一份份奏书,如同一柄柄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刺向帝国最臃肿、最危险的几处肿瘤。晁错在奏疏中引经据典,痛陈利害,将削藩的理由阐述得淋漓尽致,其言辞之锐利,态度之坚决,再无丝毫回旋的余地。

景帝刘启,这位在文帝隐忍的阴影下积蓄了多年力量的帝王,此刻终于展现了他的果决。他几乎没有犹豫,便朱笔御批,准了晁错的奏请。

诏书一下,天下震动!

那盖着帝国玉玺的薄薄绢帛,通过八百里加急的信息,如同一道道惊雷,炸响在吴、楚、赵、胶西等国的都城之上。削夺吴王刘濞豫章、会稽二郡,楚王刘戊东海郡,赵王刘遂河间郡,胶西王刘卬六县……这不仅仅是削地,更是对这些手握重兵、久蓄异志的诸侯王们,一次公开的、不留情面的羞辱与挑衅。

吴王刘濞,这位在广陵宫中等待了二十多年的老人,在接到诏书的那一刻,终于等来了他梦寐以求的借口。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那卷代表着中央权威的诏书撕得粉碎,然后掷于地上,用脚狠狠践踏。

“好!好一个汉家天子!好一个晁错!”他铜黄色的脸上因愤怒而涨得通红,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我刘濞为汉家守东南边疆数十年,如今却要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吗?既然不让我活,那这天下,便一起换个主人!”

他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打出了匡扶社稷的旗号,征发国内十四岁以上、六十二岁以下所有男子,悉数从军。短短数日之内,广陵城内便集结起一支超过二十万人的大军。同时,他遣出的密使,如同穿梭于黑暗中的毒蛇,迅速联络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胶东王雄渠、菑川王贤、济南王辟光。

很快,一张由七国诸侯共同编织的、足以颠覆汉室的大网,悄然成形。七国联军,声势浩大,号称五十万,兵分多路,浩浩荡荡地向西边的长安进军。史称“吴楚七国之乱”。

叛军的势头凶猛异常。吴楚主力沿淮水西进,直扑军事重镇睢阳;赵王则屯兵于赵国西境,勾结匈奴,伺机南下;胶西等四国齐军,也围攻着仍在坚守的齐国城池。一时间,关东大地烽烟四起,郡县望风而降,天下骚动,人心惶惶。

消息传到长安,未央宫内的气氛瞬间凝固。景帝刘启初闻叛乱,纵有心理准备,也不禁面露惶恐。他从未想过,诸侯王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叛乱的规模会如此浩大。他站在宫殿的地图前,看着那些代表叛军的红色箭头,一步步逼近关中,只觉得手脚冰凉。

就在这巨大的压力之下,一个身影悄然走到了他的面前。

此人正是袁盎,曾担任过吴国相国,深受吴王刘濞的厚待与贿赂,后又因与晁错政见不合,积怨已深。他看着景帝惊慌失措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躬身进言道:“陛下,臣有一计,或可平息此乱。”

“快讲!”景帝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袁盎慢条斯理地说道:“吴楚七国起兵,其名在‘诛晁错,清君侧’。他们并非真的要反叛陛下,只是痛恨晁错离间陛下骨肉之情。如今,只要陛下肯忍痛割爱,将晁错斩首,并下诏恢复被削夺的封地,七国联军师出无名,必然不战自退。此乃以一人之命,安天下社稷,请陛下圣裁!”

这番话,如同一剂毒药,却精准地击中了景帝内心最脆弱的地方。他动摇了,他妥协了。在保住皇位和牺牲一个臣子之间,他几乎没有挣扎,便选择了后者。他默许了丞相陶青、中尉陈嘉等人联合劾奏晁错“不称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吴,无臣子礼,大逆无道”的罪名。

于是,一场荒诞而残酷的悲剧上演了。

数日后,时任御史大夫的晁错,穿着朝服,被骗说要去参加朝会。他的车驾行至东市,却被突然拦下。宣读诏书的使者声音冰冷,宣布了他的死罪。晁错直到最后一刻,都未曾明白,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理想,为何会换来如此下场。

他身着朝服,在东市的尘土中被腰斩。那把曾为帝国削藩的利剑,最终斩向了自己。他的家人,无论老幼,皆被弃尸。一位锐意改革、一心为公的大臣,最终成了政治妥协的祭品,他鲜红的血,染红了长安冰冷的街市。

然而,诛杀晁错,并未能阻止叛军的铁蹄。

当使者带着晁错的首级和景帝的诏书来到吴军大营时,吴王刘濞只是轻蔑地一笑,说道:“我已为东帝,尚谁拜?”他早已志在帝位,岂会因一个晁错的首级而罢兵?诛杀晁错,反而让他看清了景帝的软弱,更加坚定了他夺取天下的决心。

消息传回长安,景帝至此方知悔悟。他这才明白,自己错得有多离谱。他杀死的不是祸乱的根源,而是帝国最忠诚的卫士。巨大的悔恨与被欺骗的愤怒,化作了前所未有的决心。他知道,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只能用鲜血来终结。

他擦干眼泪,眼神变得冰冷而坚定。他任命齐侯周亚夫(周勃之子)为太尉,统帅三十六位将军,东击吴楚主力;遣曲周侯郦寄击赵;拜将军栾布击齐;并以窦婴为大将军,驻守荥阳,监视齐赵两路兵马。

帝国的战争机器,在经历了一次致命的误判后,终于全面开动。周亚夫的虎符,在长安城头闪耀着冷酷的光芒。一场决定汉室命运的大战,就此全面爆发。

而在兰台的深处,杜衡将那份记录着晁错被腰斩的驿传副本,缓缓放下。他望向窗外,仿佛能看到东方天际被战火映红。他心中没有半分复仇的快意,只有一片冰冷的荒芜。

他不知道,当帝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被吸引到关东战场时,那片被遗忘的北方,那片正在被“白灾”和“黑魔”吞噬的漠北,究竟在酝酿着怎样的、足以吞噬一切的恐怖。他只知道,这场内乱,正在将这个帝国,推向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