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 第3章 不知有隋,无论唐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日、第四日和第五日。

钟鹏举都在家睡觉。

他还要花时间来消化自己穿越过来后恐惧、悲观、绝望和痛苦的心情!他放不下自己的老母亲、年幼的儿女和妻子,放不下那些未完成的事、未实现的理想,还有报仇雪恨,他不能就这样被冤死!

他脑海里不时闪出这样的念头,既然能穿越来,也应该能再穿越回去。他不断地这样安慰着自己。

这三日,他除了喝粥就是睡觉。他的身体还很衰弱,需要静养和调理。

他在那个世界一直睡眠不足,每晚都忙到凌晨两三点。

在目前这个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娱乐,到处乌灯黑火的世界,倒是对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很有利的。

这三日他每日除了青菜煮白粥外,还每日用清水煮了三个鹅蛋分三餐来吃。他感受到蛋白质对身体的恢复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他脑里闪过那个年轻小姑娘的身影,她有那一张和自己老婆一样精致的娃娃脸,娇俏可爱,以后有机会真应该感谢她。

钟鹏举感觉自己在那个世界的一生,活得卑微,活得窝囊,壮志未酬身先死。

他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家人,特别是母亲。自父亲病故,祖父和祖母先后逝去以后,母亲一直与他相依为命,用孱弱的身躯和坚强的意志撑起这个家。

他也深深地爱着自己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女、他的姐妹,他也时时怀念自己的父亲、祖父和祖母。

他怀着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写下以下这首诗: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每当自己出门或远行前,总是千叮嘱万嘱咐;出门时总是把自己送到村口直到自己的身影消失了才依依不舍地转身回家。

自己不在家的日子里,她总是对自己牵肠挂肚,日日担惊受怕。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儿女。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所以有谁敢说,自己作为子女象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象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第六日。

钟鹏举按照五婶的提示去拜访“自己”的宗亲。目的有三个:一是认回自己的田地方以便耕种;二是寻找自己亲人;三是通过他们认识和了解这个新世界。

作为曾经的现代人钟鹏举生于夏国南方粤省的农村,在老家那里血缘与地缘不分离,同村的多是同一个宗族的,四周隔离村的也多是有血缘关系的旁系宗亲。

穿越回到这个以农业为主的古代,钟鹏举相信血缘和地缘更加不会是二元分离的,因为农耕生活把人牢牢地锁死在田亩上。

在钟鹏举以前那个世界的老家,随着工商业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宗族的人为了各自的发展,不少人脱离了农耕生活,不断向外寻找发展的机会,传统血缘和地缘亲情变得越来越淡。现在回到古代,宗族在国家统治力不强的农村,宗族的对成员的影响力应该更加强大。

宗族成员对自己宗族的认同感比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强。家、房族、保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在宗族中,家作为基本单位,它的基本作用就是延续血脉,维持生计;房是族的各个分支,为各家提供保护和协调各个血亲家庭的矛盾和纠纷;族作为有血缘关系的各房的总部,维持宗族的自我治理,宗族的自治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血缘责任关系的血缘治理。

保甲制度作为夏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制手段,其核心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这与西方以个人为单位的社会组织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儒家的政治学说是将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家族观念被纳入君统观念之中,从而形成了汉代的“伍”、“什”、“里”,唐代的“邻”、“保”、“里”,以及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提出的“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的制度。

钟鹏举脚下的石头路坑洼不平,每一步他都行得战战兢兢,仿佛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无尽的深渊。一路上陌生的声音在他耳边嗡嗡作响,像一群恼人的苍蝇,却又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他试图开口询问,可发出的声音在这嘈杂的环境中显得如此微弱,无人回应,孤独感瞬间将他紧紧包裹。

钟鹏举去到现任族长(里长)家,族长由原主祖父的亲弟弟钟良泉担任。

钟鹏举不知道的是他重生的第二日,村里来了十几拨人来询问那天晚上以此为中心的天地异象情况。

当见到族长的时候,钟鹏举的心不由得松了一松。

钟良泉年逾六旬,身材高大,仪表堂堂,宽肩膀,腰板笔直,结实得像一座石碑。

他的身姿依然挺拔,仿佛一棵历经风雨却依然屹立不倒的松柏,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力量。

他虽然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但气势不凡,总体上给人一种可靠而又威严的感觉。

他头微秃,眼神锐利,精神矍铄,威风凛凛,脸上的每一根皱纹都如刀刻一般。

他脸上每一道纹路都像是岁月镌刻下的沧桑印记,记录着他所经历的无数个日夜的风风雨雨。

他眼神刚毅而深邃,宛如古井无波,他的眉宇间藏着一种难以言明的威严。

钟鹏举心里有个念头一闪而过,他居然和自己在那个世界的祖父长得差不多。虽然他一直都很敬畏自己的祖父,但在这陌生的世界里见到与自己祖父隐隐相似的人,心里第一次感到了些许的踏实。

