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 第1章 天幕降临,洪武驾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洪武十四年,八月十五。

应天府的秋意已浓,玄武湖上的荷叶残了大半,却有金桂香风穿城而过,黏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混着御膳房飘来的酒肉香气,酿成了中秋佳节独有的暖意。奉天殿内烛火如昼,三十六盏羊脂玉灯悬在梁上,将殿中君臣的面容照得亮堂堂的,连梁枋上彩绘的龙凤纹样都似要活过来一般。

朱元璋坐在九龙御座上,玄色常服外罩了件赤金蟒纹补子的短褂,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系着的玉带——那是马皇后亲手为他编的络子,里头衬着软绒,硌不着老腰。他今日心情极好,眼角的皱纹里都浸着笑,目光扫过殿下百官时,先落在了左手边第一席的徐达身上。

“天德,”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子中气十足的爽朗,“你那北平的军屯收了多少粮?今儿中秋,不许跟咱藏着掖着!”

徐达刚端起酒杯,闻言忙放下,起身拱手时铠甲的铜扣叮当作响:“回陛下,北平军屯今年收了三十万石,够边军吃半年的!臣已让人把粮册送进宫了,明日就能呈到御案前。”他性子耿直,说话时腰杆挺得笔直,脸上还带着几分沙场归来的风霜。

朱元璋哈哈大笑,指着徐达对身边的马皇后道:“你看咱这老兄弟,到了北平还不忘垦荒,比那些只知捞钱的文官强多了!”这话一出,殿中浙东文臣的席位上便有人微微低头,坐在第二席的刘伯温却神色如常,只是端着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马皇后穿着一身石青色的宫装,鬓边只簪了支珍珠钗,闻言温和地笑道:“陛下这话可不对,徐将军守边辛苦,刘先生他们打理朝政也不易,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她说话时目光扫过殿下,最后落在了太子朱标和皇长孙朱雄英身上。

朱标穿着东宫的蟒纹常服,正低声跟身边的秦王朱樉说着什么,听到马皇后的话便抬头笑了笑。他性子仁厚,眉宇间带着几分书卷气,只是近来打理朝政操劳,眼底有些淡淡的青黑。朱雄英才七岁,穿着一身小红袄,坐在朱标身边的小凳子上,手里攥着个蜜饯,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好奇地看着殿中众人。

李善长坐在淮西勋贵的首座上,闻言也跟着笑道:“皇后娘娘说得是,如今大明国泰民安,都是陛下运筹帷幄,文武百官各司其职的缘故。臣今日带来了家乡的好酒,愿与陛下和诸位同僚共饮,祝大明江山永固!”他说着便示意侍从端上酒坛,琥珀色的酒液倒入酒杯中,满殿都飘着酒香。

朱元璋兴致更高,端起酒杯道:“好!今日中秋,咱就与诸位开怀畅饮,不醉不归!”说着便一饮而尽,殿中文武百官也纷纷举杯,一时间欢声笑语满殿,连殿外的月光都似被这热闹染上了暖意。

就在这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惊呼,紧接着,整个奉天殿的光线骤然变暗,仿佛有什么东西遮住了月光。朱元璋皱起眉头,刚要开口询问,就见殿外的侍卫跌跌撞撞地跑进来,脸色惨白地喊道:“陛下!不好了!天上……天上出现了一块大布!”

“放肆!”徐达猛地站起身,厉声呵斥,“青天白日的,哪来的什么大布?竟敢在陛下面前妖言惑众!”

那侍卫吓得跪倒在地,浑身发抖:“将军饶命!是真的!那布好大,整个应天府都能看见,就悬在紫禁城上头,黑漆漆的,跟块天幕似的!”

