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螺丝人生梦 > 第55章 竞争对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车间里关于“储备班长”人选的议论,像梅雨季节潮湿的空气,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黏在每个人的呼吸里。而这场无形竞争的另一个主角——周锐,也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强子的世界里激起了清晰的涟漪。

周锐是隔壁精密加工班组的组长,比强子晚半年入职,却有着强子无法企及的光环——省内一所重点工业大学机械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衬衫的领口永远挺括,即使是在车间,也保持着一种近乎刻板的整洁。他与强子,仿佛是两条生产线上制造出的完全不同规格的零件。

强子的优势,在于他从螺丝刀和扳手里一寸寸摸爬出来的经验,在于他能听出机器每一次异常喘息的本事,在于他和工友们能蹲在一起抽烟、能替他们顶班的情谊。而周锐,则代表着理论、系统和一种“科班出身”的优越感。

第一次感受到周锐带来的压力,是在一次跨班组的生产协调会上。

议题是解决一批精密部件良率不达标的问题。强子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几次深夜的蹲守,提出了可能是新换的切削液浓度配比与刀具磨损周期不匹配的推测,语言朴实,甚至带着点车间里特有的油污味。

他刚说完,周锐就推了推眼镜,不紧不慢地开口:“强子组长的经验很宝贵。不过,我认为我们可以从数据层面进行更精确的分析。”他随即拿出一份打印好的图表,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折线图和数据表。

“大家请看,这是过去四周该批次部件的尺寸公差波动数据,我建立了简单的统计过程控制(Spc)模型,可以清晰看到,波动超出控制限的点位,集中出现在夜班中段,这与设备连续运行导致的温升曲线存在相关性。我建议,首先校准温控系统,同时重新核算切削参数……”

周锐的声音平稳,术语专业,图表直观。会议室里,包括经理在内的不少人,都露出了赞赏的神色。

强子坐在那里,感觉自己像个拿着长矛的原始人,突然面对着一支装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他那些依靠耳朵、手感和经验总结出的“土办法”,在周锐这套体系化、数据化的“洋武器”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不够“科学”。

会议结束后,周锐走到强子身边,脸上挂着公式化的微笑:“强子组长,以后多交流。你的现场经验,很值得我学习。”

话很客气,但眼神里那种知识分子的矜持和隐约的优越感,像一层透明的薄膜,将两人隔开。

强子勉强笑了笑,点了点头,心里却像堵了一团棉花。

这种压力是无处不在的。公司内部的知识分享平台上,周锐经常发布一些技术分析短文,图文并茂,引经据典,下面总有一串点赞和评论。而强子,连在上面发一条完整的工作日志都觉得费劲。

他甚至发现,自己班组里两个有点文化的年轻员工,休息时开始往周锐那边凑,讨论着什么“cAd制图”、“有限元分析”之类他听不懂的词。

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攫住了强子。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和苦干,在这个越来越讲究“科学管理”和“专业知识”的环境里,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周锐的出现,像一面冰冷的镜子,照出了他知识结构的短板和视野的局限。

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宿舍里依旧嘈杂,但他仿佛能听到隔壁房间周锐翻动书页的沙沙声,能看到台灯下那张冷静分析数据的脸。

他想起自己苦学英语的笨拙,想起在管理课上初识理论的懵懂。原来,那些都只是前奏。真正的竞争,在这里等着他。这不再是单纯的技术比拼,而是经验与理论、实干与科学、过去与未来之间的一场无声较量。

他握紧了枕边那本被他翻得卷了边的《机械基础原理》,封面上还沾着一小块不易察觉的油污。这本书,他看得远没有周锐轻松。但他知道,他不能退。周锐有他的图纸和模型,而强子,有他的车间和螺丝刀。

这条路,他得用自己的方式,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