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朝修铁路 > 第99章 暗流汹涌与铁骨铮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章 暗流汹涌与铁骨铮铮

西山格物院物料舞弊案的调查,在周铁鹰雷厉风行的追查下,很快有了突破性进展。线索最终指向了工部虞衡清吏司一名不起眼的六品主事,以及京郊一家与漕帮残余势力关系密切的货栈。那名主事利用职务之便,在格物院通过工部渠道申请的铁料调拨单上做了手脚,将部分优质官矿生铁替换为低价收购的劣质私矿产品,从中牟取差价,并与货栈、运输脚行分润。

案子查到这一步,似乎可以收网了。一个六品主事,分量不轻不重,正好可以用来敲山震虎,也给朝野一个交代。

然而,林昭却叫停了直接抓人的行动。

“现在抓他,最多砍掉一只被推出来的手。”林昭在密室中对周铁鹰和孙幕僚分析道,“真正的幕后指使者,完全可以断尾求生。我们要放长线,看看这条线,最终能牵出多大的鱼。”

他下令,对那名主事和关联货栈进行严密监视,记录所有往来人员,截查所有秘密通信。他要的不是一个小虾米,而是能够真正撼动齐王根基的证据。

与此同时,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封锁,林昭开始动用一些非常规手段。他通过郑王遗留的人脉,以及一些在铁路建设中获益、且与旧利益集团关系较浅的新兴商人,建立起几条隐秘的物资采购渠道。这些渠道风险更高,成本也更大,但至少能保证格物院最急需的一些特殊矿石和优质燃料不致完全断绝。

沈云漪在得知调查进展和林昭的应对后,并未多言,只是对物料入库的抽检更加严格。她甚至带着几个学员,亲自设计了一套更为精细的、用于快速检测金属硬度和韧性的简易器具,虽然精度无法与后世相比,但在这个时代,已是革命性的进步,能有效将大部分劣质材料挡在门外。

压力之下,格物院这座孤岛,反而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坚韧与高效。每个人都清楚,他们退无可退。

这一日,林昭收到了一封来自蓟州、以讨论防务为名的密信。信是李如松亲笔所书,用语隐晦,但核心意思明确:齐王近来的活动,似乎并不仅限于朝堂和东南,其触角可能已试图伸向九边重镇,尤其是与辽东、蒙古接壤的蓟州、宣大等地。信中提及,有身份不明的说客,试图以“未来权位”拉拢边镇中下层将领,虽被李如松及时察觉压制,但此风不可长。

“他的手,伸得比我想象的还要长,还要快。”林昭将密信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眼神冰冷。齐王这是在做着武力夺权的准备,一旦朝堂博弈失利,或者皇帝突然驾崩,他恐怕会毫不犹豫地发动兵变。

必须加快动作了。

林昭再次秘密召见了杨涟。这一次,他提供的不是模糊的线索,而是经过周铁鹰初步核实、关于那名工部主事与齐王府一名外围管事存在秘密资金往来的证据。虽然仍无法直接证明齐王主使,但已足够将火烧得更旺。

“杨大人,东南海疆烽火连天,朝中却有人为一己私利,不惜蛀空国之重器,甚至可能勾结外敌!此等行径,与通敌卖国何异?”林昭言辞恳切,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杨涟看着那些证据,面色凝重如铁。他虽与林昭在政见上并非完全一致,但其刚直不阿、以肃清吏治为己任的本性,让他无法对此等蠹虫行径坐视不管。

“林大人放心,若证据确凿,老夫纵使拼却这项上乌纱,也要将此等魑魅魍魉,绳之以法!”杨涟慨然应允。

数日后的大朝会,气氛果然不同以往。

杨涟率先发难,以确凿的证据,弹劾工部虞衡清吏司主事王某某,利用职权,在供应西山格物院物料中以次充好,贪渎国帑,并暗指其背后有更高层级的势力指使。他并未直接点出齐王,但那含沙射影的指向,已让满朝文武心知肚明。

还不等齐王党羽反驳,又有几位御史接连出列,弹劾漕帮余孽在京畿及运河沿线欺行霸市、与官员勾结牟利,并呈上了部分与齐王名下产业存在往来的间接证据。

这一波接一波的攻势,显然经过了精心策划,目标直指齐王及其党羽的核心利益网络。

齐王朱翊镠站在班列前方,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没想到,林昭的反击来得如此迅速,如此精准!更没想到,杨涟这个老顽固,竟然真的敢把矛头对准他!