这话一出,殿中顿时安静下来,刚才的欢声笑语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朱元璋脸色沉了下来,推开身边的宦官,大步走到殿门口,文武百官也纷纷跟了上去,连马皇后都扶着朱标的手,带着朱雄英走了出来。

一走出奉天殿,众人便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夜空之上,原本皎洁的明月被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遮住了大半,那幕布约莫有数十丈宽,悬浮在紫禁城的正上方,边缘泛着淡淡的银光,像是一块被人挂在天上的绸缎,一动不动,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月光透过幕布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让整个紫禁城都笼罩在一片莫名的寒意中。

“这……这是什么东西?”朱樉忍不住喃喃自语,他身边的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也都皱着眉头,目光紧盯着天上的天幕,眼底满是疑惑。朱棣年纪最小,才二十一岁,却比两个哥哥更显沉稳,他伸手拉了拉朱标的衣角,小声道:“大哥,你说这东西是哪里来的?会不会是妖人搞的鬼?”

朱标摇了摇头,神色凝重:“不好说,先看看再说,别惊扰了父皇和母后。”他说着便扶紧了马皇后的胳膊,目光落在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站在台阶最上方,双手背在身后,盯着天上的天幕,脸色阴晴不定。他征战半生,见过的奇事不少,却从未见过如此诡异的景象。淮西勋贵们也都围了过来,徐达握着腰间的佩剑,警惕地看着四周,李善长则皱着眉头,低声跟身边的胡惟庸议论着什么,眼底满是不安。

浙东文臣的席位上,刘伯温抬头望着天幕,手指无意识地掐着算筹,脸色却越来越白。他精通天文历法,却从未在星象中见过这样的征兆,这天幕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倒像是……像是有人刻意放在那里的。

“皇爷爷,”朱雄英拉了拉朱元璋的衣角,小声道,“那东西会不会掉下来啊?”

朱元璋低头看了看孙子,伸手摸了摸他的头,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沉声道:“别怕,有皇爷爷在,没人能伤着你。”话虽如此,他的目光却依旧紧盯着天幕,手心已经微微出汗。

就在这时,天上的天幕突然亮了起来,原本漆黑的幕布上出现了一行白色的大字,那字约莫有丈许见方,整个应天府的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众人抬头望去,只见天幕上写着: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一瞬间,整个紫禁城鸦雀无声,连风吹过的声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所有人都僵在原地,目光死死地盯着天幕上的字,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朱元璋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他刚才还带着笑意的脸,此刻变得铁青,手指微微颤抖着,指着天幕,声音沙哑地问道:“这……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咱没看错吧?洪武三十一年?咱……咱驾崩了?”

没人回答他的问题,因为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懵了。徐达张大了嘴巴,手里的佩剑差点掉在地上;李善长脸色惨白,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在地;刘伯温闭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底满是震惊;马皇后捂住了嘴,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紧紧抓住朱标的手,身体微微发抖。

朱标更是如遭雷击,他踉跄着后退了一步,盯着天幕上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几个字,声音颤抖地问道:“允炆?父皇,那是……那是儿臣的儿子啊!可……可为什么是他即位?儿臣呢?父皇,儿臣去哪里了?”

他的话像是一道惊雷,让众人瞬间回过神来。是啊,朱标是太子,按照大明的礼制,朱元璋驾崩后,应该由太子朱标即位,怎么会轮到皇太孙朱允炆?而且,天幕上只提了朱允炆,却只字未提太子朱标和皇长孙朱雄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标儿!”朱元璋猛地转过身,抓住朱标的胳膊,目光急切地问道,“你没事吧?你告诉父皇,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那上面写的都是假的,是不是?”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不怕自己驾崩,却怕失去这个他寄予厚望的儿子。

朱标摇了摇头,眼泪也流了下来:“父皇,儿臣没事,儿臣身体好好的,怎么会……怎么会让允炆继位呢?还有雄英,雄英还在这里啊!”他说着便把朱雄英拉到身边,朱雄英被吓得哇哇大哭,紧紧抱住朱标的腿,喊道:“爹爹,我怕!我不要死!”

“谁敢让咱的大孙死!”朱元璋猛地一拍台阶,声音震怒,“那狗屁东西就是妖言惑众!咱大明的江山,轮不到一个妖物来指手画脚!徐达!”

