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 > 第67章 带石斧开采铁矿石,万倍铁矿援钢铁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7章 带石斧开采铁矿石,万倍铁矿援钢铁厂

赤漠的晨光刚穿透黑石山的晨雾,林舟和赵宇就背着前几日制作的石斧,向铁矿脉所在的北坡断层带出发。经过前期勘探,他们已确定一条长度约 200 米的富铁矿露头,铁含量达 62% 的优质矿石,不仅能满足后续冶炼铁器的需求,更能通过万倍具现,为国内钢铁厂提供急需的低硫低磷铁矿资源。“石斧虽然是原始工具,但经过火淬处理后硬度足够,配合矿锤使用,完全能应对露天铁矿的开采。” 林舟挥动手中的石斧,斧刃在晨光下泛着冷光,“今天我们计划开采 50 公斤矿石,既要筛选出高纯度样本用于检测,还要摸索高效的开采流程,为后续规模化勘探打基础。”

抵达铁矿脉露头处,林舟首先用矿锤敲击岩石表面,确认矿石的层理走向 —— 赤铁矿脉呈水平层状分布,每层厚度约 15-20 厘米,层间有明显的岩石夹层,这为定向开采提供了便利。“开采时要顺着层理方向下斧,才能轻松将矿石从岩层中剥离,避免蛮力敲击导致矿石碎裂,浪费资源。” 林舟蹲下身,将石斧的刃口对准矿石层理缝隙,用木槌轻轻敲击斧背,石斧刃口顺利嵌入缝隙,再用力一撬,一块约 5 公斤重的赤铁矿石便从岩层中脱落,断面呈现出鲜艳的暗红色,细密的金属颗粒在阳光下闪烁。

赵宇则负责 “分级开采”:他将开采出的矿石按大小和纯度分类 —— 直径超过 30 厘米、表面无明显杂质的矿石,单独堆放作为 “一级矿”,用于后续冶炼和样本检测;中等大小且含少量夹层的矿石,归为 “二级矿”,可用于土法炼铁试验;碎小的矿石碎屑则收集起来,后续可混入黏土制作耐火砖。“我们之前做过检测,一级矿的铁含量能稳定在 62% 以上,几乎不需要选矿就能直接使用,是真正的富矿。” 赵宇用磁石棒吸附在一级矿表面,磁石棒牢牢粘在矿石上,甚至能带动矿石轻微移动,“这种强磁性也证明,矿石中的铁元素纯度极高,是钢铁厂最青睐的原料。”

开采过程中,石斧的 “多功能性” 逐渐显现:除了剥离矿石,林舟还能用斧刃修整矿石表面的杂质,用斧背敲击矿石进行粗破碎 —— 将大块矿石敲成直径 20 厘米左右的小块,方便后续运输和筛选。“之前没有石斧时,我们只能用矿锤慢慢凿,一天最多开采 20 公斤矿石,现在有了石斧辅助,效率至少提升了两倍。” 林舟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将一块修整好的一级矿放入藤编筐,“你看这块矿石,表面没有任何岩石夹层,断面均匀,冶炼时的回收率能达到 90% 以上,比国内进口的铁矿品质还要好。”

正午时分,两人已开采出约 60 公斤矿石,其中一级矿占比达 70%。他们在现场搭建了简易的 “筛选台”—— 用胡杨木搭建框架,铺设两层细纱布,上层纱布孔径较大,用于过滤直径超过 5 厘米的矿石块;下层纱布孔径较小,分离矿石碎屑和泥土。“筛选的目的是去除矿石中的杂质,确保样本纯度。” 赵宇将矿石倒入筛选台,轻轻晃动框架,泥土和细小碎屑透过纱布落入下方的容器,留下的矿石块则按等级重新分类,“这些一级矿我们会挑选 10 公斤作为核心样本,标记好开采位置和深度,发送给专项团队进行详细检测,为万倍具现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运输环节同样讲究技巧。林舟和赵宇将筛选后的矿石装入铺有兽皮的藤编筐,筐底垫上干燥的胡杨枝叶,防止运输过程中矿石相互碰撞导致碎裂;同时,他们选择沿缓坡路线返回临时营地,避开陡峭的岩石路段,减少颠簸。“赤漠的地形复杂,矿石运输不仅要保证安全,还要尽量减少损耗。” 林舟背着装有 25 公斤矿石的藤筐,步伐稳健,“我们之前测试过,这种运输方式的矿石损耗率能控制在 5% 以内,远低于直接用手搬运 15% 的损耗率。”

