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学渣要逆袭当白富美! > 第97章 计划初成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姜羡思索了好一会,才确定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来帮助她。

她想要的这个人需要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最好对新兴的媒体业态有些兴趣。

“小七,”姜羡再次呼唤系统,“除了内容创作者,系统能否接入本地的求职招聘数据库?我需要筛选一位合适的助理。”

【从茫茫简历海里捞针?这个我擅长!】小七立刻来了精神,【说吧,小姜同学你对这个帮手有什么具体要求?年龄、性别、专业、工作经验?】

姜羡略作思考,意念清晰:“年龄22-30岁之间,性别不限。专业最好与传媒、管理、文学或设计相关,或者表现出极强的学习能力。

工作经验……不要求资深,但需要有基本的职场认知和不错的文字功底。

关键点是:目前处于求职困难或职业空窗期,对薪资要求相对现实,但对新事物有好奇心,人看起来踏实、细心、有韧性。”

她不需要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人,那样的人她请不起,也未必愿意跟着她一个学生从头做起。她需要的是一个有潜力但暂时被埋没,渴望机会并能珍惜机会的人。

【懂了!筛选条件录入:潜力股,性价比高,有基础素质,处于低谷期。】小七迅速总结,【开始扫描接入的公开求职平台及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数据库……进行初步匹配……结合系统基础性格与潜力评估模型……生成推荐列表……】

几秒钟后,一个新的列表出现在姜羡的脑海中。这次不是短视频账号,而是一份份简短的求职者简历摘要,旁边附有系统小七的简短评语和一个综合潜力评级。

* 张雯雯,24岁,某211院校新闻学毕业。毕业后在一家传统报社实习后未留用,求职三个月未果。系统评语:文字功底扎实,沟通表达清晰,略显焦虑,对新媒体有尝试意愿但缺乏门路。潜力评级:b+

* 李明哲,26岁,普通一本市场营销专业。有过一年小型活动公司执行经验,公司倒闭后失业两个月。系统评语:执行力尚可,有一定策划思维,但对趋势敏感度一般,求职方向迷茫。潜力评级:b

* 陈默,28岁,美术设计专业。曾做过两年平面设计,因上一家公司架构调整被裁员,已待业四个月。系统评语:审美在线,性格内向但专注,不擅长自我推销,求职屡屡受挫。潜力评级:b+ (备注:或有意外惊喜)

* ……

名单上有五六个人选,评级都在b级左右浮动。姜羡仔细“浏览”着这些被系统筛选出来的、正处于人生短暂低谷的年轻人。

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陈默”的名字上。

28岁,有工作经验,审美在线,因裁员失业且不擅长自我推销……这种特质,很可能意味着他珍惜机会,并且能沉下心做事。

“或有意外惊喜”这个备注也让她产生了一丝兴趣。

“小七,能获取到陈默更详细的简历和联系方式吗?还有,他最近是否有投递过新媒体或助理相关的岗位?”

【稍等……深度检索中……】小七的效率极高,【已获取完整简历及作品集链接(部分)。联系方式已标记。检索其近期投递记录,发现他一周前曾尝试投递一家小型文化公司的视觉助理岗位,但未获回复。】

“果然……”姜羡低声自语,一个念头迅速成型,“把他的联系方式和我标记出来。另外,小七,你能否生成一份看起来正式一点的‘实习生招募’或‘项目助理招募’的邮件?就用虚拟工作室的名义……”

话一出口,她便蹙起了眉。不对。

虚拟工作室?听起来就像海市蜃楼,经不起任何推敲,更谈不上真诚。在这种事情上耍小花招,无疑是自毁长城。她需要的是能并肩的伙伴,而不是轻易能被谎言吓退的临时工。

她沉吟着,指尖停下敲击。一个更清晰、也更坦荡的方案浮上心头。

“等等,小七”姜羡的目光变得坚定,“你帮我用我个人的邮箱,拟一封邮件。落款就写——‘京北大学学生姜羡’。”

她开始清晰地口述构想:“邮件大意是:我是一名对短视频和内容创作领域充满兴趣,并正进行一些初期探索的学生。目前,我个人需要一个项目助理,协助我进行创作者筛选、沟通和简单的项目管理。”

“我在网络上看到了陈默的简历和作品,”她特意强调,“对他的审美和设计背景非常欣赏。虽然我目前能提供的预算有限,大概每月6千到1万,工作形式也更偏向远程和弹性,但这会是一个直接接触行业前沿、积累宝贵经验的机会。如果他正在寻找机会,并对这个领域感兴趣,希望能约个时间简短沟通一下。”

【不错的主意啊!】小七的声音带着赞许,【以真实身份切入,降低防备,更能凸显诚意。让我来生成一下邮件内容呢…嗯…语气调整真诚一些、谦逊但目标清晰……适当引用他作品中的一两个细节,表明我们做过功课,增加说服力。发送时间设定为明天上午十点整,确保能被及时看到。】

“很好。”姜羡唇角微扬,对这个安排感到满意。这样一来,即便对方心存疑虑,她也能坦然地进行线上交流,展示她已有的投资案例和对行业的独到见解,用实力说话。

几乎在邮件方案敲定的瞬间,下一步的规划如同被拨动的齿轮,在她脑中精准啮合,开始运转。

“小七,”她继续下达指令,思路流畅,“同步帮我查询一下,在京北市,以我个人名义注册一个‘羡云文化创意工作室’,采用个人独资企业形式,需要哪些流程、材料和大概费用。我们需要一个正式的对公账户,让资金流动和合同签署都规范起来。”

【好嘞!正在检索本地工商注册最新政策及线上申请流程……】小七立刻响应,【流程已高度简化。主要需身份证明、注册地址证明(可用住宅地址,或提供挂靠方案)、经营范围申报等。注册费用极低,代理记账服务年费预计约五千元。全流程可线上办理,快至1-3个工作日即可获取电子营业执照。】

“效率这么高?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姜羡微微讶异,随即释然。这对于她手中已悄然累积过百万的资金而言,确实是九牛一毛。“好,同步准备起来。先接触潜在助理,一旦确定合作,工作室的框架必须能立刻启用。”

她瞬间理清了思路:招募一个远程助理处理执行层事务,同时注册一个合法的工作室实体来处理财务和合同。

这样,她就能以极低的成本(每月最多一万多的人力成本加几千的运营费用)和一个正式的身份,快速搭建起一个轻盈而合规的运营框架。这笔钱,任何一笔成功的投资返利都足以轻松覆盖。

做完这一切,姜羡轻轻呼出一口气。寻找帮手的方式变了,从身边的熟人变成了系统筛选的职业求职者;而她的“事业”,也从一个学生的个人投资行为,即将跃升为一个有合法实体、有初步分工的微型创业项目。

姜羡手中的资金像滚雪球一样增加,她看到的不再仅仅是金钱数字,而是一个以内容为节点、逐渐编织起来的无形网络。

而现在,她即将以真诚为敲门砖,为这张网寻找第一个正式的编织助手,并为之配备上一个合法且轻盈的“织机”。

这张网,现在还很稀疏,但她相信,只要找准节点,持续投入,终有一天能汇聚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而寻找第一位“员工”和搭建第一个“平台”的任务,正以一种更踏实、更高效的方式同步展开。

接下来,就是与这位潜在助手的第一次真诚接触,以及那个名为“工作室”的新起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