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医疗设施的升级更是重中之重。基地原有的简易医疗点被扩建为 “赤漠医疗站”,划分出诊断区、治疗区、药品储存区三个区域,配备了从总部运来的医疗设备 —— 包括心电图仪、便携式 b 超机、急救箱等;还邀请了获救科考队中的两名医生加入,负责日常诊疗和急救培训。“沙漠中最常见的疾病是中暑、脱水和外伤,咱们医疗站准备了充足的生理盐水、防暑药品和外伤敷料,还会定期组织队员学习急救知识,确保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处理。” 医疗站的王医生,正整理着药品架上的物资,语气里满是专业。

物资储备区的扩容则着眼于 “长期生存”。队员们将原有的储物仓扩建了三倍,新增了 “粮食储存区”“药品储备区”“燃料堆放区” 和 “应急物资区”,每个区域都安装了防潮、防虫、防火设施 —— 粮食储存区用石灰粉防潮,药品储备区配备了小型冰箱(靠太阳能供电),燃料堆放区与其他区域保持十米安全距离,应急物资区则存放了足够 50 人使用一周的压缩食品、饮用水和帐篷。“现在物资种类多了,数量也大了,必须分类存放、规范管理,才能确保用到的时候能快速找到。” 负责物资管理的小赵,正对着 “物资清单” 逐一核对,“咱们还制作了电子台账,用终端就能查询每种物资的数量和位置,比之前的纸质记录方便多了。”

营地扩建工程不仅得到了龙国队员的全力投入,还吸引了合作队伍的主动参与。c 国队员帮忙搭建公共厨房的灶台,他们擅长砌砖技术,能让灶台更加耐用;d 国队员则利用自己的机械知识,帮忙调试太阳能热水器,提高加热效率;E 国队员则负责种植区的扩建,他们带来了新的沙生植物种子,在居住区周围种植了一圈沙棘和沙蒿,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咱们之前遇到困难时,龙国队毫不犹豫伸出援手,现在他们扩建营地,我们当然要帮忙。”c 国队长马克一边砌灶台,一边笑着说,“而且扩建后的营地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好处,大家能在这里生活得更舒适、更安全,这才是真正的合作共赢。”

随着扩建工程推进,营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居住区内,帐篷和简易屋整齐排列,通道上铺上了用胡杨木制成的木板,再也不怕雨天泥泞;公共区域里,公共厨房炊烟袅袅,洗漱区水流顺畅,医疗站秩序井然;物资储备区内,各类物资分类存放,标签清晰,管理规范;种植区里,新移栽的沙生植物生机勃勃,为营地增添了一抹绿色。

一周后,营地扩建工程顺利完成。新的基地总面积达到原来的两倍,能容纳 100 人同时居住,配备了完善的居住、饮食、医疗、物资储备设施,还建立了稳定的信号联络系统 —— 从地面的信号标、中继站,到卫星通讯设备,形成了 “地面 - 太空” 全覆盖的通讯网络。林舟站在基地中央,看着眼前热闹而有序的景象,心里充满了踏实感:“现在咱们的基地,不仅是生存的场所,更是合作的平台、救援的枢纽。只要咱们继续维护好信号系统,管理好扩建后的营地,就能在赤漠中长久稳定地生存下去。”

当天晚上,基地举行了 “扩建竣工庆祝会”。各国队员和获救人员欢聚一堂,在公共厨房共享美食 —— 有沙葱炒蛋、沙棘果酱面包、烤沙鸡肉,还有用新种植的沙棘果榨的果汁;饭后,大家在公共活动棚里交流经验,有的分享沙漠生存技巧,有的讨论后续的合作计划,有的则讲述着搜救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要是没有这个扩建后的营地,我们真不知道该去哪里落脚;要是没有稳定的信号系统,我们也不敢轻易深入沙漠探索。” 获救的科考队员李教授,举着果汁杯,对林舟说,“你们不仅给了我们生存的希望,还为我们提供了继续研究的平台,太感谢了!”

林舟笑着回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在沙漠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共享资源,合作互助,才能走得更远。”

此时,直播平台上,全球观众正通过镜头观看营地的新面貌,留言区里满是赞赏和祝福:“龙国队太厉害了!不仅能维护复杂的信号系统,还能快速扩建营地,把沙漠基地建得这么完善!”“从最初的简陋营地,到现在的多功能枢纽,龙国队用行动证明了什么是‘科学生存’和‘合作共赢’!”“期待看到这个基地能帮助更多人,成为赤漠中的‘希望之家’!”

深夜,林舟站在了望塔上,看着营地内逐渐熄灭的灯火,听着远处传来的轻微风声。信号中继站的红光在黑暗中闪烁,像一颗守护的星辰;卫星通讯设备仍在默默工作,接收着来自太空的信号。他知道,信号维护和营地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有丝毫松懈,但只要团队保持着这份认真和坚持,就一定能让这个基地在赤漠中持续稳定地运转下去,成为沙漠中最温暖、最安全的 “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