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月经来的那天,小腹依旧被熟悉的痛感攥着,她按从前的法子煮了红糖姜茶,琥珀色的茶汤冒着热气,入口是甜辣的暖意,可舌尖总绕着一股说不出的空落。

像是少了从前有人会帮她挑走姜片、再把暖水袋焐热递过来的温度。

她没再多琢磨,捧着杯子一口口往下咽,把那点莫名的失落也一并压进胃里。

除夕的鞭炮声炸响时,她正对着满桌试卷刷题,笔尖却突然顿住。

去年过年的画面毫无预兆地撞进脑子里:那天大雪裹着寒风,他刚见她缩着脖子,就立刻取下自己的围巾,一圈圈绕在她脖子上,指尖还轻轻捏了捏她冻红的耳垂。

后来他们躲进附近的咖啡店,暖黄的灯光落在两人身上,他陪着她一起数零点的倒计时,声音裹着笑意。

跨年后她仰头说她的愿望是以后每个过年都陪在自己身边,还追着问“会不会食言”,他当时说“不会”。

可现在她才清晰地知道,最先打破这份约定的人,是她自己。

果然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她盯着窗外炸开的烟花,指尖无意识地蜷起。

好想回县里看看,去他从前住的那间老房子外站一会儿,或者去他后面搬去的房子看看,哪怕只望一眼窗台;想去他们家摊位看看,远远一看就行了;更想把从前的手机找回来,翻出相册里两人挤在镜头前的合照。

可这些念头刚冒出来,就被她狠狠按了下去。

她怕自己一回去就绷不住,怕看到熟悉的场景就忍不住找他,怕所有的理智都被思念冲垮。

她深吸一口气,重新握紧笔,笔下的速度又快了几分。

那些浓烈的思念、心口的酸楚,都被她硬生生拧成了学习的动力。

毕竟时间太宝贵,她根本不知道那个曾毁了两辈子的男人什么时候会出来。

她不敢有半分松懈,更怕一切重蹈覆辙:怕自己没做好防备,让他再次因为自己分心,像上两辈子两个人又失去了生命。

年级排名表贴出来时,夏念安的名字总在前十里浮动,偶尔往前挪两名,偶尔退一位,她却没花心思纠结如何稳坐第一。

比起暂时的名次,她更在意手里那本翻得卷边的高三数学课本。

她拒绝了父母安排的辅导老师,觉得按部就班的课程太慢,慢到赶不上她心里的倒计时。

每天放学后,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从高三的语文古诗文默写,到物理的电磁学公式推导,再到英语的高频作文模板,一项项拆解、背诵、刷题,台灯下的草稿纸堆了厚厚一摞,笔尖写得发疼也只稍歇两分钟。

夏念安的目标像钉在心里的钉子,清晰又坚定:

必须在高二结束前,把高三所有课程嚼碎吃透,不仅要懂,还要练到闭眼都能解题的熟练程度。

她算好了每一步:

等高二期末考试交出足够亮眼的成绩,就立刻拿着成绩单找学校申请提前高考的名额,跟着高三考生一起走进考场。

只要能考到预期分数,志愿第一栏就稳稳填上清大。这不仅是追上沈青泽的路,更是她能提前攥住主动权的路。

为了这个目标,她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书页边缘都被指尖磨出毛边;刷题的节奏紧得像上了弦,草稿纸一张接一张堆成小山,连吃饭时都捧着单词本,筷子夹着菜,目光还黏在“abandon”的例句上。

她不敢慢,也不能慢。

每多吃透一个知识点,每多刷对一道题,都像在时间线上往前多走了一步。

只有抢在时间前面,抢在那个男人出来之前,她才能稳稳护住沈青泽的未来,守住自己这一世重来的意义。

她清楚自己有多爱他,却也更明白,这份爱此刻只会是他的拖累。

她不敢靠近,不敢让他察觉半分心意。

怕自己的存在打乱他的节奏,怕过往的意外因她重演,更怕这份沉甸甸的爱,最终会绊住他走向清大、走向光明未来的脚步。

所以哪怕思念蚀骨,她也只能把爱意藏在心底,用疏远和冷漠,换他一条无牵无挂的路。

……

踏入清大的第一天,沈青泽就把心底关于夏念安的念头,连同旧手机一起锁进了行李箱最底层。

他选了金融与计算机双学位,白天在课堂上记满两本笔记,连课间都在跟教授请教行业趋势;晚上则泡在孵化器,对着电脑反复修改校园生活服务平台的方案,指尖敲键盘的声音,成了他对抗杂念的唯一节奏。

启动资金是他攒下的奖学金和兼职收入,不多,却足够支撑初期试错。

他找陈瑞奇和林凡时,没绕半分弯子,把打印好的计划书拍在咖啡馆桌上,指着用户画像分析:

“清大学生每月在代取快递、订餐上的花费超百万,我们的App能把这些需求整合,抽成5%,三个月就能回本。”

陈瑞奇家做投行,一眼看出其中潜力,当场拍板,“钱我出一半,资源我来对接。”

林凡则晃了晃手里的编程证书,“技术我包了,一周内出初版。”

三个少年人的创业路,就这么带着股冲劲开了头。

App上线后势头很猛,半个月覆盖四所高校,日活破万。

可就在他们准备接入周边商家、扩大服务器时,资金突然卡了壳。

前期投入耗尽,找好的投资方临时撤资,连陈瑞奇家都因短期资金周转,没法再追加投入。

那天晚上,沈青泽坐在工作室,翻遍了所有融资名单,最后停在“张启明”三个字上。

这人是本地资本圈的狠角色,手里握着数亿资金,却从不轻易投项目,只认“眼缘”和实力。

沈青泽没急着联系。

他托人打听了张启明的底细:

爱去城西的高尔夫俱乐部,每周三下午必在那的露天茶座谈事;喜欢看年轻人谈项目,却反感刻意讨好。摸清路数后,他开始了一场长达半年的“蛰伏”。

每周三下午,他都会和陈瑞奇、林凡准时出现在高尔夫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