当钟良泉见到钟鹏举时也大感意外。甚至他隐隐觉得现在的钟鹏举与以前相比,略有不同。

不同的是,现在的他在气质上显得更加沉稳,眼神显得更加沧桑。但这种感觉在他脑海也是一闪而过而已,他认为可能是因为钟鹏举刚刚经历过一场生死浩劫有关。

他对自己这个侄孙还是很关心的。虽然钟鹏举资质平平,性格懦弱,毕竟钟鹏举的祖父是他的亲大哥,全族现在的成年子弟里有点墨水的就只有钟鹏举等几个后生仔了。

“这几天我都在托人寻找和打听你的下落,想不到你安然回来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族长带着勉励的语气说,“我二官,即你祖父,颖悟过人,嫉恶如仇,刚正不阿,自幼饱读诗书,精通经义,除了侍候农事外,平时手不释卷,一直在族内的学堂里致力于教育族内子弟,深得族人的爱戴。你父亲幼时敏而好学,爱好广泛,成年后醉心于技击、农桑和工艺,是个难得的技术型人才。可惜他们都是在保卫族人的过程中死于叛军之手,本村多次遭受叛军和土匪的袭击,本村没有几个家庭是完整的。我对你也没有很大的期望,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平民家族,只希望你以后能平平安安就可以了。”

钟鹏举对现在自己所处的朝代更感兴趣,这关系到自己的未来,他轻声地说道:“侄孙被贼人击伤头部后,以前的记忆暂时都消失了,已经记不起我们现在所处的朝代了。是魏、晋朝吗?还是南北朝、隋、唐、宋、元?抑或是明朝?”

钟鹏举不提清朝,因为看到五婶、族长和其他村民的服饰,很明显的可以排除掉清朝;看到水稻田和河里的形体巨大的船舶,钟鹏举倾向于现在所处的朝代应该是隋唐宋三朝中的某一朝或者是五代十国中的某一国。具体是基于以下的依据。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品种增多,其中又以粟和稻最为突出,《广记》中记载稻有13个品种,《齐民要术》中补充24个品种,水稻共有十三个品种。又据《齐民要术》的记载,在主食中,由于水稻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米制品开始多于面制品。

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期,夏国造船技术领先世界。其特点是:工艺先进、结构科学、形体巨大、稳定性强。而当时的外国船只木料脆,用椰子皮为索联结,橄榄糖灌塞缝隙,会进水,很少使用钉榫,故船体小,抗风浪性差。当年夏国船有“海上霸王”之称。这个称呼源于船大而坚。

“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族长奇怪地盯着钟鹏举,缓缓地说,“魏晋倒是有,汉末三国时期,华夏大地战乱频繁,最终蜀汉灭于曹魏,东吴灭于晋,天下归于一统。然而好景不长,晋的统一仅仅持续了51年,(于317年)被灭亡,共经历司马炎、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四帝。北方又陷入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乱状态。(317年)晋灭亡后,同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另一个晋朝。从此晋朝偏安江南。南方的晋朝也叛乱不断,桓玄篡晋,废帝自立。大将刘裕平定桓玄之乱,匡扶晋室,因功掌朝政大权。(420年)刘裕废恭帝自立,建立刘宋,另一个晋朝灭亡。”

“哦,我记起来了。”钟鹏举恍然大悟地说道。这个时段倒是和自己那个世界的历史轨迹是一致的。

族长又开始说道:“晋朝灭亡后,(公元430年至439年)北方的鲜卑族建立的魏朝夺取关中,并先后灭夏、燕、凉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刘宋王朝和魏朝南北对峙后,北方有(北)魏、(东)魏、(西)魏、齐和周五朝,南方有宋、齐、梁、陈四朝。不知侄孙你所说的南北朝是不是指这个时代?”

钟鹏举说道:“侄孙说的南北朝不是指某个朝代,指的是一种局面。那从晋朝(317年)灭亡开始,至今有多少年了?有隋朝这个朝代吗?”

按照自己穿越过来前的那个世界是到了581年,北周静帝禅位于丞相杨坚,北周亡,隋朝立。那从317年西晋灭亡到589年,隋军南下灭陈朝,全国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朝?族长愣了一会,他按下心中的疑惑,说道:“从晋朝(317年)灭亡到现在有六百年了,南北一直都是处于分裂的状态,大大小小的存在过的国家或政权多如牛毛。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归吴王管治,但吴王没有称帝,严格来说还不是一个国家,对面的国家是由朱温建立的梁国。”

“我们这些土地本来是我族另一脉钟传族人所统治,但他去世后因为各个儿子为争权夺利内乱不止,遂被江淮节度使杨行密所占领。”

