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历史天幕:永乐大帝 > 第29章 太宗之议,正统皇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太宗之议,正统皇帝

从奉天殿返回燕王府时,已是深夜。府内的灯笼早已点亮,沿着王府的石板路一路延伸,将夜色晕染出一片暖黄。朱棣牵着徐妙云的手,脚步缓慢而沉重——白日里朱元璋废储立他的圣旨,并未让他生出多少喜悦,反而天幕中提及的“正统帝朱祁镇”,像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

徐妙云察觉到他的异样,侧头看了看他紧绷的侧脸,轻声问道:“夫君,今日父皇立你为太子,本该是天大的喜事,你为何反倒愁眉不展?是担心东宫事务繁杂,还是……”

朱棣停下脚步,转身将徐妙云揽入怀中。晚风带着初秋的凉意,吹起他的衣袍,却吹不散他眼底的忧虑。他低头,将下巴抵在徐妙云的发顶,声音低沉而沙哑:“妙云,你还记得今日天幕播放时,提到的那个名字吗——正统帝朱祁镇。”

徐妙云愣了一下,仔细回想片刻,才缓缓点头:“记得,天幕说他是咱们的重孙,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父皇赐的辈分也没错。怎么了,这个孩子有什么问题吗?”

“问题不在他身上,而在时间上。”朱棣松开徐妙云,牵着她走到王府的凉亭坐下,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石桌的纹路,“天幕说单家桥始建于正统年间,而正统朝距离建文朝,不过三四十年。你算算,咱如今(洪武十四年,按前文时间线推算)二十出头,十八年后靖难之役爆发,若靖难之役我赢了,按常理,我至少还能执政二十年。可三四十年的时间,却已经到了重孙辈的正统朝,这意味着什么?”

徐妙云的脸色瞬间变了。她何等聪慧,朱棣的话刚说完,她便算出了其中的关键——三四十年的时间,要历经朱棣、朱高炽、朱高炽之子(朱棣之孙)、朱祁镇四代人,这意味着朱高炽和那个尚未出世的孙儿,执政时间加起来,恐怕都不到十年!

“这……这不可能……”徐妙云的声音开始颤抖,她猛地抓住朱棣的手,指尖冰凉,“高炽是个好孩子,虽然体态胖了些,但心思沉稳,怎么会……怎么会执政时间这么短?还有咱们的孙儿,他还没出世,难道……”

巨大的恐慌袭来,徐妙云只觉得眼前一黑,身体不受控制地向后倒去。朱棣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抱住,紧紧搂在怀里:“妙云!别怕,只是我的猜测,未必是真的!天幕的话也未必全准,咱们不能自己吓自己!”

徐妙云靠在朱棣的怀里,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她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失去——她害怕朱高炽会早逝,害怕孙儿无法撑起大明的江山,更害怕朱棣会因此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她哽咽着说:“夫君,我好怕……咱们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若是高炽出事,若是……”

“不会的。”朱棣轻轻拍着她的背,语气坚定,“有我在,我会护着你们,护着高炽,护着咱们的孩子。以后我会让太医多给高炽调理身体,会教他更多治国的本事,绝不会让天幕的猜测成真。”

他知道,自己的话或许有些苍白,但他必须稳住徐妙云——她是他的软肋,也是他的铠甲,他不能让她被恐惧击垮。

过了许久,徐妙云的情绪才渐渐平复。她擦干眼泪,从朱棣的怀里抬起头,看着他眼底的红血丝,心里满是心疼。她伸手,轻轻抚摸着他的脸颊,转移话题道:“夫君,方才我还想到一个问题——天幕提到‘永乐大帝’,说那是你的年号。可我记得,‘永乐’这个年号,之前多为地方割据政权所用,比如南朝的方腊,都是反贼年号,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你为何会选这个年号?”

