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屋子里,还残留着中午兔肉蘑菇汤的霸道香味。

这边桑晚和三姐妹,正手脚麻利地收拾中午吃饭剩的残渣,洗碗的洗碗,抹桌子的抹桌子,几人一边收拾一边说话。

“小露,我走后,你立刻就把院门从里面插上。”

“不管谁来敲门,不管是谁,都别开,听见没有?”

桑露点点头,“放心吧,大姐,谁来我也不开。”

桑晚看向桑夏和桑满,“还有你们两个,这两天事儿多,能不出门,就先不要出门,防止老宅那边出坏主意。”

两个小丫头很是听话的点头,嘴上连连保证,不会随便跟人跑出去。

桌上收拾好,扶冯玉兰上炕上休息后,桑晚又开始准备要带到镇子上去卖的山货和药材。

她蹲在地上,一双手小心翼翼地,快速地从那堆“宝贝”里,挑选着。

品相最好,个头最大的猴头菇和羊肚菌,被她用柔软的草绳,仔细地捆好,防止出现破损,影响价格。

还有一些年份不是很高品相还可以的黄芪,最好的被她拿给桑露保管,留给冯玉兰入药。

这些,都被她小心地,放进了背篓的最底部。

再在上面,盖上一些不那么起眼的,常见的香菇和黑木耳,做掩护。

财不露白。

这个道理,她懂。

“大姐,你真的不带我们去吗?”

三妹桑夏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拉着她的衣角,小声地问。

桑晚一边收拾,一边头也不回地“嗯”了一声。

“听话。”

“等下次,下次一定带你们去。”

以后她会经常去后山,到时候,熟悉山里的情况,能带出来的山货会更多。

今天先去镇上踩踩点。

带着小孩子,速度慢,时间上来不及。

要是因为耽误时间,回来晚了,家里再出什么事,她不白忙活一场么。

等她把集市上的一些规则摸透熟悉了,再带她们出来瞧瞧世面。

桑晚从桑夏手里拿过家里仅有的十块钱,和三两张皱巴巴的粮票,连同李瘸子开的那张药方,仔细地叠好,放进了最贴身的口袋里。

然后,她站起身,最后一次,郑重地,对着二妹桑露叮嘱道:

“如果晚上我回来的晚了,不用担心我,你带着妹妹们和妈先吃饭。我只要一忙完,会尽快赶回来,如果顺利,指不定天还没暗,我就回来了。”

“另外,要是真碰到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就让小夏,从院角那个狗洞钻出去,去找王婶子家求助。”

“实在不行,直接去村长家找村长,他那个人,为了面子,也不会不管事的。”

桑晚将事情安排得滴水不漏,就怕她一旦离开,家里这几个就又被迫按照书中剧情走。

桑露一脸的郑重,“大姐,你放心,我一定看好家,照顾好妈和妹妹们。”

“大姐,我会听二姐的话的。”桑满一张小脸跟她二姐如出一辙的郑重。

她又看向桑夏,“小夏,你最机灵,帮着你二姐一起顾好家。”

桑夏点点头。

虽然她很想跟大姐一起出门,但大姐说的对,现在家里离不开她这个小机灵,她要帮大姐看好家。

一切,准备就绪。

桑晚背上沉甸甸的背篓。

在妹妹们担忧又充满期盼的目光中,她推开院门,迎着午后热烈的阳光,快步走上了那条通往镇上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

从上河村到红旗镇,十几二十里的土路,桑晚硬是靠着一双腿,一刻不停地走了快一个钟头。

午后的太阳毒得很,晒得她后背的汗把那件破旧的粗布褂子都给浸湿了,黏糊糊地贴在身上,很不舒服。

但她心里,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反而,充满了新奇和……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

沿途,她看到田地里,有弯着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正在烈日下辛勤地劳作。

路上,不时有拖拉机“突突突”地冒着黑烟,从她身边轰鸣而过,车斗里坐满了要去镇上赶集的村民。

偶尔,还有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的时髦青年,“叮铃铃”地按着车铃,从她身边飞驰而过。车后座上,还坐着一个穿着花衬衫,梳着大辫子的姑娘,脸上满是幸福的笑。

这一切,都让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的滋味,也看到了这个正在变革中充满勃勃生机的……八零年代。

终于,镇子的轮廓,遥遥在望。

镇上,已经到下午的集市,比她想象的,要热闹多了。

不提人山人海,却也是来往行人不断。

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全是这个年代独有的,朴素又充满活力的烟火气。

“卖鸡蛋喽,自家老母鸡下的蛋,八分钱一个,保证新鲜喽。”挎着篮子的婶子,扯着嗓子在使劲吆喝。

“草鞋,草帽,全是手工编的,绝对结实耐用,一毛钱一个,两毛钱三个。”一个蹲在地上满脸褶子的老大爷,面前铺着一块破布。

还有一个穿着海魂衫的小青年,鬼鬼祟祟地,从口袋里掏出几块颜色鲜艳的‘的确良’的布头。

对着路过的小姑娘们挤眉弄眼:“哎,大妹子,看看布?不要布票,只要一块钱,可以扯三尺,绝对的好东西。”

桑晚背着她沉甸甸的背篓,像一滴水汇入大海,小心翼翼地,在行走的人群中穿梭。

她不说话,也不急着找地方摆摊。

只是竖着耳朵四处听,大眼睛处处观察,把卖货人的每一个细节,怎么说话,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别人怎么吆喝,怎么摆放自己的东西;又是怎么喊价,还要学跟不同的人,怎么跟人讨价还价。

“哎哟,大兄弟,你这香菇咋卖的啊?”

“两毛钱一斤,刚从山上采的,新鲜着呢。”

“太贵了太贵了,一毛五,一毛五我就全要了。”

“不行不行,一毛八,不能再少了,我这可是跑断了腿才采回来的野山货。”

桑晚把这些,全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