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服装品牌主理人 > 第199章 直播第一年年终复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9章 直播第一年年终复盘

人过日子,到年底都得盘盘账。企业更是这样,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刚从“IcU”抢救出来、拄着拐棍走路的公司来说,年终复盘不光是算赚了多少钱,更是看看身上的伤口结没结痂,骨头长没长结实,明年这拐棍能不能扔掉。

转眼就到了2023年年底。杭州的冬天依旧湿冷,但SUdU公司里那点人气儿,总算不再是死气沉沉了。虽然离“热火朝天”还差得远,但至少,大家走路脚步快了,开会声音大了,眼神里有了点光。这种变化,是装不出来的。

复盘会那天,我没搞啥形式主义,就让南希把关键数据打在投影上,大家围坐一圈,泡上茶,像一家人拉家常一样,聊聊这一年的“得”与“失”。

先看得。南希切换着ppt页面:

粉丝数:8.7万。这个数,放在抖音的汪洋大海里,屁都不是,随便个网红猫狗都比我们粉丝多。但对我们来说,这是从0一点点抠出来的,是活粉,是知道“SUdU汪小闲”是卖衣服、还愿意留下来看看的“种子用户”。这比什么都金贵。

直播场均观看:从个位数稳定到1500人左右。虽然还是个小直播间,但不再是门可罗雀了。偶尔搞个活动,还能冲上三五千。

月均GmV(商品交易总额):稳定在20万上下。数字不大,但关键是扭亏为盈了!扣除成本、平台扣点,算下来每月能有小几万的净利润。这点钱,搁以前不够塞牙缝,但现在,是实实在在的造血能力!意味着我们靠直播,能自己养活自己这十几号人了!

最关键的数据:现金流打平,略有盈余。这意味着,我们成功闯过了“90天求生倒计时”的鬼门关,SUdU这艘破船,不仅没沉,还自己补好了窟窿,能慢慢往前漂了!

看着这些数据,我心里挺感慨。这点成绩,放在SUdU最风光的时候,都不好意思拿出手。但在2023年这个环境下,它是我们这帮人,用汗水和焦虑,从石头缝里硬抠出来的活命钱。它证明了一件事:直播这条路,对SUdU来说,走得通!这就够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这点火苗虽然小,但没灭,还闪着光。

当然,失的地方更多。规模还很小,抗风险能力极弱;爆款内容可遇不可求,流量不稳定;团队还是这十几条枪,人手紧张,大家都是一专多能,累得够呛。

但今年的复盘,我更想聊的,不是这些明面上的数据,而是水面之下,那些真正让公司“长骨头”的变化。最大的“得”,是我们终于咬着牙,开始改造身上最不适应新战场的“老部件”——供应链。这事儿,云飞的功劳最大。

以前的供应链是啥样?是大批量、长周期、慢反应。比如,林夕设计个款,先下单一千件,工厂慢慢做,做完入大仓,再往各个渠道铺货。这叫“推式供应链”,像推着一座大山往前走,笨重,转向难。

直播电商呢?完全反过来。是“拉式供应链”。直播间像是个抽水机,今天这款卫衣突然卖爆了,嗷嗷待哺,明天那款裤子数据平平,无人问津。需求瞬间爆发,又瞬间转移。你供应链要是还像老牛拉破车,等货生产出来,热度早过了,剩下一堆库存,能把你压死。

转型直播这大半年,最手忙脚乱、也最逼着我们进步的,就是供应链。云飞这个管了十几年供应链的老兵,差点被逼疯了。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我们第一次小爆单,一款基础款t恤,一晚上卖出去三百多件。放在以前,这点量毛毛雨。可那天晚上,云飞差点急出心脏病。仓库里现货就一百来件,工厂那边,因为量小,排期都排到两周后了。客服电话被打爆,都是催发货的。云飞连夜给工厂老板打电话,说尽好话,求爷爷告奶奶,最后是加了“加急费”,硬从生产线里插队,才赶工出来。那段时间,云飞头发白了一大片,整天抱着手机,不是在催料,就是在追单。

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直播时代的供应链,必须要有“小快灵”的轻功!

