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次舒兰格格没来,已经很久没见到讨人厌的春熙了,再加上恶毒嫲嫲被送走,行宫的日子过得格外清静。

青禾每日当差,忙中有序,倒也寻得几分自在。

偶尔张保会揣着些市集上淘来的小玩意儿寻机塞给她,有时候是一枚草编的蚱蜢,有时候是几块奇特的石头,有时候是一包用油纸裹着的酸甜杏脯。

青禾接过时,指尖难免触到对方温热的手掌,心下虽有一丝涟漪般的欢喜,面上却不敢表露分毫,只低声道谢,便将心中微不足道的念想仔细藏好。

内务府派来帮忙的顺心等人脑子还算清爽,青禾干起活来也松快了不少,果然,对牛马来说,好同事胜过一切。

得了闲,她便开始专攻带来的那几本医书。

书页已被翻得毛了边,有些地方还用工整的小楷细细批注了心得。

这几次的风波下来,她想出宫的念头更加坚定了,于是,另一件大事便不得不提上日程了。

出了宫干什么?

老本行?开馆行医?她一介无根无基的孤身女子,谈何容易。前世里,悬壶济世是看家本领,在这里,不过是奢望。

一日,她对着书上一则茯苓饼的方子出神,忽而想起前世医院开展的药膳体验馆。

那时候刚上任了一位新院长,新官上任三把火。说是力求将沉浸式文化体验、健康科普、体质调理于一体,要为市民打造体验传统药膳文化的全新窗口,让“药食同源”的千年智慧融入市民的三餐四季。

前世自己因为经常给患者建议一些食疗药膳饮食以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也被科室主任派去开过几次会,所以期间运营策略还是略懂分毫。

药食同源......如果将那些温和滋补兼具风味的理念,悄无声息地融入日常饮食呢?在京城讲究养生的富贵圈子里,或许能撬开一丝缝隙。

她回忆起前世药膳体验馆开业当天门庭若市的场景,仿佛已经有无数金银财宝流入自己的口袋了。

药膳体验馆首先推出的是茶饮和面点系列。

茶饮系列中,“甘和养元饮”以党参、茯苓、炙甘草等为原料,兼具健脾益气、消食开胃之效,专为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人群量身定制。

“菊麦甘岚饮”精选菊花、麦冬、甘草等,能利咽生津化痰,无论是感冒后咽喉不适,用嗓过度还是慢性咽炎患者,都可从中获得舒缓。

“纤荷清盈饮”则依托荷叶、茯苓、决明子等药材,助力高血脂症、肥胖人群祛湿调脂,重塑健康体态。

面点系列也是花样众多,“茁茁包”针对2周岁以上儿童,以茯苓、山药、芡实等配伍,健脾祛湿,消食化积,为儿童健康成长助力;“玉陈八合贝果”则选用淮山药、玉竹、黄精等药材,健脾化湿、补肾养阴,为糖尿病前期及各类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食疗新选择。

虽然清朝贵族人家里都有专门的太医或者府医,可能看不上民间三脚猫功夫,但是自己好歹也超前了这里三百年,在老百姓群体里扬名立万还是有点信心的。

没错,出了宫之后,就主打体质辨识药膳理念,根据中医九种体质学说,为阴虚、阳虚等不同体质人群量身定制专属药膳。再融合四时养生药膳理念,紧扣自然节律,按季节时令退出应季药膳,顺应天时、科学养生。

这样既能赚钱,又不扎眼,不怕被掉书袋的老中医们针对。青禾想起刚穿越时在翊坤宫和太医起的冲突,那时候如果不是胤禑......嗯,不想这些。

现在创业大框架有了,要加快细节的填充。

离出宫的日子还早,可以慢慢开发菜色。眼下......不是有现成的刁嘴顾客可以试新吗。京城里最尊贵的群体如果能吃得惯,那老百姓们一定也习惯,不然怎么大家都追求所谓的“御制”呢。

青禾暗暗开心,觉得自己真是小聪明一个。

她开始留心行宫小厨房的食材,结合时令与胤禑近日疲乏且食欲不振的状况,暗自琢磨起来。

六月初的热河,白天虽热,早晚却仍凉爽,易生湿邪,困阻脾阳。她决定从一道既祛湿健脾,又清淡开胃的羹汤入手。

这日得了空,青禾便去了小厨房。

厨房里当值的太监见她进来,忙停下手中活计,躬身问候:“青禾姑娘,可是主子那边有什么吩咐?”

