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从前有个忘川郡 > 第133章 沧溟归客 星槎旧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珩决意不再主动介入吴越君臣那团理不清的旧日恩怨,他将心力重新投注于忘川的日常运转与名士安顿之中。桃源居内,卷帙浩繁,灵光隐现,他伏案批阅着各方呈报的文书,协调着名士们或风雅、或奇特的各类需求,维持着这片彼岸之地的宁静与秩序。

正当他专注于一份关于忘川灵田作物轮植规划的卷宗时,居室内灵气微澜,一道身影伴随着淡淡的海风咸涩气息与远航归来的疲惫感,悄然出现在门前。

来人身着大明内官监太监的绯色蟒袍官服,补子上绣着精致的江崖海水纹,头戴三山帽,面容温厚中带着历经风浪的坚毅与沧桑,眉宇间虽难掩倦色,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明亮、开阔,仿佛能容纳百川,映照星海。正是之前被妈祖借调去协助处理海域事宜的三宝太监,郑和。

“奴婢郑和,奉天后娘娘法旨,差事已毕,特来向使君复命。”郑和的声音温和而沉稳,带着一丝久未归家的沙哑,他依礼躬身,姿态恭敬却不显卑屈。

谢珩放下手中的玉笔,抬眼望去,见到郑和风尘仆仆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关切,抬手虚扶道:“三宝太监不必多礼。此行辛苦,快快请坐。”他引郑和至一旁的静室,室内有蒲团、矮几,几上摆放着清心宁神的灵茶。

郑和道谢后,并未立刻坐下,而是先从袖中取出一枚散发着柔和蓝光、隐隐有潮汐之声的玉符,双手奉上:“此乃天后娘娘让吾转交使君的‘定海回执’,言说借调之事已了,多谢使君与忘川援手之谊。”

谢珩接过玉符,触手温润,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磅礴水灵之力与妈祖的慈悲愿力,微微颔首,将其收起。这才示意郑和坐下,亲自为他斟上一杯热茶。

郑和端起茶杯,并未立刻饮用,而是深深吸了一口那茶香,仿佛要驱散肺腑中积郁的深海寒气与长途跋涉的劳顿。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远航者特有的、讲述漫长故事的韵律:

“使君容禀,此次随天后娘娘出行,非是寻常海域,乃是一处名为‘归墟溟渤’的远古海眼附近。彼处时空紊乱,海流诡谲,常有上古水族遗种与迷失的远洋精魄作祟,搅动风雨,侵蚀航道,危及往来渔民航船,乃至一些水府仙官的辖地。”

他目光微凝,似乎回到了那一片光怪陆离、危机四伏的海域。“初至之时,但见浊浪排空,阴云蔽日,寻常舟楫难近百里。娘娘以无上法力,定住风波,开辟出一条临时水道。奴婢则依仗昔年率领宝船队远涉重洋的经验,负责勘探水文,辨识暗流,规划安全的巡查路线。”

“其间凶险,确非等闲。”郑和饮了一口茶,润了润有些干涩的喉咙,继续道,“曾遇一群‘幻音海妖’,其歌能惑乱心神,数名水族兵将不慎中招,险些自相残杀。幸得娘娘及时以清心梵音破之。又有一次,闯入一片‘时空涡流’,前后左右景象光怪陆离,仿佛刹那间经历了四季轮回、朝夕交替,宝船(指代他们乘坐的法器)的罗盘尽数失效。奴婢只得凭借观星定位之古法,辅以对洋流风向的记忆,摸索了整整七日,方得以脱困。”

他的讲述平实而详尽,没有过多渲染自身的功劳,却将那海域的奇异与航行的艰难描绘得栩栩如生。“最棘手者,乃是一头自溟渤深处苏醒的‘蜃骨龙鳌’,其躯庞大如山,能吐纳蜃气,幻化万千楼阁城池,引诱船只误入其腹。娘娘与之鏖战,奴婢则指挥随行的巡海夜叉、虾兵蟹将,结‘八门金锁水阵’,封锁其退路,又以宝船上装备的‘破妄神弩’,专射其蜃气核心,扰其幻术。”

说到此处,郑和眼中闪过一丝后怕与庆幸:“那龙鳌凶悍无比,翻腾间卷起万丈海啸,若非娘娘以‘四海瓶’收取巨浪,又以‘赶山鞭’击其要害,恐难制服。最终,娘娘慈悲,未取其性命,只是将其封印回溟渤海眼,并设下禁制,令其长眠。”

“此后数月,吾协助娘娘重整那片海域的秩序,疏通被扰乱的洋流,安抚受惊的水族,重新设立航标与警示结界。直至日前,海域渐复平静,航路再无大碍,娘娘方准吾返回忘川复命。”

郑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将胸中积压的疲惫与紧张都随之吐出。他轻轻放下茶杯,那端着茶杯的手指,关节处因长期操舵、拉缆而显得比常人更为粗大坚实,此刻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

“这一趟差事,比之下西洋时,所遇之奇诡险阻,犹有过之。”他最后总结道,语气中带着完成任务后的释然,以及一丝对那浩瀚神秘海洋的深深敬畏,“幸不辱使命。”

谢珩静静地听完郑和的讲述,他能想象那归墟溟渤的凶险,更能体会郑和在其中所付出的心力与承担的风险。这位七下西洋的航海家,其胆识、智慧与坚韧,即便在这仙神存在的世界里,依旧绽放着夺目的光彩。

看着郑和眉宇间那挥之不去的倦意,甚至官袍之下隐隐透出的、尚未完全愈合的些许灵力波动(想必是在与蜃骨龙鳌周旋时所留),谢珩温言道:“三宝太监辛苦了。此行艰险,功德无量,不仅助妈祖平定海域,亦是为苍生航海者除一大患。且先好生休息,忘川之事,不必急于理会。”

他顿了顿,又道:“我已命人在你旧居备好了安神的‘养魂香’与恢复元气的‘玉髓琼浆’,回去之后,好好调养一番。”

郑和闻言,眼中流露出感激之色,起身再次躬身:“多谢使君体恤。那吾便先行告退了。”他确实感到身心俱疲,那深入归墟溟渤带来的精神压迫与灵力消耗,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全恢复。

谢珩颔首,目送着郑和略显沉重却依旧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桃源居的门外。室内重新恢复了宁静,唯有那杯未喝完的灵茶,兀自散发着袅袅清香,以及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来自遥远深海的、神秘而危险的气息。谢珩望向窗外,目光仿佛穿透了忘川的界限,看到了那无垠大海的壮阔与莫测。这些名士们,每一位都有着波澜壮阔的过去,即便来到这彼岸之地,他们的人生,他们的故事,似乎也从未真正终结,依旧在与更广阔的天地产生着奇妙的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