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夕夜的温馨余韵还未散去,大年初一的下午,姜羡接到了陈薇和李艺发来的群视频邀请。这几乎是她们初中毕业后保持的春节惯例。

她笑着接通,屏幕上立刻跳出两张熟悉又带着些许成熟气息的脸庞。

“羡羡!新年快乐!”李艺的声音活力十足,背景似乎是体校宿舍,墙上贴着训练计划表,整个人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短发利落,眼神明亮。“哇塞,你这背景够温馨的啊!在京北安家啦?”

“新年快乐,羡羡。”陈薇的声音温和依旧,她坐在书桌前,鼻梁上架着一副更显知性的细框眼镜,身后是塞满书籍的书架,气质比高中时更显沉静内敛。“叔叔阿姨今年也去京北陪你过年了?真好。”

“新年快乐!是啊,接他们过来住段时间。”姜羡将镜头转向客厅,姜爸姜妈也笑着凑过来跟女儿的老同学们打招呼。

“薇薇,小艺,新年好!越来越俊了!”姜妈乐呵呵地说。

“阿姨叔叔新年好!姜羡可真行,都能把你们‘拐’到京北过年了!”李艺笑嘻嘻地喊道,语气里满是羡慕。

简短问候后,姜爸姜妈体贴地回到客厅,留给年轻人私聊空间。

“快说说,你们俩现在怎么样?”姜羡看着屏幕里的挚友,她们三个从初中懵懂时期结下的友谊,历经高中不同的学校,并未因距离而疏远,反而愈发珍贵。

李艺立刻抢着汇报,语速快得像连珠炮:“我啊?在津市体院都快被练散架了!不过值了!刚代表学校拿了个全国大学生锦标赛的铜牌!就是高数什么的太折磨人了,感觉脑细胞死得比肌肉还快!”

她揉着胳膊,嘴上抱怨,脸上却洋溢着属于运动员的自信和光彩。虽然高中不在一个学校,但她的活泼开朗丝毫未减,反而多了份经过专业训练后的飒爽。

陈薇等李艺说完,才推了推眼镜,微笑道:“别听她叫苦,她不知道多享受。我在复旦,课业压力确实比高中时想象的要大得多,知识体系更庞杂,也更要求独立思考。最近在跟导师做一个关于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效率的课题,光是数据处理和模型验证就花了很大功夫。”

她的语气平和,带着一种沉浸在学术探索中的满足感。省实验中学打下的扎实基础,让她在顶尖学府也能游刃有余,并且走得更深更远。

她顿了顿,目光透过镜片落在姜羡身上,带着一丝敏锐的审视:“羡羡,你倒是……变化挺明显的。”她斟酌着用词,“感觉比以前更……沉得住气了,眼神里有种说不清的东西,像是经历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陈薇的观察力一如既往的精准,她能感觉到姜羡身上那种超越校园范畴的历练感。

姜羡心中了然,知道这位从省实验起就旗鼓相当的学霸好友眼光毒辣,她沿用之前的解释,语气轻松:“可能就是京北节奏快,跟着周教授做的项目也比较复杂,逼着自己成长吧。”

李艺没多想,兴奋地追问:“对了对了,你们那个‘识界视窗’项目,后来是不是得了特等奖?太牛了!快跟我们讲讲!”

“嗯,拿了奖,后来项目也成功转让了。”姜羡简单带过成果,将话题重心放在关心好友上,“薇薇,你的课题如果需要更前沿的文献或者特定数据,也许我能通过学校或项目渠道帮忙问问。小艺,训练千万注意防护,别逞强,文化课有需要帮忙的地方随时说。”

陈薇认真点头:“谢谢你羡羡,有需要我不会客气的。”她知道姜羡现在的资源和视野可能今非昔比,这份支持很珍贵。

李艺则嘿嘿一笑:“知道啦!等我成了世界冠军,请你们当我的啦啦队!”

三人又聊了许久,分享着不同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陈薇在学术海洋中的探索与困惑,李艺在竞技场上的汗水与荣光,以及姜羡口中“忙碌而充实”的校园与项目生活。

虽然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一个在学术殿堂深耕,一个在体育赛场拼搏,一个在商业与学术的交叉点探索,但她们之间的理解和支持却从未改变。

结束视频后,姜羡心情愉悦。看着初中好友们在各自选择的道路上熠熠生辉,她感到一种纯粹的快乐和力量。这些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美好情谊,是她内心一片柔软的净土,也是她面对复杂世界时温暖的慰藉。

姜妈端着切好的水果过来,感叹道:“薇薇这孩子,一看就是做学问的料,越来越沉静了。小艺也更精神利落了,真好。”

“是啊,”姜羡拿起一瓣橘子,眼中带着暖意,“她们都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发光呢。”

她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陈薇在区域经济和创新效率方面的研究,未来或许能为自己的一些宏观投资判断提供独特的学术视角;而李艺在体育界的经历和人脉,说不定哪天也能与“幻月科技”在体感交互或健康娱乐领域产生奇妙的联结。

不过,她随即莞尔,将这些略带功利性的想法抛开。此刻,她只想纯粹地为好友们的成长和坚持感到高兴。

窗外,京北的夜景璀璨夺目。拥有家人的陪伴,远方还有挚友如同星辰般在各处闪耀,姜羡觉得,这个寒假格外圆满。这份充盈于心的温暖与力量,将支撑她迎接新学期可能到来的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