“主子这几日似有些食欲不振,我想着给主子调理调理胃口。劳烦你,取些上好的薏米、茯苓、山药,再要几颗红枣,一盅槐花蜜。”

“嗻,嗻,都有,都是才送来不久的上等货色。”太监连声应着,手脚利落地将她要的东西一一备齐,放在一个干净的红漆托盘里,还殷勤地问,“姑娘可要搭把手?这熬汤炖水的活儿......”

“不必了,”青禾微微一笑,接过托盘,“主子的口味我清楚,自己来就好。你们忙你们的。”

小厨房一角专设有熬药炖补的银吊子和小泥炉,器具洁净。

青禾挽起袖口,先舀了清水将薏米淘洗干净,沥干。取了一只小巧的银炒锅,就着炉上微火将薏米慢慢焙炒。

瓷勺轻缓翻动,直到每一粒薏米都微微鼓起,色泽转为温润的焦黄,散发出沉稳朴实的谷物焦香。

如此处理,方能减其寒性,增其健脾之效。

茯苓是早已炮制好的干片,质地硬脆。她取来一个小小的白瓷研钵,将茯苓片放入,用石杵细细研磨,又一遍遍过筛,直到得到细腻如雪的茯苓粉。

山药洗净,上笼蒸得极透,剥去外皮后,用一把光滑的玉柄小刀仔细碾压成没有颗粒的细腻软泥。

红枣则选了肉质最厚实的几颗,去核,将枣肉细细撕成小块。

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她才取过那只银吊子,注入清泉水,先将炒好的薏米与红枣肉放入,文火慢熬。

时辰要足,火候要稳。

她静静守在旁边,偶尔用长柄银勺搅动一下,看着清水渐渐变成淡淡的琥珀色,薏米粒粒开花,枣肉的甜香丰腴彻底融入汤中。

这时,才将茯苓粉细细调入,一只手持勺不停搅动,防止结块。

最后倒入山药泥,慢慢搅拌,直至搅成均匀柔滑的羹糊。

熄了火,她并不急于调味,待羹汤温度稍降,才兑入一小勺颜色清凉的槐花蜜,不敢过甜,只求一缕清甜引出食材本味。

一切就绪,她去过一只甜白釉暗刻云龙纹的小盖碗,盛了七分满,置于一旁温着。

晚膳后,胤禑照例在书房看书歇息,青禾算准时辰,用红漆托盘端着那碗羹汤,走了进去。

“主子。”她声音放得轻缓,“厨下试做了道新式甜羹,是温和养胃的。主子今日晚膳用得不多,可要尝两口润一润?”

胤禑从书卷中抬眼,目光掠过她低垂的脸,又落在那个精致的盖碗上,似是随口问道:“什么羹?”

“是薏米山药茯苓羹,加了点红枣提味。”青禾答得谨慎,只提食材,不言药性。

胤禑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青禾上前,将盖碗轻轻置于他手边,掀开盖子,一股温热清雅的香气淡淡散开。

他拿起小银匙舀了一勺送入口中。

口感细腻滑润,薏米嚼之有物,山药泥融化无形只留绵密,甜度十分克制,更多的是枣香和谷物本身的甘醇,咽下后喉间留有回甘。

他并未立刻评价,又慢条斯理地用了两三勺,方才放下银匙,道:“挺好的。不甚甜腻,倒还爽口。”

这便是极高的评价了。

青禾心下微松,依旧垂着眼:“主子喜欢就好。”

“厨房谁的手艺?”他似是随意一问。

青禾心下一紧,面上却不显:“是奴才......见主子近日食欲不振,胡乱想的法子。不敢称手艺。”

胤禑看了她一眼,目光里似乎含了点别的东西,但最终只是挥挥手:“有心了。下去吧。”

“是。”青禾端起几乎见底的盖碗,恭敬地退了出去。

到了门外,她才轻轻吁了口气。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她仔细回味着胤禑方才的反应。他是主子,没必要胡乱说好话,说挺好的,那就是挺好的。

嗯,这条路或许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