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 > 第116章 沙海孤岛与无声的狩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6章 沙海孤岛与无声的狩猎

顾怀远的身影如同被戈壁的夜色吞噬,消失得无影无踪。废弃气象站内,重归死寂,只有穿堂而过的冷风,呜咽着证明刚才那短暂而震撼的会面并非虚幻。沈青独自站在原地,许久未动,手中那支钢笔冰冷的金属外壳下,仿佛还残留着一丝来自他指尖的、转瞬即逝的微温。

“戈壁无情,人心叵测。”

“保护好自己……现在是‘沈青’,也必须是‘沈青’。”

他最后的话语,如同冰冷的楔子,深深钉入她的脑海,驱散了重逢瞬间那不该有的、细微的波澜。是的,这里不是叙旧的场所,他是执棋者,而她,是再次被投入新棋局的棋子。不同的是,这次的棋盘更加凶险,对手可能更加隐蔽和强大。

她深吸了一口带着浓重霉味和尘土的冰冷空气,将翻涌的心绪强行压下,眼神重新变得坚定而锐利。她仔细检查了一下气象站内部,确认没有留下任何属于自己的痕迹,然后如同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这个临时的接头点,融入外面的黑暗之中。

返回招待所的路,似乎比来时要漫长许多。每一步踏在冰冷坚硬的土地上,都让她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身处何地——一片与世隔绝的戈壁孤岛,一个代号404的、守卫森严的绝密工厂。在这里,“沈青”这个名字,将承载起新的使命,面对新的、未知的暗流。

第二天一早,厂部人事科的通知便送到了招待所,正式安排沈青到技术处资料室报到。送通知的依旧是那个面无表情的中年妇女,仿佛只是完成一项例行公事。

沈青换上一套干净的蓝色工装,对着房间里那面模糊的镜子,最后一次调整自己的表情,将属于“林晓怼”和“青苗”的所有锋芒与过往,彻底锁入心底最深处。镜子里映出的,是一个眼神平静、略带拘谨、符合新入职资料员身份的年轻女工——沈青。

技术处所在的办公楼是一栋略显陈旧的三层苏式建筑,红砖墙面在干燥的风沙侵蚀下斑驳脱落。资料室位于二楼走廊的尽头,门牌上写着“技术档案二室”。推开门,一股纸张、油墨和淡淡樟脑丸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房间很大,一排排高大的绿色铁皮档案柜如同沉默的巨人,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上面贴满了分类标签。几扇窗户很高,装着铁栏杆,阳光透过布满灰尘的玻璃,在磨得发亮的水泥地上投下几块昏黄的光斑。

一个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身形瘦削的老太太正伏在一张靠窗的大桌子上,小心翼翼地修补着一本破损的图纸册。听到开门声,她抬起头,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打量了一下沈青。

“是新来的沈青同志吧?”老太太的声音温和,带着一丝老年人特有的沙哑,“我姓周,是这里的负责人。以后你就叫我周老师吧。”

“周老师,您好。”沈青恭敬地问好,姿态放得很低。

周老师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和善的笑容:“来了就好。咱们这儿活不重,就是琐碎,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这些都是厂里的宝贝,可不能出半点差错。”她指了指那些望不到头的档案柜。

她简单给沈青介绍了资料室的工作流程、档案分类规则以及借阅登记制度。工作内容确实如她所说,主要是负责部分非核心(但依然属于保密范畴)技术图纸、工艺文件和试验记录的归档、整理、借阅登记和日常维护。接触不到最前沿的研究,但能经手大量不同项目、不同时期、不同人员产生的技术资料,是一个观察信息流动、发现异常蛛丝马迹的绝佳位置。

沈青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现出一个新人对工作的重视和虚心学习的态度。她注意到,周老师虽然年纪大了,但动作依旧利落,对档案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哪份文件大概在哪个位置,她几乎不假思索就能指出来。这是一个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了一辈子的老技术档案工作者。

