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大夏刑侦启示录 > 第448章 合法凶手1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需要再去见见那个“合法凶手”。杜文的逃脱,“舞台永在,演员更迭”的留言,或许能在周炳文那里,找到另一种解读。

这场关于光明与黑暗,秩序与混沌的战争,才刚刚进入中盘。而陈默,已经看到了前方更加深邃、更加复杂的棋局。

看守所会见室,光线依旧惨白。周炳文坐在那里,比上一次见面时更显清瘦,颧骨突出,眼窝深陷,唯有镜片后的那双眼睛,依旧像两口枯井,深不见底,映不出丝毫波澜。他似乎已经适应了这里的节奏,或者说,他早已将自己放逐到了另一个维度,肉身的禁锢于他而言,不过是背景噪音。

陈默在他对面坐下,没有带卷宗,也没有带记录本,只是将那张从“旧时光”咖啡馆带回来的、写有“舞台永在,演员更迭”的皱巴巴纸片,轻轻推过桌面。

周炳文的目光落在纸片上,停留了大约三秒。没有惊讶,没有愤怒,甚至没有一丝一毫的情绪波动,仿佛看到的只是一张无关紧要的废纸。然后,他抬起眼,看向陈默,嘴角极其微弱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甚至不能称之为笑,更像是一种肌肉的惯性痉挛。

“他走了。”周炳文开口,声音干涩,像砂纸摩擦着生锈的铁皮。

“杜文,‘诗人’。”陈默肯定了他的说法,“你很早就知道他会走?”

周炳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视线移开,投向窗外那片被铁栏杆切割成条块的、灰蒙蒙的天空。“舞台永在……”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吟诵某种箴言,“演员……本就该谢幕离场,或者,换个角色。”

“所以,杜文是你计划中的一环?一个可以随时舍弃的‘演员’?”陈默追问,“他的作用,就是煽动像吴浩那样的年轻人,去执行具体的破坏?而你和‘烛龙’更深层的力量,始终隐藏在幕后?”

周炳文转过头,那双枯井般的眼睛第一次对上了陈默的视线,里面似乎有某种极其微弱的光点闪烁了一下,又迅速湮灭。“陈警官,你总是执着于‘谁’和‘做什么’。但真正的力量,不在于某个具体的人,也不在于某一次具体的行动。在于‘思想’,在于那种……弥漫在空气中,能被特定频率灵魂接收到的……‘绝望的共鸣’。”

他微微前倾身体,隔着冰冷的桌面,压低声音,那声音带着一种蛊惑般的磁性,尽管内容令人不寒而栗:“杜文,他理解了部分的真相,他用他的笔触动了某些心弦。但他还是太执着于‘表演’,太在乎‘效果’。他忘了,真正的毁灭,是无声的,是渗透性的,是从根基开始的腐蚀。爆炸和火光,那只是……吸引注意力的烟花。”

陈默凝视着他:“所以,文化艺术中心的爆炸,法庭的炸弹,都只是‘烟花’?是为了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掩盖你们真正进行的、更隐蔽的‘腐蚀’?”

周炳文靠回椅背,重新恢复了那种虚无的平静,不再说话。但他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种默认,一种更加令人不安的宣示。

陈默知道,从周炳文这里,恐怕再也挖不出关于具体人员、具体计划的线索了。他已经彻底将自己异化为某种“理念”的化身,一个被自身创造的黑暗逻辑所囚禁的囚徒。

他起身离开。走到门口时,身后传来周炳文低沉而清晰的声音,像是最后的判词:

“你们赢了每一场战斗,陈警官。但你们改变不了战争的性质。种子已经播下,土壤已然肥沃。我,杜文,甚至吴浩,都只是这片土壤里长出的……不同的蘑菇。你们摘掉我们,还会有新的长出来。只要……绝望还在蔓延。”

陈默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推门走了出去。

走廊里冰冷的空气让他精神一振。周炳文的话像毒蛇一样缠绕在心头,但他不能被这种虚无主义的论调所动摇。绝望或许存在,但守护希望,正是他们存在的意义。

回到联合指挥部,气氛并未因挫败两次袭击而轻松。周炳文的暗示和杜文的逃脱,像两片浓重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老陈,你怎么看?”老李递过一杯浓茶,眉头紧锁,“周炳文这疯子的话,能信几分?他们真的还有更深层、更隐蔽的行动?”

陈默接过茶杯,温热透过杯壁传来,驱散了一丝寒意。“不能全信,但必须重视。周炳文的思维模式是高度逻辑化和战略性的。他设计‘合法凶手’的身份入狱,本身就包含多重目的。吸引火力、制造混乱、掩护同伙,这些都可能同时存在。杜文的‘演出’,很可能就是他整体战略中,用于吸引我们主力的一支‘偏师’。”

他走到巨大的电子屏幕前,上面依旧显示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和那个刺眼的“烛龙”符号。

“如果我们把目光从具体的爆炸袭击上移开,”陈默的手指划过屏幕,“关注周炳文和杜文都提到的‘思想’、‘腐蚀’、‘土壤’,那么,我们需要寻找的,就不再仅仅是准备引爆炸弹的执行者,而是……”

“传播极端思想,制造社会对立,系统性破坏信任根基的……那些更隐蔽的活动。”虞倩接上了他的话,眼神锐利。

“没错。”陈默点头,“比如,针对特定群体(像大学生吴浩)的精准意识形态渗透;利用社会热点事件,散布谣言和煽动性言论,加剧社会撕裂;甚至可能包括,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非暴力但破坏性极强的网络攻击或舆论诋毁。这些行动的危害性,从长远看,可能比一两次爆炸更大。”

指挥中心陷入了沉思。对手改变了战术,从明处的恐怖袭击,转向了暗处的意识形态侵蚀和社会基础破坏。这无疑更加棘手,也更难防范。

“调整行动方向。”陈默沉声道,“第一,网安部门,加大对极端思想网络传播渠道的监控和打击力度,尤其是那些利用学术、文艺、社交通道进行伪装的平台。深挖‘思辨社’这类社团背后的资金和意识形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