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 第31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一边捋着长须,一边激动地说:“迄今为止,从来没有出现过像本词那样具有激奋人心、鼓舞人们杀敌上战场收复旧河山的诗词了。”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致不肯一泻直下,方见气度渊静,便知有异于狂夫叫嚣之浮词矣。”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倘是庸手,有意耸听,必定搜索剑拔弩张之文辞,以引动浮光掠影之耳目——而乃于是却道出“二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真个令人迥出意表,怎不为之拍案叫绝!此十四字,微微唱叹,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悲绪,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可为见证。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轻;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你能够在短短的不到半炷香时间内做出如此令人惊艳的词作,实在是不可思议,老夫也自愧不如!如果不是现场作出来,老夫也不相信前面那三首诗也是你创作的。”

众人望向钟鹏举,此时的他虽然面带微笑,鼻若悬梁,唇若红莲,明眸皓齿,但眉宇间还是保留着独有的一丝丝的忧郁。

刚才那位大声呵斥钟鹏举的少年面露愧色,低下头默不作声,他恨不得地下有条缝。

当中那位青衣少年咬着嘴唇,时而垂下头,时而快速地望一眼钟鹏举----他今天好像刻意打扮了一番。只见他相貌俊美异常,双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折扇白玉为柄,握着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无分别。他的脸上是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仿佛在回味着……

过了一会,青衣少年抬起头说:“你能现场作一首表达你平时心境的诗词吗?”

钟鹏举第一次注意到这位翩翩公子,俊秀非凡,风迎于袖,纤细白皙的手执一把折扇,腰间别着一把宝剑,嘴角轻勾,美目似水,未语先含三分笑。有点似曾相识的感觉。

钟鹏举略微沉吟一下,回答道:“可以。”

他望着那一炷香燃快到一半时,才迎着众人期待的眼神,泼墨挥毫,写下一首《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百姓。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这首《小重山》词,用艺术手法表达他抗金报国的壮志雄怀。岳飞抗金的伟业,不但受到赵构、秦桧君臣的迫害,而同时其他的将领如张俊、杨沂中、刘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台,故岳飞有知音难遇之叹。《小重山》词抒写了这种感慨。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太妖孽了!前后两首词是绝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那几个少年人不禁拍手叫绝,除了那个华服少年,包括青衣公子在内望向钟鹏举的都是崇拜的眼神。虽然他们身世不凡,再高傲的人也会被钟鹏举的现场创作所表现出来的才华所折服。前面的三首是珠玉在前,后两首便是珠玉纷呈。他的才华似乎是用不完的。

县令李应武此时也是惊叹不已,此子不简单,在文采方面比当今文坛上的所有人可能都强太多了,假以时日,定然一飞冲天。

“哈哈……”又是那位老先生笑完之后说,“写得好!没有谁会想到在这乡村里会有一位才华如此出众的人才,春林兄,你这位重孙太令人惊讶了。不虚此行,不虚此行,不虚此行哪。今生有幸读到如此佳作,现场见证到一位天才的初试啼声今生实在再无遗憾!”

学堂首席教习钟良惠此时开心地向钟鹏举正式引荐道:“鹏举贤侄孙,此乃当今吴王的老师邹大人,近日刚好巡行到本州县。”

这位先生其实年纪也不大,钟鹏举估计也就五十出头,只见他体格健壮,蓄着一把长须,显得有些老,明朗的双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一种学识渊博的感觉。

钟鹏举连忙上前行礼。邹大人大笑着夸赞钟鹏举一番,他本是开朗爽脆的人,这次便服出行并不太拘泥于小礼节。邹大人自从观摩了钟鹏举的灌溉工具和耕作工具并亲自操作过后就已经对钟鹏举刮目相看了,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个人可以对这个世界改变很多,前途不可限量。

邹大人原来对钟鹏举是感到很困惑的,但那些发明创造摆在面前,也的而且确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实实在在地有益于农事。

现今钟鹏举又一次震撼到他。灌溉工具和鹏举曲辕犁等使他感到震惊,感到不可思议;诗词和书法也使他感到震惊,感到匪夷所思;听司农卿陈大人讲他的医术和医学学说更是惊世骇俗。这些怎么都集中到他这样一个以前平平无奇、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身上,真是太神奇了。

天地异象在钟家村出现的传闻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

他原本对当前政局已感到悲观,处处受限,郁郁不得志,日渐消沉。

看到眼前的钟鹏举,似乎又看到了一丝曙光。

接着族长钟良泉也正式向钟鹏举介绍那位儒雅的中年人,本县县令李应武,你祖父的忘年交。

李县令更行近一步,拍拍钟鹏举的肩膀,以示亲近。这是他是把钟鹏举当作是侄子的表示。

李应武县令鼓励钟鹏举道:“本县将会率先在县域内推广你的农具,贤侄你做好准备。我相信你发明的农具将会极大地帮助本县的垦耕,非常有利于提高本县的农业生产水平,让老百姓获得更多的收成,仅凭此一点,你将名垂千古!”