“吴王杨行密去世后,传位于其长子,实际权力却逐渐被权臣徐丞相所掌握。”

钟鹏举内心无比震撼。信息量太大了,要好好消化。

六百年!没有估算错的话,现在就是公元917年,隋朝从581年到618年,唐朝从618年到907年,也就说隋朝和唐朝这两个重要的大一统朝代并没有出现!现在相当于自己原来所属那个世界里的五代十国的开端阶段。也可以说历史没有沿着原来的轨迹走:南北朝结束后,没有如期的迎来隋唐两个中央大帝国,而是继续维持多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夏国历史从西晋灭亡开始到隋朝建立,乱了近三百年。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907-979年)是夏国历史上是继春秋战国、三国鼎立和南北朝之后,又一段大分裂时期,又乱了72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五大分裂政权,它们分别是梁,唐,晋,汉和周,这五大分裂政权被合称为五代。

而在这五代之外,南方还存在着一些零零散散的割据政权,这些零散小的政权被合称为十国。五代十国开始于902年,结束于979年,但严格的来说,五代应该是从960年,周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之后就结束了。直到公元979年,赵宋统一十国,这才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分裂的局面。

但穿越到的这个世界的分裂动乱时期更加长,中间少了隋唐盛世时期。这个世界的历史轨迹发生了不可思议的改变,老百姓经受的苦难更加深重,社会的发展经受了空前的波折,生产力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

钟鹏举内心的波澜久久无法平静……

现在自己所处的这个政权目前也是正面临着内忧外患。朝堂之上徐温等权臣当道,民间百姓苦不堪言,边境还有后唐、吴越、闽、南汉、荆楚和楚等割据政权虎视眈眈。本就满心焦虑的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更是被恐惧和绝望填满。回家的希望本就渺茫,如今身处这乱世,随时都可能丢了性命。他开始后悔自己的这次穿越。可一切都已无法改变,他只能在这未知的危险中,独自挣扎,不知未来还会遭遇什么更可怕的事情。

不是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吗?南北分裂了六百年,为什么还不出现一个统一的集权王朝呢?这个世界的历史轨迹最终将走向哪里?最后会像那个世界里的现代欧洲一样吗?

钟鹏举不禁想起总面积与夏国差不多的欧洲直到二十一世纪还是分成几十个国家。

欧洲历史上除了出现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这两个版图比较大的国家外,其余时间多是小国林立,并没有象夏国那样出现过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在全盛时期名义上统治了包括尼德兰(包括今荷兰及比利时)、日耳曼、波希米亚、奥国、瑞士、布根第以及意大利北部。但英、法、西班牙、瑞典、丹麦、挪威等基督教国家均未曾隶入版图。况且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无实权,帝国组织松散而庞大,皇帝之下的诸侯、主教区、武士团体及自治城市各自为政,理论上联系各成员共同辅助皇帝的公会(即帝国会议),事实上沦为各方争取特权之场所。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5)是拿破仑建立的一个君主制度国家,又被称拿破仑帝国,在19世纪的欧洲影响甚大。帝国本土包括今天的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莱茵河左岸和意大利部分领土,鼎盛时期影响范围占据大半个欧洲。

目前的917年与同期的欧洲相比,欧洲正走出中世纪非常黑暗的时期。政治的黑暗、政权的分散这段时期充斥着卑劣的权力斗争、冷酷的战争手段和残忍的政治高压政策,这种情况造成了历史的倒退也就不奇怪了。至十世纪后,中世纪才进入相对比较“光明”的时期,直至“文艺复兴”欧洲社会才完成了彻底的蜕变,在人类文明上登峰造极。

欧洲中世纪是指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这一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洲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欧洲自罗马帝国衰亡后,中欧、西欧被来自东欧的日耳曼民族统治,日耳曼民族又有很多种族,因此相互征伐不断,如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王国、教皇国等等,这些国家相互征伐、动乱不已,而且中世纪时期虽然是欧洲的封建时期,但却不集权、不统一,类似分封制的封建制度导致封建国家缺乏强有力的基础,例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仅仅是一个称号而已。而封建地主又对百姓盘剥,加之战乱不断、瘟疫横行,民不聊生。

这一时期的基督教对各国的干扰极强,甚至对政权的建立、稳定都十分重要。宗教严格的控制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他们严格要求中下层教士及普通百姓,另一方面,上层教士又和封建势力相勾结,腐败没落,压榨百姓和人民。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又有极大的权力,可以处死他们所认为的异端分子,由于思想、科学被严格控制,这一时期的欧洲思想、文化、科学鲜有成就。由于盘剥严重、科技落后,这一时期的经济几乎没有发展,没有进步就代表了落后。

同样,目前这个世界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和战乱,经济凋敝。科技发展应该也是非常缓慢的。

也许这是自己破局的良机。

(作者有话说附男主钟鹏举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