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逆袭:庶女的开挂人生 > 第158章 淤渠冲埂误灌溉,虫蛀麦粒愁储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8章 淤渠冲埂误灌溉,虫蛀麦粒愁储粮

民生十九年夏,里斯本连下几场暴雨,农户佩德罗家的水稻田遭了殃 —— 之前搭的竹瓷引水槽架,槽底积满了从河里冲来的泥沙,水流根本通不过;更糟的是,田埂被湍急的雨水冲垮了两道口子,田里的水全漏进了沟里,刚长到半尺高的稻苗,根部都露了出来,叶子发蔫。

“这渠堵了、埂垮了,稻子没水喝,要枯死了!” 佩德罗拿着铁锹去挖槽架里的泥沙,可泥沙积得太厚,挖了半天只通了一半,雨水还在往田里灌,田埂的口子越冲越大。妻子用麻袋去堵口子,可麻袋一泡就软,根本挡不住水流,急得直哭。

村里的农户们都陷在同样的困境:胡安家用手掏槽架的泥沙,手指被瓷片划破;老妇人玛丽亚的田埂冲垮了三尺宽,家里没人手,只能眼睁睁看着田里的水漏光。阿尔瓦罗想组织农户一起修渠补埂,可没趁手的工具 —— 铁锹不够,堵埂的材料也缺,只能先把冲垮的田埂用土堆临时挡住,可一遇雨水又会垮。

佩德罗看着田边的芦苇丛(刚抽穗的芦苇,秆子硬)和瓷坊剩下的短瓷管,琢磨着 “能不能做个滤泥沙的东西,再给田埂加层防护”,可芦苇软,瓷管短,试了几次都没成,只能抹着脸上的泥,去找瓷佩德罗商量:“你们瓷坊有硬材料,能不能帮着想想办法?”

瓷佩德罗跟着佩德罗去田边,看着淤塞的槽架和冲垮的田埂,立刻有了主意:“用芦苇编滤网滤泥沙,用瓷片护田埂防冲,都是咱们身边的东西,肯定能成。”

两人喊来编筐匠佩拉、老木匠路易斯和帮忙的农户,分工解决问题:

编滤沙网:佩拉教大家用刚抽穗的芦苇秆(晒半干,秆子硬挺),编成长二尺、宽一尺的 “网格滤网”,网眼半寸见方(刚好挡住泥沙,不挡水流),把滤网固定在竹瓷槽架的进水口,再在滤网下方装一个 “瓷制沉沙盒”(用短瓷管改的,底部留小孔,泥沙沉在盒里,定期清理);

瓷片护田埂:把瓷坊废弃的碎瓷片(选平整的),用稀陶土粘在田埂内侧(从埂顶到埂底,贴满瓷片),瓷片光滑面朝外,水流冲过来滑走,不会冲垮泥土;再在田埂外侧堆一层 “芦苇捆”(把芦苇扎成捆,堆在埂边,减缓水流冲击)。

佩德罗试着打开河边的闸门,水流经过滤网,泥沙全沉进了瓷盒,槽架再也没淤塞;田埂贴了瓷片,雨水顺着瓷片流走,口子也慢慢堵上了。村里的农户们跟着做,不到两天,所有的槽架都装了滤网,田埂也贴了瓷片。胡安家的槽架再也不用天天掏泥沙,玛丽亚的田埂也没再垮过。

夏末水稻抽穗时,佩德罗家的稻田水足苗壮,他摸着贴在田埂上的瓷片,笑着说:“这瓷片真是好东西,又能滤水又能护埂,今年的水稻肯定能大丰收!”

灌渠的事刚顺,佩德罗又遇到了新愁 —— 之前储在双层竹筐里的麦粒,最近总发现有小虫子(麦粒里的蛀虫,夏季湿热时特别多),咬得麦粒全是小洞,有的还蛀出了粉末,倒出来一看,虫子在麦粒里爬,根本没法吃。

“这虫子再闹,今年的存粮就要空了!” 佩德罗把蛀坏的麦粒倒进鸡食盆,心疼得直皱眉。妻子试着用布包着花椒放在筐里,可花椒味太浓,磨出的面粉有怪味;胡安家用烟丝熏,可烟丝熏完,麦粒沾了烟油,也不好吃。

村里的农户们都没辙:有的把麦粒倒出来晒,可一装进筐里,过几天又生虫;有的想把麦粒磨成面存,可磨面太多,夏天容易潮,反而更麻烦。佩德罗想起瓷佩德罗的瓷坊里,釉料用石灰防潮,便上门问能不能用石灰防虫,瓷佩德罗却说:“石灰太呛,会影响麦粒味道,咱们找更温和的东西。”

