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10章 学嫁接与扩影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阳把村小的院子晒得暖融融的,院子里摆着几十盆育好的番茄苗和茄子苗,公社农技站的专家正拿着劈刀,给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村民讲课——今天是农技夜校的“嫁接专场”,要教大家把番茄苗嫁接到茄子苗上,让番茄结得更多、更抗病。

“把两种苗接一起,能行吗?”张大爷蹲在最前面,皱着眉盯着苗盆,“俺种了一辈子地,只见过瓜接瓜、豆接豆,没见过番茄接茄子的,别到时候啥都结不出来!”旁边几个老人也跟着点头,小声议论:“是啊,这不是瞎折腾吗?好好的苗,剪了多可惜!”

林薇没急着反驳,笑着对专家说:“李专家,您先给大家示范一遍,咱们用事实说话。”

李专家点点头,拿起一棵健壮的茄子苗(砧木)和一棵番茄苗(接穗),用劈刀在茄子苗茎上劈了个小口,又把番茄苗茎削成楔形,小心地插进小口,再用系统奖励的“嫁接固定夹”(林薇说是“供销社新买的绑夹”)固定好,最后裹上湿润的布条:“这样接,茄子苗的根系壮,能给番茄苗提供更多养分,还能抵抗土传病害,结的番茄又大又甜。”

村民们看得眼睛都直了,李桂香忍不住问:“李专家,这接完了,咋知道活没活啊?”

“看叶子!”专家指着嫁接好的苗,“要是三天后叶子不蔫,还发新芽,就是活了;要是叶子黄了,就是没接好,得重新来。”

林薇立刻跟着示范,她手法熟练,削接穗、劈砧木、固定,一气呵成,比专家还快了几秒。

陆衍在旁边帮忙递工具,还把“嫁接步骤”写在小黑板上:“1. 选苗(砧木要粗、接穗要壮);2. 削切(接穗楔形、砧木小口);3. 对接(形成层对齐);4. 固定(绑紧、裹湿布)。”字迹工整,方便村民记。

王翠花也来了,她没挤在前面,而是默默在旁边整理剪好的布条,把布条泡在温水里润着——昨天林薇说“嫁接后要保持布条湿润”,她记在了心里,早上特意提前来准备。

林薇看在眼里,递过去一把新劈刀:“王婶,你也试试?不难,多练几次就会了。”

王翠花犹豫了一下,接过劈刀,学着专家的样子削苗,虽然动作慢,却没出错,林薇在旁边帮她调整角度,很快就接好了第一棵苗。

“成了!俺也接好了!”王翠花看着自己嫁接的苗,眼里闪过一丝惊喜,声音都比平时大了点。

村民们都围过来看,李桂香笑着说:“王婶,你学得真快!以后咱们一起种嫁接苗,肯定能有好收成!”

实操环节,强子学得最快,接好的苗棵棵都对齐了形成层,专家看了直夸:“这小伙子有天赋!以后能当嫁接能手!”张大爷也忍不住试了试,虽然第一次没接好,接穗歪了,但在林薇的指导下,第二次终于成功了。

他看着自己嫁接的苗,不好意思地笑了:“还真行!看来俺以前是老糊涂了,这新技术就是好!”

三天后,院子里的嫁接苗全都发了新芽,叶子绿油油的,一点没蔫。

村民们欢呼起来,张大爷抱着自己嫁接的苗,逢人就说:“你看!俺接的苗活了!以后就能吃大番茄了!”

邻村的王队长也带着村民来参观,看到嫁接苗长得壮,赶紧说:“林丫头,李专家,你们也教教俺们村嫁接吧!俺们也想种高产番茄!”

林薇笑着答应:“没问题!下周咱们在邻村也开个实操课,大家一起学!”

李专家也点头:“以后咱们把红星村的农技夜校当成‘示范点’,让周边村都来学,一起靠技术致富!”

夕阳西下时,村民们抱着自己嫁接的苗往家走,院子里还留着淡淡的草木香。

陆衍帮林薇收拾工具,小声说:“你看,咱们的夜校越来越火了,以后肯定能帮更多人。”

林薇靠在他肩上,看着远处的菜地,笑着说:“等这些嫁接苗结果了,咱们就把番茄卖到县城去,让大家都尝尝红星村的番茄!”

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嫁接专场圆满成功,农技推广范围扩大至邻村,完成“跨村农技辐射”支线,奖励“高产番茄种子”x5包,县农贸市场摊位申请资格x1,积分450。】

林薇把种子递给陆衍:“你看,系统还送了高产种子,明年咱们就能种更多番茄了。”

陆衍接过种子,小心翼翼地放进布包,眼里满是期待:“嗯,咱们一步一步来,把红星村的蔬菜种出名气,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富。”

月光洒在院子里的苗盆上,新芽在夜风中轻轻晃动,像是在为这门新学会的技术,为这越来越广的农技影响,悄悄播下丰收的希望。

农技夜校的“嫁接课”,不仅打破了村民对新技术的疑虑,更让红星村的农技经验走出了村门,为后续的产业发展,铺就了更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