朱棣听到“永乐”二字,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冷哼一声,拳头紧紧攥起:“还能是为什么?定是那群建文朝的文官,或是后世的腐儒,打不过我,便用这种下作的手段恶心我!他们知道‘永乐’曾是反贼年号,便故意将这个年号安在我头上,想借此抹黑我的正统性,暗示我也是‘反贼’,最终会和方腊、陈友谅一样下场。”

他站起身,走到凉亭边,望着王府外的夜色,语气中满是不甘与雄心:“可他们错了!他们以为用一个年号就能抹黑我,却不知道,我会让‘永乐’这个年号,在我手中焕发出新的光芒!从今往后,天下人一想起‘永乐’,就会想起我朱棣——想起我朱棣平定靖难拨乱反正、守护大明江山,我会让‘永乐’成为千古传颂的年号,让那些抹黑我的人,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而且,”朱棣转过身,看着徐妙云,眼神中带着一丝骄傲,“天幕还说我是‘明太宗’。太宗,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庙号,他开创了贞观之治;太宗总得谥号只能是文皇帝,那意味着我不仅能打仗,还能治国、能兴文治。那些文官想抹黑我,却不小心给了我一个最好的目标——我就要做像唐太宗一样的君主,让大明的永乐盛世,比贞观之治更辉煌!”

徐妙云看着他意气风发的模样,忍不住笑了出来。她站起身,走到朱棣身边,伸手挽住他的胳膊,语气带着几分戏谑:“夫君,你这话可就有些自夸了。唐太宗不仅能打仗,还精通琴棋书画,诗文更是流传千古。你呢?打仗是厉害,可论琴棋书画,比之唐太宗,怕是还有些差距吧?‘文皇帝’的庙号,你可得好好努力,才能配得上啊。”

朱棣看着她笑靥如花的模样,心里的忧虑瞬间消散了大半。他伸手,捏了捏她的鼻子,语气带着几分宠溺的嗔怪:“好啊你,敢嘲笑为夫了?看来我得好好‘伺候’一下王妃,让你知道,为夫不仅能打仗,还能‘治’得了你!”

话音未落,朱棣便弯腰,拦腰将徐妙云抱起。徐妙云惊呼一声,下意识地搂住他的脖子,脸颊瞬间红透:“夫君!你干什么?这里还是凉亭,要是被下人看到……”

“看到又如何?”朱棣低头,在她的唇上轻轻吻了一下,语气带着几分霸道,“你是我的王妃,我抱自己的妻子,天经地义。再说,府里的下人,谁敢多嘴?”

说完,他抱着徐妙云,大步朝着寝殿的方向走去。夜色中,他的身影挺拔而坚定,徐妙云靠在他的怀里,感受着他沉稳的心跳,脸上的红晕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安心——有这样的夫君在,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她都不怕。

回到寝殿,朱棣将徐妙云轻轻放在床上。下人早已备好热水,伺候两人洗漱完毕后,便识趣地退了出去,只留下殿内一盏摇曳的烛火,将两人的身影映在帐幔上。

徐妙云坐在床沿,看着朱棣宽衣解带,脸颊又开始发烫。他们成婚多年,早已是老夫老妻,可每次面对朱棣的亲近,她还是会像少女一样羞涩。

朱棣走到床边,俯身看着她泛红的脸颊,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伸手,轻轻将她推倒在床,然后俯身压了上去,在她的耳边轻声说道:“方才嘲笑为夫,现在知道怕了?”

徐妙云闭上眼睛,不敢看他的眼睛,声音细若蚊蚋:“我没有嘲笑你,只是实话实说……”

“实话实说也要罚。”朱棣低头,吻上她的唇。这个吻,没有白日里的急切,却带着浓得化不开的情意,从唇瓣蔓延到脖颈,再到胸口,每一个动作都温柔而细腻。

徐妙云的身体渐渐软了下来,她伸出手,紧紧抱住朱棣的后背,回应着他的吻。烛火摇曳,帐幔轻晃,寝殿内弥漫着暧昧的气息。两人褪去衣衫,肌肤相亲的瞬间,所有的忧虑与不安,都化作了彼此间最亲密的依靠。

这一夜,与往日不同——以往两人行房,都会熄灭烛火,只留一片黑暗遮掩羞涩。可今日,朱棣却特意让烛火亮着,他想看着徐妙云的脸,想记住她每一个表情,想让她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他都会像此刻一样,紧紧抱着她,护着她。

徐妙云起初有些羞涩,不敢睁眼,可感受到朱棣温柔的目光,她还是缓缓睁开了眼睛。四目相对的瞬间,彼此眼中的情意,比烛火还要明亮。她知道,朱棣是在用这种方式,给她安心,给她承诺。

