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 > 第101章 金陵赴新程:行囊藏满牵挂意,故园温情伴远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章 金陵赴新程:行囊藏满牵挂意,故园温情伴远游

七月末的江南,蝉鸣把午后的时光拉得悠长。苏晓棠蹲在卧室的地板上,面前摊开的行李箱里已经叠好了大半衣物——浅粉色的连衣裙是恋棠最喜欢的,浅蓝色的牛仔裤配白色t恤是日常上课穿的,还有两件薄外套,以备南京早晚的温差。她手指抚过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忽然想起恋棠第一次穿裙子的模样,那时孩子才五岁,转着圈问“妈妈我像不像小公主”,如今眨眼间,就要背着行囊去南京读大学了。

“妈,你又在发呆啦?”恋棠抱着一摞书走进来,书顶上放着那个蓝白封面的错题本,“这些专业书我想带去学校,还有这本错题本,我想留在身边,以后复习或者遇到难题,看看爸爸当年的解题思路,说不定能有启发。”

苏晓棠回过神,接过恋棠手里的书,小心翼翼地放进行李箱的侧袋:“好,都带上。不过别带太多,开学后学校图书馆里书多,太重了背着累。”她顿了顿,从衣柜抽屉里拿出一个红色的小锦囊,正是普陀山求的平安符,“这个平安符你放在书包最里层,贴身带着,就像妈妈在你身边一样。”

恋棠接过平安符,指尖触到锦囊上绣的“平安”二字,心里暖暖的:“妈,我知道啦。对了,爸爸呢?刚才说要给我看他准备的‘开学礼物’,怎么不见人了?”话音刚落,江亦辰就从书房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巴掌大的木盒子,盒子上刻着细小的矿石纹路。

“来啦,看看爸爸给你准备的礼物。”江亦辰把盒子递给恋棠,打开后里面是一个迷你的地质锤模型,锤头是用淡青色的玉石做的,锤柄上刻着“江恋棠 南京师范大学”几个字,“这个模型是用新疆绿洲的玉石边角料做的,你带着它,一是想让你记得我们在新疆的约定,二是想告诉你,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像敲矿石一样,找准方向,慢慢来,总能解决。”

恋棠拿起地质锤模型,握在手里刚刚好,玉石的凉意顺着指尖蔓延,却让她觉得格外安心:“谢谢爸!我一定会好好保管它,以后去新疆看胡杨苗的时候,我还要带着它,跟真正的地质锤合个影。”江亦辰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好,到时候爸爸陪你一起拍。”

接下来的几天,一家人忙着为恋棠的开学做准备。江亦辰特意抽了一天假,陪恋棠去商场买行李箱——恋棠想买个小巧的20寸行李箱,说“轻便,上下课带东西方便”,江亦辰却坚持选了24寸的:“南京冬天冷,要带厚衣服,24寸的能装下,而且放假回家也能多带点东西回来。”最后还是苏晓棠打了圆场,选了个可扩容的22寸行李箱,既能装下冬季衣物,平时也不显得笨重。

买完行李箱,三人又去了书店。恋棠在文学区挑了几本现当代文学名着,说“提前预习专业知识”;江亦辰则在科普区给她选了本《地质与生活》,笑着说“了解点地质知识,以后跟爸爸有更多话题聊”;苏晓棠则在教育区选了本《大学生心理调适》,轻声说“刚上大学可能会不适应,看看这个,有帮助”。恋棠抱着三个人选的书,心里满是感动——她知道,这些书里藏着父母的牵挂,藏着他们想陪她一起面对新生活的心意。

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家老字号糕点铺,苏晓棠特意停下来,买了两盒恋棠爱吃的桂花糕:“带点家乡的味道去南京,想家里了就吃一块,就像妈妈在你身边一样。”恋棠接过桂花糕,想起小时候每次生病,妈妈都会给她买桂花糕,说“甜的能治百病”,眼眶忍不住有些发热:“妈,我到了南京会经常给你打电话的,每天都跟你分享学校的事。”

