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巨匠 > 第13章 高炉怒吼与河滩上的狂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章 高炉怒吼与河滩上的狂生

天启元年,八月中秋。

自打从成国公手里“拿”回了石景山的地契,短短一个月,这里已经彻底变了模样。

魏忠贤为了那三成干股,不仅派了东厂番子日夜在矿区巡逻,还从工部调来了几千名匠户和流民。 原本荒芜的永定河滩上,如今矗立起了一座怪兽般的建筑。

那是一座高约三丈的巨塔,通体由耐火砖和红土砌成,外层箍着一圈圈手腕粗的铁条,像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俯瞰着脚下忙碌如蝼蚁的人群。 这就是李苏给大明带来的第一件重礼——全红砖结构·水力鼓风高炉。

“大人,吉时到了。” 赵满仓此时换了一身利索的短打,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钢钎。虽然极力克制,但他声音里的颤抖还是出卖了他。 作为打了一辈子铁的老匠人,他这辈子见过最大的炉子,也就是半人高的坩埚炉。可眼前这个大家伙…… 李大人说,这东西一天的出铁量,能抵得上工部兵仗局一年的产量!

李苏站在高炉的观测台上,脸上戴着一副特制的墨镜(用水晶磨制的),手里拿着怀表,神情肃穆。

在他的脚下,堆积如山的黑色燃料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 那不是普通的煤,而是焦炭。 这一个月里,李苏让人在京西门头沟挖最好的无烟煤,然后用土法炼焦(堆烧法),烧制出了这批杂质极少、热值极高的焦炭。 没有它,就喂不饱这头钢铁怪兽。

“风机准备!”李苏一声令下。

永定河引水渠旁,两个巨大的木制水轮在水流的冲击下开始缓缓转动。粗大的传动轴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带动着几个用牛皮和木板制成的巨型风箱。

“呼——呼——” 沉闷的风声响起,如同巨兽的呼吸。强大的气流顺着风管,被强行压入高炉底部。

“点火!加料!” 随着引火物被投入炉膛,早已层层堆叠好的焦炭瞬间被点燃。炉温开始疯狂攀升。 透过观察孔,可以看到里面已经不是火焰,而是一团刺目的、近乎白色的光。

两个时辰过去了。 高炉的外壁已经烫得没法摸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灼的味道。

“开炉!!!” 李苏猛地大喝一声。

赵满仓深吸一口气,举起那根钢钎,对着封得死死的出铁口泥套,狠狠地捅了进去! 一下,两下,三下!

“噗!” 随着一声沉闷的爆响,一股热浪瞬间席卷了方圆十丈。

“哗啦啦——” 一条金红色的火龙,从出铁口喷涌而出! 那不是那种半固态、还需要工匠趁热反复捶打的“海绵铁”,而是真正的、液态的、像水一样流动的——生铁水!

铁水顺着沙模沟渠奔腾而下,所过之处火花四溅。 “流……流出来了……”一个年轻的学徒工目瞪口呆,手里的水瓢掉在地上,“像水一样的铁……这怎么可能……”

赵满仓老泪纵横。 他是行家,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从此以后,大明不需要再几百个铁匠抡大锤了。只要有模具,枪管、炮管、甚至是铁轨,都可以像倒茶水一样倒出来!

……

就在众人沉浸在狂喜中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和喝骂声打破了现场的氛围。

“抓住了!别动!” “鬼鬼祟祟,肯定是个探子!”

李苏皱起眉头,转身望去。 只见三名负责外围警戒的东厂番子,正押着一个灰头土脸的蓝衫书生走了过来。 那书生满身是泥,裤脚卷到了膝盖,显然刚从河滩上被人拎上来。但他手里死死攥着一块黑乎乎的石头,怎么都不肯松手。

“怎么回事?”李苏沉声问道。

领头的番子王二走上前,把那书生往地上一推: “禀大人!我们在下游排污口抓到了这厮!这小子在捞咱们冲走的废渣,还拿舌头舔!咱们怀疑他是来偷铁料的!”

李苏看向那个趴在地上的书生。 书生虽然狼狈,头发散乱,但那双眼睛却亮得吓人。他挣扎着坐起来,举起手里那块黑乎乎的东西,大声喊冤: “我不是贼!我是在格物!在格物!”

“格物?”李苏心中一动。

他走上前,目光落在了书生手里的东西上。 那是一块高炉矿渣。 而且是一块呈现出半透明玻璃状的矿渣(高温熔融后的特征)。

书生咽了口唾沫,指着手里的矿渣,声音因为激动而发颤: “这位大人,这渣……不对劲!” “寻常铁冶,炉渣色黑而粗糙,如烧焦之蜂巢。但大人这里的渣,色泽青灰,断口锋利如琉璃!这说明炉温之高,匪夷所思!非木炭所能及!”

书生猛地抬起头,死死盯着李苏,仿佛在看一个神仙: “晚生在下游闻到了焦糊味,又捡到了这个……” 他摊开另一只手,掌心里是一小块碎裂的焦炭。 “这石炭是**‘熟’的!里面的硫磺毒气已经被炼出去了,只剩纯火之力!大人是用这种‘熟炭’**,才炼出了这种琉璃渣,对不对?!”

全场死寂。 王二像看傻子一样看着书生,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但李苏的瞳孔却剧烈收缩。

仅仅凭一块顺水漂流的废渣,和一块碎焦炭,就能反推出“炼焦”和“超高温”的核心机密? 在大明朝,能有这种见微知着本事、对工艺如此痴迷的人,只有一个。

“你叫什么名字?”李苏的声音变得有些干涩。

书生整理了一下衣襟,虽然满身泥泞,却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 “晚生江西奉新县人,宋应星。字长庚。路经此地,进京赶考。一时见猎心喜,冒犯了。”

果然是他。 **《天工开物》**的作者,大明第一技术宅。

李苏深吸了一口气。 地有了,钱有了,钢有了。现在,连这颗大明朝最珍贵的科技大脑也送上门了。 这是天意。

“王二,松绑!” 李苏大喝一声,上前一步,也不嫌脏,紧紧握住了宋应星全是黑灰的手。

“长庚兄,别考什么科举了。八股文救不了大明。” 李苏拉着他,指向身后那座正在喷吐烈焰的高炉,豪气干云: “但这座炉子能。” “留下来,做这石景山的总工程师。我要带你造一个……你书里都没写过的,新世界。”

宋应星愣住了。他看着那座雄伟的高炉,看着眼前这个年轻官员眼中燃烧的野火。 他感到体内的血液在沸腾。 “敢问大人……这炉子,能造什么?”

李苏笑了。他看向北方,那是辽东的方向。 “它能造枪,能造炮,能造让大明军队横扫天下的钢铁脊梁。”

“长庚兄,来帮我一把。咱们一起,给这乱世……立个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