夜色渐深,寝殿内的喘息与低语渐渐平息。朱棣抱着徐妙云,将她紧紧搂在怀里,手指轻轻抚摸着她的长发。徐妙云靠在他的胸口,听着他沉稳的心跳,脸上满是幸福的笑意。

“还敢不敢嘲笑夫君了?”朱棣低头,在她的额头轻轻吻了一下,语气带着几分戏谑。

徐妙云脸颊一红,将头埋进他的怀里,声音带着几分慵懒的沙哑:“不……不……不敢了。夫君最厉害,不仅能打仗,还能……还能让我心安。”

朱棣笑了,他轻轻拍着她的背,语气温柔:“知道就好。以后不许再胡思乱想,有我在,什么都不用怕。”

徐妙云点了点头,闭上眼睛,渐渐进入了梦乡。她知道,朱棣向来说到做到——他会护着她,护着高炽,护着他们的孩子,护着大明的江山。就算天幕的猜测是真的,就算未来有再多的风雨,只要有朱棣在,她就什么都不怕。

朱棣看着怀里熟睡的徐妙云,眼神渐渐变得坚定起来。他轻轻吻了吻她的发顶,在心里暗暗发誓:为了妙云,为了孩子们,为了大明的江山,他一定要活久一点,一定要让朱高炽健康长大,一定要让永乐盛世成为千古传颂的辉煌,绝不让天幕的猜测成真!

烛火渐渐微弱,天边泛起一丝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到来,而属于朱棣的时代,也才刚刚开始。

次日清晨,徐妙云是被窗外的鸟鸣声吵醒的。她睁开眼睛,发现朱棣早已醒了,正侧身躺在她身边,眼神温柔地看着她。

“醒了?”朱棣伸手,轻轻抚摸着她的脸颊,“昨晚睡得好吗?”

徐妙云点了点头,伸了个懒腰,语气带着几分慵懒:“托殿下的洪福,睡得很好,好久没睡得这么安稳了。”

朱棣笑了,他起身下床,然后走到床边,弯腰将徐妙云抱了起来:“走,带你去洗漱,一会儿高炽他们该来请安了。”

徐妙云靠在他的怀里,心里满是甜蜜。她知道,朱棣虽然是未来的皇帝,却从未因为身份的变化,而改变对她的态度——他依旧会像寻常夫妻一样,帮她洗漱,为她画眉,陪她吃饭,这些平凡的日常,比任何荣华富贵都让她安心。

洗漱完毕后,朱棣亲自为徐妙云梳头。他拿着梳子,小心翼翼地梳理着她的长发,动作虽然有些生疏,却格外认真。徐妙云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镜子里的朱棣,嘴角忍不住上扬。

“夫君,你说咱们的重孙朱祁镇,未来会是个好皇帝吗?”徐妙云突然问道。

朱棣梳头的动作顿了顿,然后继续梳理,语气不是那么坚定:“但愿吧,儿孙的事谁能说得准呢,父皇为了大哥为了朱允炆那个小王八蛋做了那么多,可结果还是那样,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管儿孙我享福。就算他现在还没出世,我也会好好教高炽,再让高炽好好教他的儿子,再让他的儿子好好教祁镇,一代代传下去,让他们都成为好皇帝。”

徐妙云点了点头,不再说话。她知道,朱棣的话一定会实现——他从来说一不二,只要是他想做的事,就没有做不到的。

不多时,朱高炽和朱玉英便来到了寝殿外,请安的声音透过门缝传了进来。朱棣放下梳子,牵着徐妙云的手,走到殿外。

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徐妙云的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无论未来有多少风雨,只要有朱棣在,有孩子们在,她的家就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朱棣看着眼前的妻儿,心里也满是幸福。他知道,废储立他只是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他要平定建文朝的残余势力,要稳定朝堂,要治理国家,要实现他的永乐开元。但不怕,因为他有徐妙云,有孩子们,有支持他的武将,有这些最坚实的后盾。

阳光透过王府的树梢,洒在一家人的身上,温暖而明亮。属于朱棣的时代,已经拉开了序幕,而属于他们一家的幸福,也将在这片大明的江山之上,继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