爷爷听说恋棠要去南京读大学,特意从老家赶过来,带来了一床亲手缝的棉被,被面是淡蓝色的,上面绣着小小的银杏叶——是苏晓棠小时候最喜欢的图案。“南京冬天比咱们这儿冷,这床棉被厚,盖着暖和。”爷爷坐在庭院的藤椅上,手里拿着针线,还在给棉被缝最后几针,“我缝了银杏叶,想着你妈妈当年在银杏树下背单词,你爸爸把心事藏在错题本里,现在你去南京,带着这床被子,就像带着家里的念想。”

恋棠蹲在爷爷身边,看着被子上的银杏叶,轻声说:“爷爷,谢谢您。我会好好保管这床被子,冬天盖着它,就像您在我身边一样。”爷爷放下针线,摸了摸恋棠的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旧笔记本,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这是我年轻时读师范的笔记本,里面记了些上课的心得,你读中文系,或许能用上。还有这几句家训,我写在最后一页了,你有空看看,做人做事都用得上。”

恋棠接过笔记本,翻开最后一页,上面是爷爷苍劲的字迹:“敬学业,守本心,爱家人,敢担当。”短短十二个字,却让她心里沉甸甸的——这是爷爷一辈子的人生信条,如今传递到她手里,是责任,更是温暖。

开学前一周,新疆的热娜阿姨寄来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着一包胡杨苗种子,还有一张纸条:“恋棠,听说你考上大学了,恭喜你!这是我们绿洲的胡杨苗种子,你带到学校种上,看着它长大,就像看着你自己成长一样。等你放寒假,我们在绿洲等你们一家人来!”

恋棠拿着胡杨苗种子,兴奋地跑到庭院里,找了个小花盆,小心翼翼地把种子种进去:“妈,爸,你们看,我把胡杨苗种子种上了,等它发芽了,我就带到南京去,放在宿舍的窗台上,每天看着它,就像看到新疆的绿洲一样。”苏晓棠蹲在旁边,帮她浇水:“好啊,等它长大了,我们去南京看你,还能看到它。”江亦辰则拿了个小标签,写上“2024年夏 胡杨苗 来自新疆绿洲”,贴在花盆上:“这样以后你就不会忘了它的来历了。”

开学前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客厅里,恋棠把明天要带的东西最后检查了一遍:录取通知书、身份证、银行卡、平安符、地质锤模型、爷爷的笔记本、胡杨苗盆栽……每一样都整理得井井有条。苏晓棠坐在她身边,又给她塞了两包感冒药和晕车药:“南京气候跟咱们这儿不一样,万一感冒了能用上。晕车药是以防你坐大巴不舒服。”

江亦辰则打开电脑,调出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地图,给恋棠指认教学楼、宿舍、食堂的位置:“你住的宿舍离中文系教学楼不远,步行十分钟就能到。食堂有三个,二食堂的糖醋排骨据说不错,你可以去尝尝,跟爸爸做的比一比。”恋棠认真地听着,把重点都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时不时点头:“爸,我记住了,到了学校我先熟悉环境,再去食堂探探路。”

爷爷坐在旁边,看着祖孙三代其乐融融的样子,脸上满是欣慰:“恋棠啊,到了大学要好好读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遇到解决不了的事就给家里打电话,别自己扛着。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给你出出主意。”恋棠握住爷爷的手:“爷爷,我知道了,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不让你们担心。”

夜深了,恋棠回到自己的房间,看着书桌上的胡杨苗盆栽,还有那个蓝白封面的错题本,忽然觉得心里很踏实。她拿出手机,给热娜阿姨发了条消息:“热娜阿姨,谢谢您的胡杨苗种子,我已经种上了,等它发芽了我拍照片给您看。寒假我们一家人去新疆看绿洲!”很快,热娜阿姨回复了:“好啊,我们等着你们!祝恋棠在大学一切顺利!”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苏晓棠就起床了,在厨房做恋棠最爱吃的荠菜馄饨。江亦辰则帮恋棠把行李箱搬到车上,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录取通知书放好了吗?身份证别忘带了。”恋棠笑着说:“爸,我都放好了,在书包最里层,跟平安符放在一起呢。”

吃完馄饨,一家人出发去南京。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恋棠靠在车窗边,看着窗外的风景从江南的稻田变成城市的高楼,心里既期待又有些不舍。苏晓棠握着她的手,轻声说:“到了学校别紧张,有什么事就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周末有空就去看你。”江亦辰则在旁边说:“南京离咱们这儿不远,高铁一个多小时就到,想家了就回来,家里永远有你的位置。”

