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 > 第43章 彩钢顶下的协作和暖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3章 彩钢顶下的协作和暖意

初冬的风裹着凉意刮过砂石路,冷链站工地却热闹得冒热气——县物资站的卡车刚卸完最后一捆彩钢板,银灰色的板面在薄阳下泛着冷光,村民们围过来伸手摸,指尖触到钢板的冰凉,嘴里却满是热乎话:“这板子看着就结实,比老瓦片轻多了,盖屋顶肯定快!”“等顶子盖好,冬天存菜就不怕冻了,咱们的黄瓜能卖到过年!”

可兴奋劲儿没持续多久,难题就摆到了眼前。

李二哥试着抱起一捆彩钢板,刚直起腰就龇牙咧嘴:“好家伙,这一捆得有六十斤!墙顶离地面三米多,没脚手架没梯子,咋往上运?总不能靠人扛着爬墙吧,摔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旁边几个壮劳力也凑过来试了试,要么抱不动,要么怕打滑,一时间都没了主意,有人小声嘀咕:“早知道这么难,当初该请县城的施工队来,咱们这土办法怕是不行。”

林薇绕着墙基和彩钢板转了两圈,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墙沿——高空运输确实是难题,硬扛既危险又低效。

正琢磨着,脑海里突然响起系统熟悉的机械音:【检测到冷链站屋顶施工遇“高空运板与安全固定”障碍,触发支线任务“8小时内搭建安全运输装置并完成首批彩钢板安装”。

任务奖励:1. 手动滑轮吊装架图纸(木杆+旧滑轮组装,省力60%);2. 防水密封胶15管(适配彩钢板接缝);3. 内部货架预制木料补贴(县供销社低价供应松木20根)。】

“有办法了!”林薇眼睛一亮,蹲在地上用树枝快速画起图纸,“咱们用村头的粗木杆搭脚手架,再装个滑轮吊装架,把彩钢板绑在吊绳上拉上去,又稳又省力,比人扛安全多了!”

她指着图纸上的横杆和滑轮位置,“木杆埋进土里半米深,用碎石夯实,滑轮固定在横杆中间,拉绳分两股,两个人就能吊一捆板!”

陆衍凑过来看了两眼,立刻明白了:“我现在就去村头砍木杆,再把仓库里的旧滑轮找出来!李二哥,你带几个人把彩钢板拆开,挑出变形的,按尺寸摆好,别到时候乱了套!”

李二哥赶紧应下,撸起袖子喊上邻村的后生:“都搭把手!把板子一张张理整齐,边缘别磕着,不然装的时候漏缝!”

张大爷也没闲着,拄着锄头走到脚手架搭建的位置,用脚踩了踩地面:“这地得先整平,木杆坑要挖成正方形,底下垫块青石板,不然风一吹就晃!”

他还让小柱子回家取来旧麻绳:“把木杆交叉绑紧,每道绳绕三圈,打死结,安全第一!”

没到晌午,四组脚手架就立了起来,横杆上的旧滑轮擦了机油,转起来“吱呀”响却很顺滑。陆衍第一个试吊装:他把彩钢板用宽布条绑结实,喊上小柱子一起拉吊绳,两人配合着慢慢拽,钢板顺着脚手架稳稳上升,到墙顶时,早等在上面的两个后生伸手一接,正好落在预先搭好的木梁上。

“成了!”陆衍抹了把额头的汗,朝下面喊,“大伙按这法子来,注意绑板要松紧合适,拉绳别慌!”

两村人立刻分工:地面上,红星村的妇女们负责绑板、递绳,邻村的壮劳力拉吊绳;墙顶上,陆衍带着后生们接板、对齐,张大爷则拿着水平仪(系统伪装的木盒工具)校准,时不时喊一句:“左边再挪半寸!板缝要对齐,不然下雨漏水!”

王翠花推着小推车来送补给时,看到的就是这样热火朝天的景象——她把保温桶里的红枣姜汤倒出来,递到拉绳的后生手里:“快喝口暖暖身子,风大,别冻着!

”又给墙顶上的陆衍扔去两个红糖馒头:“垫垫肚子,别光顾着干,小心脚下滑!”

强子跟在后面,抱着几副粗布手套:“林薇姐,这手套给墙顶的叔伯们,钢板边缘尖,别划破手!”

下午风渐渐大了,吹得脚手架微微晃。

林薇站在地面仰头看,见有块彩钢板在吊到半空时被风吹得歪了点,赶紧喊:“慢拉!左边松点绳,把板调正!”

陆衍在墙顶也赶紧伸手扶,等板稳住了才继续拉。

等这捆板装好,他特意爬下来检查吊装架:“把横杆再绑两道绳,风大的时候别吊板,安全比进度重要。”

正说着,李工从县城打来了电话,林薇跑到路边接,听筒里传来李工的声音:“林薇同志,彩钢板接缝一定要用防水胶填实,冬天冷风从缝里钻进去,保温效果就差了!胶要抹匀,填完用刮刀刮平,再晾半天才能凝固!”

林薇一一记下,挂了电话就跑回工地,把防水胶分给墙顶的人:“李工特意叮嘱,胶要多抹点,缝里填满,别留空隙!”

夕阳西下时,首批三十块彩钢板终于安装完毕。

银灰色的屋顶沿着墙沿铺展开,像给冷链站盖了层坚固的铠甲,风刮过板面,发出轻微的“哗啦”声,却再也吹不动稳稳固定的钢板。

林薇爬上脚手架,用手指抠了抠板缝里的防水胶,已经凝固成半透明状,结实得很。这时系统面板弹出提示:【支线任务超额完成!奖励已发放。冷链站建设进度提升至92%,可启动内部货架预制。】

陆衍也爬了上来,递给林薇一块擦汗的毛巾:“累坏了吧?今天大伙都卯着劲干,比预期多装了十块板。”

林薇接过毛巾擦了擦脸,望着远处渐渐暗下来的村庄——两村的村民正一起收拾工具,王翠花在帮张大爷拎空保温桶,李二哥在跟后生们说下次吊板要注意的风向,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汗,却笑得格外亮。

“等把剩下的彩钢板装完,再把防水胶补全,屋顶就彻底完工了。”

林薇转头看向陆衍,眼里映着夕阳的暖光,“到时候咱们就预制货架,冬天之前,咱们的冷链站就能存菜了。”

陆衍点点头,伸手把她耳边被风吹乱的碎发别到耳后,声音裹着暖意:“嗯,听你的。有大伙一起干,啥都快。”

晚风卷着工地的尘土和彩钢板的冷意吹过,却吹不散工地上的热乎气——这渐渐成型的彩钢顶,不仅是冷链站的“保护层”,更是两村人一起搭起来的“希望顶”,每一块钢板的吊装,每一道缝隙的密封,都藏着系统的助力,裹着协作的真心,也装着对好日子的盼头。而这份盼头,眼看就要落地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