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邻里噪音纠纷,用定向声波让没素质主播提前下播——这战绩虽然听起来有点跑偏,但毕竟解决了客户的燃眉之急,而且钱也到位了。林凡甚至开始觉得,这条“科技驱邪”的路子或许才是他们事务所的正确打开方式。
然而,第二天早上接到的新委托,却让林凡差点把嘴里的豆浆喷出来。
“啥?让我们去‘净化’放大悲咒的老居士?”林凡对着电话,声音都变了调。
电话那头是个自称小刘的年轻人,语气充满了无奈和睡眠不足的暴躁:“是啊大师!就我家隔壁!雷打不动,每天早上六点!那音响效果,跟开了杜比全景声似的!《大悲咒》、《心经》,循环播放!我都要会背了!关键是吵得根本没法睡!”
小刘继续倒苦水:“我去沟通过好几次了,老人家说这是做早课,积功德,不能停也不能小声,说声音小了菩萨听不见!还说我年轻人火气大,需要听听经静静心!我静个毛线啊!我都要神经衰弱了!大师,你们那声波那么厉害,连游戏主播都能搞定,能不能想想办法?让他们的音响出点毛病?或者……让老人家晚点起?”
林凡听得一个头两个大。这情况跟Silence那个完全不同啊!对付缺德主播可以毫无心理负担,但对付虔诚(虽然可能有点扰民)的老居士?这要是一个处理不好,怕不是要折寿哦!
胖子在一旁听得直咧嘴:“好家伙,这业务范围拓展得……都要跟菩萨抢业务了?凡哥,这活儿接不得吧?万一得罪了哪路神仙,给咱穿小鞋咋办?”
苏晓则理性分析:“从技术层面,实现声波干扰使其音响故障或推迟作息并非不可能。但涉及宗教信仰和老年人,社会伦理风险极高,不建议采取直接对抗性方案。”
林凡深以为然,对着电话委婉拒绝:“刘先生,这个……老人家念经是信仰自由,我们直接用技术手段干扰,恐怕不太合适,也容易引发更大的矛盾。您看是不是再通过物业或者居委会协调一下?”
小刘都快哭了:“物业居委会都找过了!没用!老人家说这是他们的自由,在家念佛不犯法!大师,我加钱!双倍!不!三倍!只要能让早上清净点!求求你了!”
三倍报酬?林凡的心不争气地跳了一下。贫穷再次动摇了他的原则。
他捂住话筒,压低声音对胖子和苏晓说:“三倍价钱啊!要不……咱们想想办法?不是硬刚,换个思路,比如……让他们的经声变得不那么‘扰民’?”
胖子翻了个白眼:“怎么变?给经声加个消音器?还是咱们也放大悲咒,跟他们对着超度,看谁超得过谁?”
苏晓却忽然开口:“或许可以尝试频率中和或掩蔽。”
林凡和胖子看向她。
“既然无法阻止声源,可以尝试在委托人家中,生成一种能有效中和或掩蔽特定经声音频的‘白噪音’或‘反相声波’,从而在委托人室内形成一个相对安静的声学环境。”苏晓解释道,“这样既不直接干扰对方,又能达到效果。”
林凡眼睛一亮:“这个好!科学隔音!听着就和谐!还能避免和老人家正面冲突!”
他立刻对电话那头的小刘说:“刘先生,我们有一个更温和、更科学的方案。不是在源头干扰,而是在您家内部进行声学环境优化,生成一种特殊的‘静心屏障’,有效中和外部噪音。您看如何?”
小刘虽然没完全听懂,但听到“温和”、“科学”、“静心”这几个词,觉得比直接搞破坏靠谱,连忙答应:“行行行!大师您说了算!只要能让我睡个安稳觉!”
于是,晚上,三人组来到了小刘家。小刘家格局和隔壁老居士家基本对称。
苏晓先是录制了隔壁隐约传来的经声(当时不是早课时间,声音不大,但用于采样分析足够了),进行频谱分析。
“主要能量集中在xxx赫兹到xxx赫兹……需要生成相位相反、振幅相同的声波进行抵消,或者用宽频白噪音进行掩蔽……”苏晓一边操作电脑一边自语。
她从那堆宝贝仪器里又拿出两个看起来相当高级的便携式音箱和一个声卡处理器,开始设置。
林凡和胖子帮不上忙,就在旁边和小刘闲聊。
小刘吐槽:“你们是不知道,那经声穿透力太强了!戴耳塞都没用!感觉脑子都在跟着共振!而且有时候老人家还会放点别的,比如《青藏高原》之类的……”
林凡:“……”
胖子:“……老人家品味还挺多元。”
很快,苏晓设置完毕。两个音箱对准与隔壁共享的墙壁。
“系统已调试好。设定每天早上5:55自动启动,7:00关闭。会自动识别外部主要噪音频率并进行动态中和与掩蔽。理论上,可以将传入室内的经声音量降低到30分贝以下,达到不影响睡眠的水平。”苏晓介绍道。
小刘将信将疑:“这……真能行?”
林凡拍拍他肩膀:“放心,高科技!绿色无公害!”
第二天一早,才五点半,林凡三人组和小刘都准时聚集在了客厅,准备见证效果。
五点五十分,隔壁果然准时响起了《大悲咒》的前奏,声音洪亮,穿透力极强。
小刘脸色一白,条件反射地捂耳朵。
就在这时,苏晓设置的系统准时启动!
一阵极其低沉的、几乎无法听见但又能明显感觉到存在的“嗡嗡”声从两个音箱发出。
奇迹发生了!
那原本清晰洪亮、无孔不入的《大悲咒》,在传入小刘家客厅后,音量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捂住了!虽然还能听到一点点旋律,但已经变得非常微弱和遥远,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完全失去了那种震人心魄的穿透力和干扰性!
客厅里反而弥漫着一种奇怪的、类似于空调背景音的白噪音,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
“卧槽……”小刘惊呆了,放下手,仔细听了听,脸上露出了狂喜,“真……真的小了!几乎听不清了!太神了!!”
林凡和胖子也松了口气,相视一笑。成了!这次是真正的“科学”驱邪……啊不,是科学隔音!
小刘激动地差点要给苏晓跪下:“大师!你们真是活菩萨啊!不对……是科技菩萨!太感谢了!”
他痛快地支付了三倍报酬,还额外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高科技降噪,还我清静晨光!”
回去的路上,林凡摸着厚厚的红包,心情舒畅。
“看见没?这就叫技术含量!既不伤和气,又能解决问题,钱还赚得踏实!”
胖子抱着那面锦旗,啧啧称奇:“没想到咱们这捉鬼事务所,还能靠帮人对抗大悲咒打响名头?这算不算佛道双修,科技加持?”
苏晓则默默地在笔记本上更新案例:“主动降噪技术应用于特定生活场景的成功实践。下一步可考虑开发便携式个人版本,市场需求可能存在。”
然而,他们还没高兴多久,新的麻烦又找上门了。
这次是隔壁那位放《大悲咒》的老居士的儿子打来的电话,语气十分不满:
“是你们搞的鬼吗?在我爸妈家隔壁弄了什么玩意儿?我妈今天早上说感觉菩萨的声音好像‘没力气’了,传不过来了!她怀疑是自己诚心不够,现在心情很低落!非要我把音响音量再调大两格!你们到底做了什么?”
林凡:“……”
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技与信仰的博弈,看来还要继续升级。
“搞笑捉鬼事务所”的日常,总是在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麻烦中,艰难地开拓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