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学术年会的第二天,姜羡起了个大早。她先参加了上午的主题报告会,认真聆听了关于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应用的最新研究。

这些前沿的学术成果与她通过牧恒了解到的产业动态相互印证,让她对某些技术路径的发展前景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在提问环节,她针对一个关于工业大数据应用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颇具深度的问题,直指数据隐私与商业价值之间的平衡点。

这个问题不仅显示出她对技术层面的理解,更展现了对商业伦理的思考,让主讲人不禁多看了她几眼。

中午休息时,她婉拒了同行的聚餐邀请,按照计划独自打车前往城西的一个科技园区。按照牧恒提供的资料,这里聚集了一批专注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创业公司。

走在园区里,她能明显感受到与京北不同的创业氛围。这里的创业者更加务实,讨论的话题更多围绕具体的技术突破和商业落地。她在一家咖啡厅坐下,点了一杯龙井,看似在休息,实则细心聆听着周围的对话。

邻桌的几个年轻人正在讨论一个传感器项目,从他们的谈话中,姜羡捕捉到一些关键信息:这个团队正在研发一款新型工业传感器,但在量产工艺上遇到了瓶颈。她不动声色地记下了这个信息,打算回去后让牧恒团队跟进评估。

下午回到会场,她选择参加了一个关于智能硬件创新的分论坛。这个议题与她上午的见闻相呼应,让她对硬件创业的现状和挑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自由讨论环节,她针对一个演讲中提到的供应链问题提出了一个颇具见地的疑问,引发了在场嘉宾的热烈讨论。

会后,一位论坛的组织者特意找到她:姜同学的问题很有针对性,看来你对硬件领域很有研究。我们下个月在深圳有个智能硬件的专题研讨会,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参加?

姜羡略作思考,礼貌地回应需要协调时间,但表示很感兴趣。这确实是一个深入了解硬件创业生态的好机会。

傍晚时分,姜羡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秦悦的表姐苏晴,在杭市的一家创投机构工作。

秦悦跟我提过你,说你在京北大学很优秀,正好也在关注投资。苏晴的声音温和而专业,我下午听会时注意到你的发言,很有见地。不知道晚上有没有时间一起喝杯咖啡?

姜羡立刻明白了,这应该是秦悦在其中牵线。她爽快地答应下来,两人约在酒店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见面。

苏晴比约定的时间稍早到达,选了个安静的角落。当姜羡准时出现时,她起身相迎,得体地打量着这个年轻的女孩。简单的白色衬衫搭配深色西裤,气质干净利落,眼神沉静,完全不像个普通的大学生。

没想到你这么年轻,苏晴微笑着递上名片,秦悦只说是个很厉害的学妹,没说是这么漂亮的学霸。

姜羡接过名片,谦逊地回应:苏总过奖了,我还要多学习。

两人落座后,很快切入正题。苏晴不愧是资深投资人,对当前几个热门赛道都有独到的见解。姜羡则谨慎地分享了自己对硬科技投资的一些看法,既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见识,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谦逊。

你提到的这个方向,我们最近也在重点关注。苏晴若有所思地说,不过这个领域的项目往往需要更专业的判断。

确实如此,姜羡点头,技术门槛高,需要更深入的行业理解。

交谈中,姜羡敏锐地感觉到,苏晴虽然表面上很热情,但言语间仍带着投资人间特有的审慎。这反而让她对苏晴的专业性更加认可。

临别时,苏晴说:明天我要去参观一个工业机器人项目,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一起去看看。多了解实际项目,对做研究也有帮助。

这个邀请正中姜羡下怀,她当即表示感谢并答应下来。

回到酒店,她立即将今天的见闻整理成报告发给牧恒。特别提到了与苏晴的会面,建议团队可以适当关注苏晴所在的机构及其投资方向。同时,她也要求加强对长三角地区硬科技创业项目的扫描力度。

长三角地区的项目往往在工程化和商业化方面更加成熟,这与京北的学术驱动形成很好的互补。建议后续可以加强在这个区域的布局。她在报告中这样写道。

第二天一早,姜羡跟着苏晴参观了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核心控制系统的初创公司。创始团队来自上海交大,在运动控制算法上有着深厚积累。姜羡安静地听着双方的交流,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

在回程的车上,苏晴问她:你觉得这个项目怎么样?

姜羡思考片刻,谨慎地回答:技术底子很扎实,特别是在控制算法的精度上很有优势。不过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可能需要更清晰的差异化定位。

苏晴赞赏地点点头:眼光很准。这类技术型团队往往需要更多的产业资源对接。

回到会场,正好赶上闭幕式。让姜羡意外的是,她的论文获得了优秀青年论文奖。周教授看起来比她还高兴,连连说这个学生带对了。

回京的航班上,姜羡整理着此行的收获。除了学术上的肯定,她最大的收获是对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创业生态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且初步建立了苏晴这条有价值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