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让你荒野求生:你震惊了全世界 > 第145章 偶遇巴国友好选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赤漠的午后,阳光褪去了正午的灼热,却依旧带着炙烤大地的余温。林舟带领的勘探队正行驶在返程的最后一段路程 —— 距离基地仅剩 80 公里,车载卫星终端显示前方 10 公里处有一片小型绿洲,队员们计划在那里休整片刻,补充饮用水后再继续赶路。越野车行驶在平缓的沙地上,车轮卷起的沙尘渐渐稀薄,远处的沙丘轮廓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金色,让连续多日紧绷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松弛。

“队长,你看前面!绿洲边缘好像有帐篷!” 负责了望的队员小王突然指着前方喊道。林舟立刻放慢车速,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 —— 绿洲旁的沙地上,果然搭建着两顶简易的蓝色帐篷,帐篷外晾晒着几件破旧的衣物,旁边还停着一辆加装了防沙罩的老旧皮卡,车身上隐约能看到巴国国旗的标识。“是巴国的队伍?” 林舟皱起眉头,根据此前掌握的信息,巴国在赤漠仅有一支 3 人的小型科考队,主要活动区域在西北方向,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先靠近看看情况,保持警惕,不要主动暴露武器。” 林舟对队员们叮嘱道。勘探队的五辆越野车呈 “品” 字形缓慢前进,既保持着相互掩护的队形,又避免给对方造成压迫感。随着距离拉近,帐篷外的人影逐渐清晰 —— 两名穿着巴国队服的队员正蹲在篝火旁忙碌,其中一人手持水壶,似乎在加热什么,另一人则在整理地上的地图,神情专注。

“停在这里,我和老张过去沟通,其他人在车里待命。” 林舟拉开车门,与地质工程师老张一同走下车。两人都没有携带武器,只是将防沙服的拉链拉开,露出胸前的龙国队徽,以此表明身份。听到脚步声,巴国队员立刻站起身,手中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工具刀,但眼神中更多的是警惕而非敌意。

“您好!我们是龙国赤漠勘探队,路过此处休整,没有恶意。” 林舟率先用英语开口,语气温和而坚定,同时放慢脚步,与对方保持着安全距离。为首的巴国队员身材高大,皮肤因长期暴晒呈深褐色,他盯着林舟的队徽看了几秒,又转头与身边的同伴低声交流了几句,才缓缓放下手中的工具刀,用略带口音的英语回应:“你们好,我们是巴国科考队,原定路线的水源枯竭,被迫绕道至此。”

通过简单的交流,林舟了解到这两名巴国队员分别是队长卡里姆和生物学家哈桑 —— 他们的科考队原本有 3 人,另一名队员在一周前的沙尘暴中与队伍失散,两人搜寻多日无果,携带的饮用水和食物已所剩无几,只能临时在这片绿洲搭建营地,一边休整一边等待救援。“我们的卫星电话三天前就没电了,只能靠皮卡上的太阳能板勉强给对讲机充电,但一直联系不上总部。” 卡里姆的语气中带着疲惫,他指了指篝火旁的水壶,“里面是绿洲的泉水,我们煮沸后才能喝,但水量也不多,估计只能再维持两天。”

林舟看着卡里姆干裂的嘴唇和哈桑眼中的血丝,心中涌起一丝共情 —— 在残酷的赤漠环境中,任何一支队伍都可能遭遇意外,此刻的援手或许就能挽救两条生命。“卡里姆队长,我们车上有充足的饮用水和压缩食品,可以先分给你们一些。” 林舟转头对身后的队员示意,小王立刻从车上搬下来两箱瓶装水和一箱压缩饼干,放在两人面前。

卡里姆和哈桑看着眼前的物资,眼中满是惊讶与感激。“这…… 这太感谢你们了!我们之前遇到过其他国家的队伍,他们要么拒绝帮助,要么提出苛刻的交换条件。” 卡里姆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上前一步,紧紧握住林舟的手,“龙国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无论是在国内的基建项目,还是在这荒凉的沙漠中,这份情谊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在卡里姆的邀请下,林舟和老张走进了巴国的帐篷。帐篷内的空间狭小而简陋,地上铺着一层薄薄的防潮垫,角落里堆放着几本翻旧的地质勘探手册和少量采集工具,最显眼的是挂在帐篷中央的巴国国旗 —— 虽然边角有些磨损,却依旧平整干净。“我们的队员穆罕默德就是在寻找水源时被沙尘暴吹散的,他身上只带了一天的食物和一个卫星定位器。” 卡里姆指着地图上的标记,“我们已经在这附近搜寻了三天,却始终没有他的消息。”

林舟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搜索路线,心中有了一个想法。“卡里姆队长,我们的车载卫星终端可以接入总部的定位系统,如果你能提供穆罕默德的定位器编号,或许我们能帮你查询他的最后位置。” 林舟拿出平板电脑,调出卫星定位的操作界面,“不过这需要你的授权,毕竟涉及到个人隐私和科考队的信息安全。”

卡里姆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报出了穆罕默德的定位器编号:“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他的安全,只要能找到他,其他都不重要。” 林舟迅速将编号输入系统,通过卫星终端连接总部数据库。等待结果的几分钟里,帐篷内一片寂静,哈桑紧张地搓着手,卡里姆则盯着屏幕,双手不自觉地握紧。

“找到了!” 林舟突然说道,屏幕上显示出一个清晰的红点 —— 穆罕默德的定位器最后信号出现在距离此处 25 公里的 “枯河沟” 区域,时间是两天前,信号状态为 “低电量离线”。“枯河沟附近有一处我们标记的临时水源点,他很可能在那里等待救援。” 林舟调出详细的地形地图,在红点旁标注出水源位置,“从这里出发,沿着这条沙脊走,大概 3 小时就能到达,路况比较平缓,没有流沙区。”

卡里姆看着地图上的标记,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立刻起身,紧紧抱住林舟:“太感谢了!你不仅给了我们生存的希望,还帮我们找到了队友!这份恩情,巴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哈桑则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枯河沟的路线信息,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其实我们也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 林舟笑着摆摆手,“在赤漠中,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生存,互相帮助才是唯一的出路。对了,你们这次的科考任务是什么?怎么会偏离原定路线?”

提到科考任务,卡里姆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我们原本计划在西北方向的‘盐碱滩’采集土壤样本,研究赤漠盐碱化的治理方案。但途经一片流沙区时,皮卡的轮胎被扎破,耽误了行程,携带的饮用水也消耗过快,只能临时改变路线寻找水源。” 他顿了顿,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密封袋,里面装着几份土壤样本,“这是我们在盐碱滩采集的样本,初步检测发现,那里的土壤盐分含量是普通沙漠土的 3 倍,而且缺乏基本的有机质,植物很难生长。”

林舟接过样本袋,递给身边的老张。老张打开密封袋,取出少量土壤放在掌心观察,又用随身携带的试纸检测了一下酸碱度:“确实是重度盐碱土,不过这种土壤在加入脱硫石膏和有机改良剂后,盐分含量可以降低 40% 以上。” 他从勘探队的物资箱里拿出一份《赤漠土壤改良基础手册》,递给卡里姆,“这是我们基地编写的基础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不同类型沙漠土的改良方法,包括所需材料的配比和操作步骤,或许能帮到你们的科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