邹大人大笑着道:“李县令所言极是!我也将上书主公详细介绍这些农具,争取能够在辖区内大力推广。我点评一下刚才这首词作,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的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族内众老其实也是很诧异,想不到刚二十出头的钟鹏举竟然有如此的孤愤、凄凉、悲伤和忧郁的心境。

钟鹏举连忙感谢两位大人道:“农业是国之根本,晚辈就是本着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的初衷,才孜孜不倦地研究这些农具机械。晚辈专注发明创造比死读书更有用。”

那位青衣公子看完这首《小重山》,心里泛起了阵阵涟漪。他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志在沙场的人。他很欣赏钟鹏举发明的农具,同时也很佩服钟鹏举的文采,这样一位才华冠绝的人此刻就在自己的眼前,真的是不可思议!你说他是天才吧,他其实很普通,除了自信和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气质,他就是一个普通人,最多算是一个读书人,没有功名,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出众的外表,但对自己却有致命的吸引力。

没有人不喜欢有才华的人。

钟鹏举好像不是传统的读书人,诗词写得好,但似乎并不醉心于钻研经义,偏偏专注于把他的种种奇思妙想变成先进的农具,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这种人令人感到很特别。

青衣公子说:“词牌名<小重山>。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前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此词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我的理解是此词上阕写深夜梦回的压抑心情。主人公三更不寐,绕阶独行,隔帘仰望空中朦胧月色,表现了壮志难伸的孤愤之情。下阕写壮志受阻的郁闷心情。主人公急欲建功立业,但壮志难酬,知音难觅,抒写了曲高和寡的忧愤之情。全词沉郁低徊,曲折含婉,抑扬顿挫,情景交织,营造了一个蕴蓄隽永的艺术境界。”

“词中‘白首为百姓’的意思是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痴心不改吗?”

钟鹏举望着他那双美丽的大眼睛,不觉恍惚了一下,想不到他对本词有着深刻的见解。不觉又细细打量了对方一番,接着才平静地说:“是有这方面的意思,我平生的理想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建功立业固然是男子汉大丈夫的终极理想,我的理念却是以民为本,一切以老百姓的利益为中心。”

“我们生活的这块大陆已经分裂了五六百年,迟迟未能统一,我痛心的是各地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兵灾连结,政权更迭频繁,导致社会生产和秩序遭到空前的破坏,致使老百姓流离失所。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志向对我而言就是通过为百姓过上好日子而建功立业。”

学堂首席教习钟良惠脱口而出:“好一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了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强烈的人性关怀,贤侄孙对历史的深刻思索,对现实的执着关切。”

“在写作手法上,这首词与<满江红>有所不同。那首<满江红>多用赋体,直陈其事,慷慨激昂,凝聚着主人公忠贞报国的豪迈精神和战斗雄姿。这首<小重山>则多用比喻,曲折地道出心事,含蓄委婉,抑扬顿挫,情景交融,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这首词虽然短小,但含蓄隽永,明丽婉转,寓情于景,深切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和忧国忧民的悲苦心境。另外,虽然这首<小重山>写得比较含蓄委婉,与那首<满江红>格调有所不同,但在思想内容方面仍有其内在的统一性。”

“<满江红>表现的是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志向;<小重山>表现的则是面对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表达了作者“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壮志难酬的孤独与凄凉心境。‘独自’写出词人的孤独寂寞,心事无法向人诉说,可见苦闷之深。结拍‘人悄悄,帘外月胧明’以景收束上片,映衬词人不能成眠,更见孤独之感。这两方面的主题是完全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就是作者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分裂、反对投降主义的坚定立场,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邹大人继续点评道。

夏国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夏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夏国五代十国时期的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首先,这个时期的诗歌多以表现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为主题,具有浓郁的个性和思想性。

其次,五代时期的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非常精湛,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方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五代时期的诗歌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特点。

然而,五代十国时期的诗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战乱的影响,诗歌创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干扰。

其次,有些诗人的作品过于注重形式和技巧,缺乏真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此外,有些诗人的作品过于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繁复的表现形式,导致诗歌失去了原有的简洁明了和自然流畅的特点。

钟鹏举心里不禁暗暗赞叹这位前礼部郎中叔公钟良惠和邹大人的鉴赏能力。

他接着说:“我一向有关心民瘼、爱民如子的情愫,我可以以自己的生命喊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警拔之语。这句话尽管未曾超出儒家仁政说的范畴,但我自感责任重大,未敢稍有懈怠,我自身也将把自己的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发明创造上,专注于解决老百姓谋生的困难,让老百姓用上先进的工具和机械,尽快的发财致富。”

钟鹏举在目前这个世界所处的年代相当于夏国的五代十国时期,此前的历史就是与夏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等同,最大的差别是中间没有出现隋朝和唐朝这两个统一的王朝。历史走到南北朝时,兴起于北周的杨坚没有完成统一大业,致使南北继续维持分裂的状态,分裂的局面多延续了三百多年。

钟鹏举谦虚而又诚恳地对钟良惠说道:“侄孙经历过一场生死劫难之后,的确领悟了不少,发现很多东西现在都豁然开朗了,感知力、理解力、分析力,甚至记忆力都比以前强了不少。我深感时逢乱世,要想不被蝼蚁般被碾得粉身碎骨,就要有一番作为。我决定择机入仕,甚至出将拜相,为民为国建立不世之功勋。故先想得到族内的理解、认可和支持。”

连族长在内,族内众人一下子懵了。

此小子真的有点不知天高地厚,这对一介平民来说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