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重生水浒 > 第126章 主动辞权消猜忌 重礼说情定姻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6章 主动辞权消猜忌 重礼说情定姻缘

汴京的紫宸殿内,气氛随着一份份奏折变得微妙。梁山招安的捷报刚传到朝廷,徽宗还没来得及嘉奖柴承乾,童贯便捧着一叠弹劾奏折,在殿上躬身道:“陛下,柴承乾招安梁山后,山东各州兵马多听其号令,如今他身兼山东兵马总管、博州知府二职,权势过重,恐生异心啊!”

徽宗捻着胡须,眉头微蹙。他本就对柴家(故周后裔)心存忌惮,如今柴承乾掌控山东军政,又招安了两万梁山兵马,确实让他坐立难安。童贯见状,又道:“臣建议,收回柴承乾的山东兵马总管之职,再削减博州厢军,将其心腹张清调往大名府任职——断其臂膀,才能保朝廷安稳。”

“不可。”蔡京连忙上前反驳,“柴承乾招安梁山,平定山东匪患,立了大功,此时收回兵权,恐寒了将士之心。再说,柴承乾忠心耿耿,博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怎会生异心?”他话里话外都在为柴承乾辩解,实则是收了柴家的厚礼,更清楚柴承乾背后的势力——真要逼急了,山东恐生乱子。

殿上文武顿时分成两派,一派支持童贯,主张削权;一派附和蔡京,建议嘉奖。徽宗听得心烦,摆了摆手:“此事暂且搁置,容朕再议。”

而此时的博州府衙内,柴承乾正看着案上的密信——信是戴宗从汴京送来的,详细说明了童贯的弹劾与朝廷的争议。他放下信,对身边的李助笑道:“看来,是时候交出兵权了。”

李助点头:“公子主动辞权,既能消弭陛下的猜忌,又能显‘忠君’之心,比朝廷强夺兵权要好得多。只是张清调往大名府……”

“张清去大名府也好。”柴承乾打断他,“大名府是河北重镇,让他去那里任兵马都监,既能避开朝廷的锋芒,也能暗中联络河北的势力,算是一步好棋。”

次日,一份辞呈便快马加鞭送往汴京——柴承乾以“梁山已招安,山东匪患平定,臣无德无能,不敢再掌重兵”为由,主动辞去山东兵马总管之职,只愿继续担任博州知府,为朝廷治理地方。

徽宗收到辞呈时,正与李师师商议赏梅之事。见柴承乾主动辞权,他顿时龙颜大悦:“柴承乾果然识时务!朕就说他不会生异心。”他当即下旨,准了柴承乾的辞呈,仍让他任博州知府,并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以嘉奖其招安之功。

童贯见柴承乾主动辞权,虽不甘心,却也没了弹劾的理由;蔡京则在殿上趁机进言:“陛下,柴承乾劳苦功高,如今又主动让权,臣听闻他年过二十,尚未婚配,不如陛下为他指一门亲事,以彰显皇恩。”

徽宗笑道:“哦?柴承乾有意中人?”

蔡京连忙道:“臣听闻,柴承乾与西北折家的姑娘折可卿情投意合。折家是将门,世代守西北,若两家联姻,既能让柴承乾安心,也能让折家更尽心为朝廷守边,一举两得啊。”

这话正说到徽宗心坎里——柴家有钱(沧州望族,山东田产无数),折家有兵(西北折家军),若两家联姻,确实是强强联合,但也让他猜忌。可如今柴承乾已辞掉兵权,只任博州知府,再联姻,便成了“世家结亲”,威胁大减;再者,折家守西北,需朝廷支持,联姻后,折家只会更忠于朝廷。

只是徽宗仍有顾虑:“折家手握西北兵权,与柴家联姻,会不会……”

“陛下放心!”蔡京连忙道,“折家虽然有兵权,但是山东和西北距离太远,而且西北要面对西夏和辽国,根本无力支持柴家。再说,柴承乾已无兵权,就算两家联姻,也掀不起风浪。”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柴家近日送来一批南海珠与西域宝马,臣已送入内库,陛下可赏玩一番。”

徽宗想起昨日内侍呈上的珍宝,嘴角露出笑意——柴承乾懂事,又主动辞权,这门亲事,准了也无妨。他当即下旨:“准柴承乾与折可卿成婚,赐婚书,赏彩礼,让他们择日完婚。”

旨意传到博州时,柴承乾正在演武场看徐宁操练兵马。听闻朝廷准了婚事,他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对身边的吕师囊道:“这下,总算能给可卿一个交代了。”

吕师囊笑道:“公子主动辞权,又以重礼说情,既消了猜忌,又定了姻缘,可谓两全其美。只是折家那边……”

“折可存已来信,说可卿得知消息后,很是欢喜。”柴承乾拿出折可存的书信,嘴角不自觉地勾起,“等忙完博州的事,我便去西北接她,风风光光地把她娶回沧州。”

而远在西北的折府,折可卿收到赐婚旨意时,正坐在窗前刺绣。听到兄长折可存念出“准柴承乾与折可卿成婚”时,她手中的绣花针掉在地上,脸颊瞬间泛红,耳尖发烫。折可存看着妹妹羞涩的模样,笑道:“这下你放心了吧?柴承乾没让你等错。”

折可卿轻轻点头,心中满是欢喜与期待——三年的等待,终于有了结果。她想起三年前在麟州府的初见,想起沧州花园里的对话,想起柴承乾沉稳温和的眼神,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汴京的风波渐渐平息,柴承乾辞掉兵权,保住了山东的根基;朝廷准了婚事,柴、折两家的联姻尘埃落定。看似是柴承乾“妥协”,实则是他以退为进。

没了“山东兵马总管”的头衔,他仍掌控着山东的中下层军官与屯田私兵;与折家联姻后,西北的折家军成了他的强援,未来应对金辽南下,又多了几分底气。

博州的春天来得早,府衙外的桃花开得正盛。柴承乾站在桃花树下,望着西北的方向,心中既有对婚事的期待,也有对未来的谋划——联姻只是开始,接下来,他要做的,是整合柴、折两家的力量,在乱世来临前,守住山东与西北,护住更多的百姓。

而汴京的徽宗,还沉浸在“掌控全局”的喜悦中,他不知道,自己准下的这门亲事,不仅没能削弱柴家的势力,反而让柴承乾多了个强大的盟友,为将来的乱世,埋下了一颗改变格局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