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复赛答辩的日子到了。

场地设在学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姜羡和团队成员提前半小时到达,抽签决定了出场顺序。

他们被安排在中间靠后的位置,这让他们有更多时间观察其他队伍并平复心情。

候场区里气氛有些凝重。各支队伍都在做最后的准备,低声演练讲稿,检查ppt翻页笔。姜羡看到有的团队穿着统一的定制衬衫,显得非常专业;有的则带来了初步的产品原型进行演示,引来不少关注。

徐浩深吸一口气,低声说:“有点紧张啊,好几个队伍看起来都好强。”

楚文萱紧紧攥着U盘:“我们的设计肯定不输他们!”

秦悦扫了一眼,淡定评价:“花架子不少。核心逻辑讲不清楚,衣服再统一也没用。稳住。”

姜羡点点头,她快速浏览了一遍手中的提纲,目光沉静。她注意到自己心跳略微加速,但并非恐慌,而是一种跃跃欲试的兴奋。

在学习空间中,演讲模块里,衡曾模拟过无数次商业路演和高压问答场景,虽然这次规模小得多,但那种面对审视、需要清晰表达与扞卫自己想法的核心感觉是相通的。

这让她比队友多了一份底层的沉稳。

轮到他们上场了。灯光打在讲台上。

徐浩作为主讲人,深吸一口气,走到台前。他一开始语速略快,但很快调整过来,声音逐渐变得洪亮自信。他清晰地阐述了“识界视窗”项目的初衷——解决知识理解中的“信息不对称”和认知门槛。

ppt配合得天衣无缝。楚文萱的设计简洁有力,当那个15秒的“楞次定律”动画演示播放时,清晰直观的效果吸引了评委的目光,有人微微颔首。交互原型的演示流程也流畅自然。

到了评委问答环节。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一位戴着眼镜、表情严肃的评委率先提问:“创意不错。但我注意到,你们的实现方案严重依赖外部设计和技术资源。请问团队自身的技术壁垒在哪里?如何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独特性?毕竟,好看的皮囊很多,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

问题很尖锐,直指短板。

徐浩稍顿了一下,随即流畅回应:“感谢老师的提问。您说得非常对,技术实现是我们的挑战。我们团队的核心优势目前在于‘精准的需求洞察’、‘内容解构能力’和‘视觉叙事能力’。

我们旨在打造一个‘精品内容原型’,证明这种可视化方式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初期,我们倾向于与专业的技术团队合作,我们的角色更偏向‘内容创作者’和‘产品定义者’。

当然,长期来看,积累自身技术能力或形成独特的创作方法论,将是我们的发展重点。”

另一位评委接着问:“目标用户群体似乎过于宽泛了?是面向所有学生吗?有没有更精准的定位和推广策略?”

这次姜羡主动拿起话筒,从容应答:“谢谢老师。我们初期会聚焦于高等教育中公认难懂的、抽象概念多的学科知识点,例如大学物理、宏观经济学、哲学导论等。

推广上,我们会与高校社团、线上学习社区合作,通过展示我们制作的核心知识点demo来精准吸引第一批种子用户,验证模式,再逐步扩展。”她的回答条理清晰,显然对项目思考得很深入。

秦悦也补充回答了关于成本控制和最小化可行性产品(mVp)迭代的问题,数据详实,思路清晰。

问答环节有惊无险地度过。评委们的问题都在他们模拟演练的预料之中,甚至有些还没秦悦模拟时问得刁钻。

下台后,四人互相看了一眼,都长长舒了一口气。

“发挥得不错!”徐浩兴奋地小声说,后背出了一层薄汗。

“动画播放时那个评委点头了!”楚文萱难掩激动。

秦悦也难得露出一丝轻松:“基本没掉链子。”

姜羡笑着点头,心中的石头落了地。无论结果如何,他们完整地展示了团队的努力和项目的核心价值。

答辩全部结束后,评委们离场评议。等待结果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

大家都没怎么说话,安静地坐在座位上,心情忐忑。

终于,主持人重新走上台,手里拿着最终结果。

“获得本届‘创新创业大赛’复赛三等奖的是……”

名单念出,不是他们。

“获得二等奖的是……”

依然不是他们。

徐浩的手下意识地握紧了。楚文萱屏住了呼吸。

姜羡的心也提了起来。

“……获得一等奖的是——”主持人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识界视窗’团队!恭喜!”

短暂的寂静后,巨大的喜悦瞬间击中了他们!

“是我们!一等奖!”徐浩几乎跳起来。

楚文萱捂住嘴,眼睛一下子亮了。

连秦悦的嘴角也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

姜羡感到一股热流涌上心头,笑容灿烂地绽放开来。这是纯粹的、通过共同努力获得的认可!

他们走上台,接过奖状和象征性的奖励支票板。台下掌声响起,闪光灯闪烁。那一刻,所有的熬夜、争论、修改都变得无比值得。

散场后,四人依然沉浸在兴奋中。

“必须庆祝!这次我请客!”徐浩豪气地挥手。

“当然要庆祝!”楚文萱附和。

秦悦破天荒地没有反对:“行吧,值得一顿好的。”

姜羡笑着点头,正准备说话,手机震动了一下。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是牧恒的周报。标题依旧是「一切正常」。她甚至没有点开,只是快速回复了「收到」,便将手机收了起来。

此刻,没有什么比和战友们分享这份真实的、触手可及的胜利喜悦更重要。

晚上的庆功宴气氛热烈。大家聊着答辩时的细节,互相打趣,规划着万一(他们开始幻想)进了省赛要如何改进。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回到宿舍时,已是夜深人静。

黎晴和林菱已经睡了。姜羡轻手轻脚地洗漱,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

她回想今天台上台下的一幕幕,队友们的笑脸,评委的提问,宣布结果时的激动……这一切都如此真实而鲜活。

她再次想到那份被搁置的周报。她知道,在另一个维度里,她所掌控的财富和力量,或许能轻易买下十个这样的“一等奖”。但那些成就,从未带给她如此刻这般,混合着紧张、努力、协作和最终被认可的、复杂而纯粹的喜悦。

“识界视窗”这个小小的项目,像一扇窗,让她窥见了另一种成长的路径——不是依靠系统的馈赠,而是依靠自身的智慧、团队的合作和一点点的运气,去创造,去经历,去赢得。

这份体验,独一无二,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