上午十点多,车子终于到了南京师范大学门口。校门口挤满了报到的学生和家长,彩旗飘扬,志愿者们热情地引导着方向。恋棠刚下车,就有两个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走过来,帮她提行李箱:“同学,是中文系的吗?报到点在前面的教学楼,我带你们过去。”

跟着志愿者走到报到点,恋棠很快办好了入学手续,拿到了宿舍钥匙和校园卡。宿舍在三楼,是四人间,上床下桌,靠窗的位置还空着——恋棠一眼就喜欢上了那个位置,说“能看到外面的梧桐树,跟家里的一样”。苏晓棠帮她铺床,叠被子,把爷爷缝的棉被铺在最上面;江亦辰则帮她整理书桌,把专业书、笔记本一一摆好,又把胡杨苗盆栽放在窗台边,调整好角度,让它能晒到太阳。

恋棠的室友们陆续到了,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女孩,性格都很开朗。苏晓棠跟她们聊了几句,叮嘱她们互相照顾,有困难一起解决;江亦辰则给她们每人递了一块从家里带来的桂花糕:“这是我们江南的特产,大家尝尝,以后就是一家人了。”室友们笑着接过桂花糕,都说“谢谢阿姨叔叔”,恋棠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的不安渐渐消散了。

收拾完宿舍,已经是中午了。一家人在学校的二食堂吃了午饭,恋棠特意点了糖醋排骨,尝了一口,笑着说:“爸,食堂的糖醋排骨没有你做的好吃,还是家里的味道最香。”江亦辰笑着说:“那以后周末回家,爸爸给你做,让你吃个够。”

吃完午饭,就要跟恋棠告别了。苏晓棠帮恋棠理了理衣领,又摸了摸她脖子上的平安符,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恋棠,照顾好自己,记得按时吃饭,别熬夜。”恋棠抱住苏晓棠,声音有些哽咽:“妈,我知道了,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和爸爸,还有爷爷,别太想我。”

江亦辰拍了拍恋棠的肩膀,强忍着不舍,笑着说:“好好学习,遇到困难别退缩,就像爸爸教你的,像敲矿石一样,找准方向,慢慢来。我们周末来看你。”恋棠点点头,看着父母转身离开的背影,眼眶越来越红——她知道,父母的背影里,藏着无数的牵挂,藏着他们不放心的叮嘱,也藏着对她的期待。

直到父母的身影消失在宿舍楼下,恋棠才回到宿舍。她走到窗台边,看着胡杨苗盆栽,又摸了摸口袋里的平安符,还有书桌里的错题本和爷爷的笔记本,忽然觉得心里充满了力量。她拿出手机,给父母发了条消息:“爸,妈,我回到宿舍了,你们路上注意安全。我会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学习,不让你们担心。”

很快,苏晓棠回复了:“好,我们知道了。到了晚上记得给我们打电话,报个平安。”江亦辰也回复了:“有什么需要的就跟我们说,别客气。胡杨苗别忘了浇水,爸爸等你拍它发芽的照片。”

恋棠看着手机屏幕,笑着擦干眼泪。她知道,虽然离开了家,但家人的爱和牵挂,会像这胡杨苗一样,陪着她在南京的校园里扎根、成长;会像这平安符一样,护着她走过每一个平凡的日子;会像这错题本和爷爷的笔记本一样,提醒她不忘初心,勇敢前行。

窗外的阳光洒在胡杨苗盆栽上,洒在书桌上的书本上,也洒在恋棠的笑脸上。她知道,大学生活是一段新的旅程,而这段旅程,因为有家人的陪伴和牵挂,一定会充满温暖和希望。她坐在书桌前,打开爷爷的笔记本,看着最后一页的家训,轻声念了出来:“敬学业,守本心,爱家人,敢担当。”

这十二个字,像一盏灯,照亮了她未来的路;也像一根线,把她和远方的家紧紧连在一起,无论走多远,都不会迷失方向。而江南的庭院里,苏晓棠和江亦辰正坐在藤椅上,看着恋棠发来的宿舍照片,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他们知道,他们的女儿,已经长大了,会在南京的校园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