除了周老师,资料室里还有另外两名年轻的女性资料员,一个姓孙,一个姓李。她们对沈青的到来表示了简单的欢迎,但更多的是一种同事间的客气和疏离,很快便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整个资料室的气氛安静而压抑,只有纸张翻动和偶尔的低声交谈。

沈青被分配了一张靠里的办公桌,开始接手一些最简单的档案整理和目录核对工作。她埋首于故纸堆中,动作细致,神情专注,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这个新角色里。她的目光扫过每一份文件的标题、编号、日期和借阅记录,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过滤器,将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分门别类,默默构建着关于404厂技术体系和人脉网络的初步认知。

她很快发现,资料室的借阅量不小,尤其是与“七·三一”工程相关的某些基础理论、材料性能数据以及早期可行性论证报告,经常有不同部门的研究员和技术员前来调阅。这些人大多行色匆匆,拿着盖有部门公章和领导签字的借阅单,办好手续便拿着资料离开,很少逗留,彼此之间也鲜少交流。

她谨记着顾怀远的指令——“观察,记录”。她像一只潜伏在草丛中的猎豹,收敛起所有的气息,只用那双被训练过的眼睛,冷静地观察着每一个进入资料室的人,他们的神态,他们的习惯性动作,他们借阅资料的类型和频率。

几天下来,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然而,在周五下午临近下班时,一个身影的出现,引起了沈青的注意。

那是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灰色中山装、身形微胖、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他看起来四十多岁,头发有些凌乱,脸色是一种长期缺乏日照的苍白。他走进资料室时,脚步很轻,几乎没有任何声响,目光先是快速扫视了一圈,然后才走向借阅台。

他递上的借阅单,申请调阅的是几份关于“高频脉冲信号在复杂介质中衰减特性”的早期研究报告。这类报告理论性很强,与“七·三一”工程的核心应用有一定距离,但属于其重要的基础支撑领域。

周老师核对了一下借阅单,便让孙资料员去库房取资料。在等待的间隙,那个中年男人就安静地站在借阅台旁,双手插在裤兜里,目光低垂,看着自己的鞋尖,仿佛在神游天外。

但沈青却注意到,他的右手在裤兜里,似乎在有节奏地、极其轻微地动着,像是在……敲击着什么?而且,他的耳朵,几不可察地朝着资料室内部,存放核心档案区域的铁门方向,微微侧了侧。

那是一种极其隐蔽的、试图捕捉某种声音或确认某种状态的本能动作!

孙资料员很快取来了资料。中年男人接过资料,道了声谢,便在借阅登记本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陈新民,第七研究室。

他的字迹工整,甚至有些刻板。

签完字,他抱着资料,依旧迈着那种几乎无声的脚步,低着头,快步离开了资料室。

沈青的目光追随着他的背影,直到那扇门轻轻合上。她不动声色地走到借阅台前,假装整理着桌上的登记簿,目光快速扫过陈新民刚才的借阅记录和签名。

第七研究室……高频脉冲信号衰减……

这些信息被她瞬间录入脑海。

她回到自己的座位,看似继续着手头的工作,但心中的警惕性已悄然提升。这个陈新民,他身上那种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沉默,那种细微的、下意识的身体语言,都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怪。

是因为他性格如此?还是……他也在“观察”着什么?

资料室墙上的挂钟,指针终于指向了下班时间。周老师和另外两位资料员开始收拾东西,互相道别。沈青也整理好自己的桌面,随着她们一起离开了办公楼。

外面的天色已经开始变暗,戈壁的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凄艳的血红色。风依旧很大,卷起地上的沙尘,打在脸上生疼。

沈青拉紧了衣领,朝着招待所的方向走去。脑海中,陈新民那沉默而略显诡异的形象,与顾怀远警告的“‘信天翁’渗透可能超出预估”的话语,渐渐重叠在一起。

在这片看似平静的沙海孤岛之下,无声的狩猎,似乎早已开始。

而她,既是潜在的猎物,也必须成为最耐心的猎人。

(第一百一十六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