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 > 第404章 反攻马楚之岳阳门水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04章 反攻马楚之岳阳门水战

这一刻,屈仁的意志彻底被物理上的崩溃和部下的背叛所击垮。他停止了挣扎,眼中一片死灰。他知道,岳州,已经丢了。而他屈仁的戎马生涯,也即将以一种最不体面的方式,迎来转折。

主将被挟持逃跑。

失去统一有效指挥的守军开始乱成一锅粥。

混入城内的百姓军侦察搜索营将士乘机大喊:“敌军总攻开始了!往洞庭门水寨撤退!”

守城的士兵们本就因指挥系统失常而心慌意乱,此刻听到这喊声,更是如同惊弓之鸟,纷纷丢下手中的武器,不顾一切地朝着洞庭门水寨的方向奔去。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离这个即将被攻破的死亡之地。

城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喊杀声、脚步声、物品倒塌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曲绝望的悲歌。

早在林积容达到岳州前就已混进城内的百姓军侦察搜索营的将士们则趁机展开行动,他们迅速地占领了城内的各个要点,切断了守军可能的反击路线。

而在洞庭门水寨方向,早已埋伏好的百姓军舰队主力部队正严阵以待。他们看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溃逃守军,眼中闪烁着兴奋和决绝的光芒。

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在这里展开,而这场战斗的结果,将直接决定岳州的归属。

岳州不仅拥有临江(湖)的城门,而且这座名为洞庭门(岳州当地又称岳阳门,百姓军在今次战役中称之谓“临江门”或西门)的城门是其城防体系的心脏地带。

古代岳州城西临洞庭湖(在历史上,洞庭湖水域比今天更靠近城墙,且湖、江相连的概念更模糊,常统称“江”或“湖”)。这座面向西方的水陆城门,通常被称为“洞庭门”或“岳阳门”。

它并非直接建在长江干流边,而是建在洞庭湖的入湖口附近,控扼着从洞庭湖进入长江、或从长江进入洞庭湖的水道咽喉。

任何从水路抵达岳州的船只,都必须经过此门。名为洞庭门\/岳阳门的城门可以将它理解为岳州的“水陆码头”和“西大门”。

因此,这座城门是岳州水路防御的核心,也是商贸往来的枢纽。城门下通常设有水关(水门),可以架设铁索、设置栅栏,用以控制船只进出。

着名的岳阳楼,在历史上首先是岳州西城门(洞庭门\/岳阳门)的城楼(又称“谯楼”、“箭楼”)。

它的最初建造目的,是为了军事了望、指挥和防御。登上岳阳楼,可以极目远眺洞庭湖的浩渺烟波,监视任何从水路来犯的敌军。

在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就曾在此修建阅军楼,训练水军。

后来,因其视野绝佳,才逐渐演变为文人墨客登临揽胜、吟诗作赋的风景名胜。但它的军事属性在其作为城防设施的时代一直存在。

“临江门”(百姓军的叫法)的城楼,其实就是岳阳楼或其紧邻的防御建筑。林积容的炮火轰击暂时未有波及这座后世的千古名楼。

“围三阙一”:林积容围攻东、南、北(陆路)三面,唯独留下西面的“洞庭门”(临江门)作为出口。这在战术上是经典的“围师必阙”。

“留下临江一个城门”:这个“生路”是留给守军从水路撤退的。守军要从此门撤退,必须放弃坚固的城墙,到码头登上岳州水军接应的船只,这正中了林积容水军的埋伏。

最后的歼灭战:

当楚军万余逃兵拥挤在洞庭门外岳州水军水寨的狭窄水域和码头,争相登船逃命时,林积容指挥的强大水军主力从湖上迅猛掩杀过来,正是“半渡而击”这一兵法精髓的完美体现。

霎时间,原本看似平静的湖面,瞬间变得杀机四伏,暗流涌动。百姓军的主力舰队犹如离弦之箭,从预先设定的阵位上猛扑过来,迅速将岳州水军的水寨团团包围,形成了一道密不透风的包围圈。

海鲸级战舰威武地居中展开,凭借其高大的船体和强大的火力,对敌军形成了有效的压制;

海鹘、破浪和斩潮级战舰则配合默契,发射出一枚枚开花弹和燃烧弹,开花弹落在密集拥挤的人群中间炸开,燃烧弹瞬间点燃了敌船;

钢壳快船则灵活穿梭于敌阵之间,贴近敌船发射火箭,精准地俘虏那些企图逃跑的将校,使得敌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跃帮白刃战在这种绝对优势下自然无从谈起。

林积容的旗舰更是冲在最前方,她亲自擂鼓助威,激励着全体将士的士气。火炮再次怒吼,但这次的目标不再是空旷的湖面,而是对准了楚军的船只,每一发炮弹都带着毁灭的力量。

湖面上火光冲天,爆炸声、撞击声、喊杀声、哀嚎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惨烈的战场画卷。

楚军的战船本就慌乱不堪,队形早已不整,在百姓军有组织的猛烈攻势下,纷纷中弹起火、倾覆,或是被直接俘虏。

那些企图靠岸逃命的溃兵,也被紧随其后的百姓军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登陆部队迅速围剿,根本无处可逃。

这场水上追歼战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楚军的战船要么被击沉,要么受伤搁浅,要么连人带船被缴获,要么投降,几乎全军覆没。

鲜血染红了洞庭湖口,湖水都被染成了触目惊心的红色。老将屈仁则在乱军中不幸中炮落水,生死不明,为这场惨烈的战斗增添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亥时(21:00-23:00)刚过两刻(23:30)。

战事基本平息。城外五万五千陆军才潮水一般涌入岳州城内围剿残敌,岳州城头升起了“钟”字大旗。

是役,林积容以精妙战术和绝对火力,以较小代价,取得了辉煌战果:

歼敌:阵斩楚军五千余人;

伤敌:击伤楚军七千;

俘虏:生擒三千余人,包括多名将领;

纳降:接收投降士卒一万六千余人。

舰船:击沉、击伤楚军各类战船百艘,缴获尚可使用的舰船百艘及大量军械物资。

领土:完全占领战略要地岳州,打开了进军楚地的门户。

硝烟尚未完全散去,林积容已踏入残破不堪的岳州府衙。

她并未沉湎于胜利的喜悦,而是迅速下达指令:扑灭残余火势,安抚降兵,救治伤员,并张贴告示以安定民心。

与此同时,她亲自研磨墨汁,向远在渝州的钟鹏举撰写捷报。她力求以最精炼的文字,将这场艰苦卓绝而又辉煌的胜利,以及全军将士的忠诚与勇猛,禀报给赋予她信任的阿仔兄钟鹏举。

书信完成后,她盖上调兵虎符的印鉴,交付给亲信,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速送往渝州。她独自站立于岳州城楼之上,远眺浩瀚的洞庭湖,心中已开始筹谋下一步是南进征伐,还是巩固防务的策略。

首战告捷,仅是序幕的拉开。

通信兵出发不久,负责阻击来自荆州许德勋增援部队的支舰队凯旋而归。支舰队司令陈伟端将岳州刺史许德勋押至小将军林积容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