他强压怒火,出列辩解,声称自己对此毫不知情,定是下面的人欺上瞒下,并表示愿意配合朝廷调查,清理门户。言辞虽然恳切,但那微微颤抖的指尖和眼底一闪而过的凶光,暴露了他内心的震怒与杀机。

龙椅上的万历皇帝,听着下方的激烈攻讦,咳嗽得愈发厉害。他浑浊的目光扫过一脸“正气凛然”的杨涟,又扫过“委屈”辩解的兄弟,最后落在沉默不语的林昭身上,充满了疲惫与深深的无奈。他摆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道:“……涉事官吏,着有司严加审讯,务必查清……齐王既言不知情,便……便依其所奏,先行自查……退朝……”

又一次和稀泥式的结局。

但这一次,齐王清晰地感受到,那包围着他的网,正在收紧。林昭不再是被动防守,而是开始了凌厉的反击。

退朝后,齐王回到府中,再也抑制不住怒火,将书房内珍贵的瓷器摆设砸得粉碎。

“林昭!杨涟!好!好得很!”他状若疯魔,低吼道,“既然你们不让本王好过,那就谁都别想好过!”

他眼中闪过一丝疯狂的决绝,对心腹一字一顿地命令道:“给范·德伯格传信!计划提前!让他立刻集结所有能动用的力量,给本王狠狠地打!目标——长江口!给本王封锁它!炮击吴淞口炮台!本王要让所有人都看看,得罪本王的下场!要让江南的赋税,一粒米也进不了京城!”

他要制造一场更大的恐慌,一场足以让整个帝国震动、让所有反对声音闭嘴的“外患”!他要借此,逼迫他那病重的父皇,逼迫整个朝廷,彻底倒向他,授予他独断之权!

“还有,”他喘着粗气,补充道,“让我们在宫里的人,加紧动作!皇兄的药……可以再‘加重’几分了!”

最后的疯狂,已然开启。来自海上与宫闱的双重风暴,即将以最猛烈的方式,降临这个古老的帝国。

西山格物院,对朝堂上的风波,沈云漪略有耳闻,但并未分心。她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面前这门刚刚完成最终组装的火炮上。

这是集中了目前所有技术积累,采用优化后的“分层锻压”工艺制造的身管,经过严格筛选的材料,以及反复计算验证的结构设计。它比明军现役的同类型火炮更轻,但倍径更长,炮管壁厚分布经过精心优化。

今天,是它的首次全装药验收测试。

依旧是那个隐秘的山谷,警戒比以往更加森严。那门黝黑的火炮静静地架设在加固的炮位上,流线型的炮身透着一种冷峻的美感。

沈云漪亲自检查了每一个环节,从装药到弹丸,从炮架固定到瞄准校准。她的动作沉稳而专注,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已与她无关。

“准备完毕。”她退到安全区,对周铁鹰点了点头。

周铁鹰举起令旗,用力挥下!

“轰——!!!”

一声比以往任何一次试射都更加沉浑、更加爆裂的巨响,猛然炸开!炮口喷出的烈焰如同怒龙吐息,巨大的后坐力让整个炮架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但牢牢地固定住了。

几乎在炮响的瞬间,远处作为标靶的、模拟敌舰船舷的厚实木墙,被精准命中,轰然炸开一个巨大的窟窿!弹丸去势不减,带着凄厉的呼啸声,远远地没入山体。

“测距!”沈云漪立刻下令,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负责测量的学员几乎是吼着报出数据:“六百……六百三十步!远超现有一切岸防重炮!”

现场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难以抑制的、低沉的欢呼声!许多学员激动地热泪盈眶。他们做到了!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他们真的造出了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火炮!

沈云漪快步走到炮身前,不顾灼热,仔细检查。炮管滚烫,但完好无损,没有任何裂纹或变形的迹象。

成功了。

她缓缓直起身,望着那门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钢铁造物,长长地、无声地舒了一口气。眼眶微微发热,但她强行忍住了。这只是第一步,距离真正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这第一步,他们迈出去了,而且迈得无比坚实。

这铁骨铮铮的轰鸣,是对朝堂暗流的最好回应,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更猛烈风暴的,最有力的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