瓷佩德罗带着佩德罗去村里的山坡上,采了一大捆艾草(夏季满山都是,晒干后有香味,虫子怕这味),又从家里拿了些海盐,说:“艾草驱虫,海盐防潮,咱们混着用,既不影响麦粒味道,又能防虫。”

两人教农户们 “分层防虫法”,简单又好操作:

晒麦除虫:先把麦粒倒在晒场上,摊开晒一天(晒死麦粒里的虫卵),晒的时候每隔一个时辰翻一次,确保晒透;

艾草铺垫:在双层竹筐的底层,铺一层三寸厚的干艾草(艾草要晒透,剪成一寸长,避免扎破布袋),再把晒好的麦粒装进粗布袋;

海盐封层:在麦粒布袋上,铺一层薄海盐(按每袋麦铺二两海盐的量,均匀撒开),再盖一层干艾草,最后盖紧筐盖,用麻绳拴牢。

佩德罗按法子试了,把存麦的筐子放在阴凉通风处,过了半个月,打开一看,麦粒里再也没虫子,磨出的面粉还有淡淡的艾草香,蒸出的馒头更好吃。村里的农户们都跟着做:玛丽亚在艾草里加了点薄荷,麦粒的香味更清;胡安家的麦粒存到冬天,还是好好的,没一点蛀虫。

到了秋收时,农户们的存粮没再遭虫蛀,佩德罗捧着完好的麦粒,对瓷佩德罗说:“还是你想得周到,用艾草和海盐防虫,比花椒烟丝好用多了,还不影响味道!”

农户的事刚顺,瓷佩德罗的瓷坊也接到了瓦伦部落的新订单 —— 部落有很多野蜂蜜,想订三十只 “防漏蜂蜜瓷罐”,普通瓷罐装蜂蜜会漏,还想要能装小份蜂蜜的 “瓷小瓶”(方便送给其他部落);另外,夏季釉料容易受潮结块,上釉时不均匀,瓷佩德罗也想找个防潮的法子。

佩德罗听说后,立刻帮着出主意:“装蜂蜜的罐,罐口要做得紧,再用瓷做个‘盖塞’(像酒坛的塞子),肯定不漏;釉料防潮,咱们用瓷缸装,里面放干石灰,和存麦的法子差不多。”

瓷佩德罗跟着做:

蜂蜜瓷罐改良:把瓷罐口做得比普通罐小一圈,再用本地瓷土做 “圆柱形瓷塞”(塞子外侧涂一层薄釉,刚好塞进罐口,严丝合缝),罐底做得略厚(防止蜂蜜太重压裂);小瓷瓶做成三寸高,瓶口也装小瓷塞,方便携带;

釉料防潮:用瓷坊的大瓷缸(装过釉料的旧缸),缸底铺一层干石灰(用布包着,防止石灰粉混进釉料),把釉料装进瓷盆,再放进瓷缸,缸口盖一层厚棉布,棉布上压一块石板,釉料再也没结过块。

瓦伦部落收到蜂蜜瓷罐,试着装了蜂蜜,果然不漏,部落首领特意送了一坛野蜂蜜给瓷佩德罗;釉料防潮的法子也好用,瓷坊的瓷品上釉更均匀,订单越来越多。瓷佩德罗笑着说:“还是和农户们互相帮衬好,他们的法子简单又实用,咱们的瓷具也能做得更好!”

民生十九年秋,里斯本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农户们忙着收割,双层竹筐里的麦粒没遭虫蛀,磨出的面粉又白又香;瓷佩德罗的瓷坊里,蜂蜜瓷罐和小瓷瓶堆得整齐,瓦伦部落的野蜂蜜摆在桌上,甜香满院。

佩德罗家的院子里,晒场上的稻谷堆成小山,旁边摆着刚磨好的细面粉;瓷坊的门口,年轻工匠们正忙着给新订单装瓷罐,佩拉编的滤网和护埂用的瓷片,也成了村里的 “常用好物”,邻村的人都来学。

苏砚微站在稻田边,看着农户们收割的笑脸,远处的瓷坊里传来工匠们的笑声,秋风拂过,带着稻香和蜂蜜的甜。她忽然觉得,最好的民生日子,就是这样 —— 夏天有水灌田,存粮不蛀;秋天有稻丰收,瓷具畅销,邻里之间你帮我想办法,我帮你做物件,把每个季节的难题都变成踏实的收获,这样的暖,才是岁月里最长久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