回到营地后,两人第一时间对一级矿样本进行初步检测:用便携式硬度计测量矿石硬度,结果显示为莫氏 6.5 级,远超普通铁矿的 5 级硬度,说明矿石结构致密,冶炼时不易粉化;用盐酸试剂滴在矿石表面,迅速产生大量黄褐色泡沫,证明氧化铁含量丰富;最后通过灼烧试验,矿石灼烧后的失重率仅为 3%,进一步验证了低杂质特性。“这些数据再次确认,黑石山的铁矿是特级富矿,完全符合国内大型钢铁厂的原料标准。” 林舟将检测结果整理成报告,通过卫星通讯设备发送给专项团队,同时申请启动铁矿万倍具现预案。

专项团队的回复在 3 小时内送达,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经国家冶金材料研究院复核,黑石山铁矿样本的铁含量 62%、硫含量 0.02%、磷含量 0.015%,各项指标均达到‘特级炼铁用铁矿石’标准,优于澳大利亚进口的纽曼山铁矿(铁含量 60%、硫含量 0.03%)。已启动万倍具现机制,首批具现 1000 万吨铁矿,定向供应华北钢铁集团、华东重工等 10 家重点钢铁企业,缓解高端钢材生产的原料短缺问题。”

消息还附带了详细的 “铁矿资源调配方案”:500 万吨铁矿供应华北钢铁集团,用于生产高端轴承钢和工程机械用钢,替代此前依赖进口的高纯度铁矿;300 万吨供应华东重工,用于制造大型船舶用钢板,提升钢材的耐腐蚀性和强度;200 万吨用于西北钢铁厂的技术改造,帮助其实现低硫钢的规模化生产。专项团队特别提到,此次万倍具现的铁矿,可使钢铁厂的冶炼成本降低 28%,同时减少 15% 的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赢。

这一消息通过林舟的直播传递给观众后,国内钢铁行业引发强烈反响。华北钢铁集团的总工程师张建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生产的高铁轴承钢,对铁矿的纯度要求极高,之前只能从巴西进口卡拉加斯铁矿,每吨成本超过 1200 元。现在有了黑石山的特级铁矿,不仅成本降低,还能自主控制原料供应,避免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预计每年能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 3 亿元以上。”

华东重工的船舶钢板生产车间,工人们已做好接收新铁矿的准备。车间主任李刚介绍:“船舶用钢板需要承受海水腐蚀和巨大压力,对钢材的硫磷含量要求苛刻。黑石山铁矿的低硫低磷特性,正好能解决我们的技术痛点,生产出的钢板使用寿命可延长 20%,在国际船舶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大幅提升。”

林舟在直播中,还向观众展示了石斧与铁矿的 “协同价值”:“我们用赤漠自制的石斧,开采出优质铁矿;这些铁矿通过万倍具现,又能为国内钢铁厂提供原料,生产出更先进的工业设备和工具。这种‘原始工具 — 资源开采 — 现代工业’的闭环,正是赤漠探索的意义所在 —— 从极端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和智慧,最终能反哺国家的工业发展。”

当天傍晚,林舟和赵宇将剩余的一级矿样本妥善保存,准备通过专项团队的物资通道,送往国家冶金材料研究院进行深度分析。临时营地的篝火旁,两人看着手机里钢铁厂准备接收铁矿的新闻画面,心中充满成就感。“从发现铁矿脉,到用石斧开采,再到万倍具现支援钢铁厂,每一步都离不开我们在赤漠的实践和探索。” 赵宇感慨道,“未来我们还要继续优化开采技术,寻找更多矿脉,为国内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