“臣在!”徐达猛地回过神,单膝跪地,大声应道。

“你立刻带人去查!看看这天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妖人在搞鬼!要是查不出来,你提头来见!”朱元璋的声音带着雷霆之怒,震得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发抖。

“臣遵旨!”徐达站起身,转身就要带人离开,却被刘伯温拦住了。

“陛下,”刘伯温上前一步,拱手道,“不可。这天幕诡异异常,绝非人力所能为。若是强行追查,恐怕会打草惊蛇,甚至引发更大的祸端。不如先静观其变,看看这天幕接下来还会显示什么。”

“静观其变?”李善长立刻反驳道,“刘先生,这天幕上写的都是大逆不道的话!陛下还在龙体安康,太子殿下也好好的,它却说陛下驾崩,太子殿下不知去向,让皇太孙即位,这不是妖言惑众是什么?若是不尽快查明,百姓们听到了,岂不是要人心惶惶?”

淮西勋贵们纷纷附和,他们大多是朱元璋的同乡,跟朱标关系也极好,自然不相信天幕上的话。而浙东文臣们则大多沉默不语,只是看着天幕,神色复杂。

朱元璋的目光在刘伯温和李善长之间转了转,又看了看身边脸色苍白的马皇后和朱标,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沉声道:“好,就按刘先生说的,先静观其变。但徐达,你还是要加强戒备,封锁消息,不许任何人把天幕上的内容传出去,违者,斩!”

“臣遵旨!”徐达沉声应道,转身安排人手去了。

就在这时,天上的天幕又变了,原本的字迹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行新的字:

【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病逝,皇长孙朱雄英于洪武十五年夭折。】

这一次,所有人都彻底傻眼了。

马皇后再也忍不住,当场哭倒在地,朱标连忙扶住她,自己也泪流满面,声音哽咽地说道:“母后,儿臣没事……儿臣不会死的……雄英也不会死的……”

朱雄英吓得哭得更凶了,紧紧抱住朱标的脖子,喊道:“爹,我不要死!我要跟你和皇爷爷在一起!”

朱元璋站在原地,身体晃了晃,差点栽倒在地,身边的宦官连忙扶住他。他盯着天幕上的字,眼睛都红了,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声音嘶哑地说道:“标儿……雄英……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的标儿怎么会病逝?咱的大孙怎么会夭折?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征战半生,从一个放牛娃一步步登上皇位,经历了无数的生死离别,可他从未想过,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和孙子会先他而去。尤其是朱标,他是朱元璋亲手培养的继承人,仁厚贤明,深得百官和百姓的爱戴,怎么会在洪武二十五年就病逝?还有朱雄英,才八岁的孩子,活泼可爱,怎么会在明年就夭折?

“妖物!这绝对是妖物!”李善长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天幕骂道,“它就是想扰乱我大明的江山!陛下,臣请旨,召集道士法师,做法驱邪,毁掉这妖物!”

淮西勋贵们纷纷附和,徐达也走了回来,拱手道:“陛下,臣也觉得这天幕是妖物所化,不如臣带人用弓箭射它,看看能不能把它射下来!”

宋濂却摇了摇头,脸色凝重地说道:“陛下,不可。这天幕绝非弓箭和法术所能对付。它既然能显示未来之事,必然有其目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它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些,还有,这些事情是不是真的可以改变。”

“改变?”朱元璋猛地抬起头,目光紧紧盯着宋濂,“宋先生,你的意思是,这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可以改变它们?”

宋濂点了点头,沉声道:“陛下,天幕显示的是未来,但未来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我们找到太子殿下和皇长孙殿下夭折的原因,提前预防,或许就能改变命运。”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他紧紧抓住宋濂的手,急切地问道:“好!宋先生,你快说,标儿和雄英为什么会夭折?是得了什么病?还是有人要害他们?”

宋濂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陛下,老臣也……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