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 第13章 言传身教:错题本里的亲子课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章 言传身教:错题本里的亲子课堂

深秋的傍晚,窗外飘起了细密的雨丝,客厅里的暖灯映得桌面一片明亮。江亦辰刚洗完碗,就看到江念棠趴在餐桌上,小嘴撅得能挂住油瓶,手里的铅笔在练习册上胡乱画着,眼泪汪汪地盯着一道数学题。

“念念怎么了?”江亦辰走过去,轻轻揉了揉女儿的头发。

念念抬起头,眼眶红红的:“爸爸,这道题我做了三遍都错了,老师说明天要交作业,我不会……”她把练习册推到他面前,题目是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可页面上画满了涂改的痕迹,看得出来小家伙急得够呛。

苏晓棠端着水果走过来,无奈地笑了笑:“这孩子,越急越做不出来,刚才都快哭了。”

江亦辰拿起练习册,仔细看了看念念的解题过程,很快发现了问题:“念念是把运算顺序搞混了,先算了加法再算减法,所以结果才错了。”

念念瘪着嘴:“可是我记不住老师说的‘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太绕了……”

江亦辰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起身走进书房,拿出了那本深蓝色错题本,还有一本崭新的粉色笔记本——那是他特意给念念买的,之前答应过要和她一起记录“生活错题”。他把粉色笔记本放在念念面前:“念念,还记得爸爸的错题本吗?遇到难题不可怕,把它记下来,找到原因,就能改正啦。”

他翻开自己的错题本,指着之前记录的科研难题:“你看,爸爸在实验室里遇到的问题,比你的数学题难多了,但只要把问题写下来,一步步分析,就能找到解决办法。我们也给你建一个专属错题本,好不好?”

念念看着粉色笔记本,眼睛亮了亮,点了点头。

江亦辰坐在她身边,握着她的小手,在笔记本上写下:“错题1:数学混合运算题。题目:5+3x2=?错误答案:16。正确答案:11。错误原因:忘记运算顺序,先算了加法再算乘法。”

字迹是特意放慢速度写的,工整又可爱。写完后,他拿出彩色笔,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小的箭头:“我们用箭头标出运算顺序,先算3x2,再算5加这个结果,就像爸爸在实验室里梳理算法步骤一样,一步一步来,就不会错啦。”

他又找了几道类似的题目,陪着念念一起做。遇到念念犹豫的时候,就提醒她看错题本上的标注,让她自己说出运算顺序。小家伙渐渐不再着急,握着铅笔认真演算,当算出正确答案时,眼睛里满是兴奋:“爸爸!我算对了!”

“真棒!”江亦辰毫不吝啬地夸奖她,“你看,只要像复盘一样找到问题所在,再针对性练习,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接下来的几天,江亦辰每天晚上都会抽出半小时,陪着念念整理错题本。遇到语文生字写错,就把正确的写法写在旁边,标注易错笔画;遇到英语单词记不住,就和她一起编简单的口诀,写在错题本上。粉色笔记本上,渐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还有各种可爱的涂鸦和标注,成了念念的“学习法宝”。

有一次,念念在单元测试中得了95分,比之前进步了不少。她放学回家,举着试卷冲进家门,兴奋地喊道:“爸爸!妈妈!我考了95分!都是错题本的功劳!”

江亦辰接过试卷,看到上面只有一道错题,是一道稍复杂的应用题。他笑着把念念拉到身边:“我们一起把这道题记到错题本上,分析一下为什么会错,下次就不会再犯啦。”

父女俩坐在餐桌前,念念拿着笔,认真地在错题本上写下题目和错误答案。江亦辰没有直接告诉她解题思路,而是像引导团队成员一样,一步步提问:“念念,这道题问的是‘小明有5块糖,妈妈又给了他3块,他分给同学2块,还剩几块’,我们第一步应该先算什么呀?”

“先算妈妈给了之后,小明有多少块糖!”念念立刻回答。

“对呀,那第二步呢?”

“再算分给同学之后剩下的!”

“非常棒,”江亦辰点点头,“那你之前是不是把顺序搞反了,先算了分给同学的?”

念念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嗯,我太着急了,没看清题目。”

“没关系,”江亦辰摸了摸她的头,“把这个错误原因记下来,下次做题的时候,先把题目读两遍,理清思路再动笔,就不会错了。”

苏晓棠坐在一旁,看着父女俩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她发现,自从江亦辰开始陪念念整理错题本,小家伙不仅学习成绩进步了,还变得更有耐心、更自信了。而江亦辰,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陪伴孩子的乐趣,不再是简单的“监督学习”,而是真正走进了孩子的世界。

周末的时候,念念的班级组织亲子手工活动,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个“我的成长”主题手账。江亦辰特意推掉了所有工作,全程陪着念念一起制作。他们把错题本上的精彩瞬间、念念的考试试卷、平时画的画都贴在手账里,还写下了各自的感悟。

江亦辰在上面写道:“念念,成长就像解一道复杂的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题’,但只要你愿意记录、愿意复盘、愿意改正,就一定能不断进步。爸爸会一直陪着你,一起面对每一道‘错题’,一起收获成长的喜悦。”

念念则在旁边画了一家三口的画像,歪歪扭扭地写下:“谢谢爸爸陪我整理错题本,我会越来越棒的!我爱爸爸和妈妈!”

活动当天,念念的手账获得了班级第一名。看着女儿站在讲台上,骄傲地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错题本和手账,江亦辰的心里满是自豪。他转头看向身边的苏晓棠,两人相视一笑,眼里满是默契与幸福。

回家的路上,念念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说:“爸爸,以后我们还要一起整理错题本,不仅是学习上的,生活里的也可以!比如我昨天不小心打碎了妈妈的杯子,这也是一道‘错题’,我要记下来,以后做事要更小心。”

江亦辰蹲下身,看着女儿认真的眼睛:“好啊,我们的错题本,不仅要记录学习的难题,还要记录生活的成长。爸爸也会把自己的‘错题’记下来,和念念一起改正。”

夕阳西下,一家三口的身影被拉得很长。江亦辰知道,他用科研中的复盘思维,不仅帮女儿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她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也加深了彼此的亲子羁绊。而这份陪伴,不再是简单的“履行承诺”,而是融入了彼此的生活,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他的深蓝色错题本,和念念的粉色错题本,并排放在书房的书架上,一本记录着科研的坚守与成长,一本承载着亲子的温暖与陪伴。它们都是时光的见证,见证着江亦辰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见证着这个小家庭的幸福与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