云飞是真下了狠心。他带着供应链小组,开始对合作了几年的老伙计们“洗脑”加“改造”。

首先,筛选工厂,重新定规矩。以前看谁规模大、产能高,现在首要标准是:能不能接小单?反应快不快?那些习惯接几千件大单、看不起几百件“小生意”的工厂,慢慢边缘化。重点培养那些愿意配合、有柔性生产线的小型精品厂。合作模式也变了,从“你生产我收货”,变成“数据共享,联合备料”。我们把直播的销售预测数据(虽然还不准)开放给工厂,让他们心里有底,提前备好基础面料,我们一下单,他们就能快速裁剪车缝。

其次,建立“安全库存+快速返单”机制。对爆款潜质的基础款,不再像以前那样盲目备大货,而是建立动态的“安全库存”。比如,根据数据预测,某款裤子先备100件现货。直播间卖出30件,系统自动预警,库存低于安全线,立刻触发向工厂的小批量返单指令。可能一次只下单50件,保持仓库不断货,又不过度压库存。

最后,极致压缩生产周期。和核心工厂签“军令状”,把原来的15-20天生产周期,硬是压缩到7-10天。这意味着设计师林夕要更早定稿,面料要更早确认,整个流程都要提速。

这个过程,是逼出来的。就像以前是开重型卡车的,现在非要让你开F1赛车,一开始肯定不适应,各种手忙脚乱,甚至撞墙。但开久了,才发现F1的操控性和速度,是卡车永远比不了的。

年底复盘时,云飞虽然还是一脸疲惫,但眼神里有光了。他给我们看了组数据:供应链反应速度,比年初提升了60%;库存周转天数,下降了40%;因为小单快反,滞销库存大幅减少。虽然管理成本上升了,但综合算下来,资金效率大大提高。

这套被逼出来的“柔性供应链”体系,是我们今年除了活下来之外,最宝贵的资产。它让SUdU这个传统品牌,开始具备了互联网公司应有的“敏捷”基因。这才是未来能和别人掰手腕的核心竞争力。

复盘会最后,我做了总结。没画大饼,就说了几句实在话:

“兄弟们,今年,咱们没死,还能坐在这儿开会,就是胜利!”

“咱们不仅没死,还摸着石头,蹚出了一条能走的小路。虽然窄,但脚下是实的。”

“最重要的是,咱们这帮老家伙,没被时代淘汰,学会了新玩法,还顺手把咱最笨重的供应链,给升级改造了!这身新练的‘肌肉’,比赚那点小钱,值钱多了!”

“信心,不是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现在,我可以大声说,对2024年,我有信心!”

那天的复盘会,是在公司旁边的小馆子吃的火锅。锅里热气腾腾,大家喝着啤酒,聊着一年的糗事和成就,笑声很大。我知道,团队的心气,真的回来了。那种感觉,就像一群伤痕累累的老兵,终于打赢了一场艰苦的阵地防御战,虽然离收复失地还远,但至少,阵地守住了,而且,我们知道该怎么打下一仗了。

企业转型,转的是灵魂,不只是皮毛。做直播容易,建个号、架个手机就行。难的是让整个后台系统,特别是供应链,都跟着“直播化”、敏捷化。这才是真转型,不然就是“新瓶装旧酒”。

柔性供应链是未来品牌的标配。市场变化太快,谁能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响应需求,谁就能活下来,甚至活得更好。这套能力,越早练,越主动。

老板的信心,是团队最大的稳定器。在最难的时候,老板不能慌,要带着大家从绝望中找希望,从失败中挖价值。年底复盘,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能力账”和“信心账”。

2023年,SUdU活下来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褪掉了一层旧壳,虽然新壳还嫩,但已经适应了新水域。新的一年,我们可以试着,游得快一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