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巨匠 > 第58章 祖宗家法与吃人的“清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章 祖宗家法与吃人的“清流”

天启三年,三月十五。京师,皇极殿。

今日的大朝会,气氛沉闷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殿外的铜鹤香炉里吐出的烟雾,在阴沉的天色下显得格外缭绕不清,正如这大明朝局,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工部尚书、太子太保李苏,今日站在了武官班列的首位。他神色肃穆,袖中揣着那份足以引发地震的奏疏——《请开海禁疏》。

随着纠仪御史的一声鞭响,朝会开始。 李苏缓步出列,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汇报工程进度,而是呈上了一道奏本,声音沉稳,回荡在大殿之上: “臣李苏,有本奏。” “如今辽东虽定,但国库空虚,民生凋敝。臣闻泰西诸国,以海为田,岁入千万。大明坐拥万里海疆,却片板不得下海,致使海利尽归私门,国库日见干涸。” “臣恳请陛下,废除海禁,设天津、宁波、泉州三市舶司,组建皇家舰队,通商万国,以充内帑,以济苍生!”

“轰!” 虽然百官早已通过通政司的风声听到了一二,但当李苏真的在金殿上说出“废除海禁”四个字时,依然像是一颗炸雷落地。

短暂的死寂后,是一片哗然。 紧接着,一名身穿绯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他是都察院左都御史,赵南星。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士林清流的泰山北斗,平日里连魏忠贤都要让他三分。

赵南星跪在御道中央,摘下乌纱帽,放在一旁,然后重重地磕了一个头,额头触地,发出“咚”的一声巨响: “陛下!不可啊!” “太祖高皇帝定下祖制:‘片板不得下海’!这是为了防备倭寇,为了保我大明江山永固!这是铁律,是家法!李苏妄言开海,名为富国,实为祸国!此乃引狼入室之举!”

赵南星抬起头,老泪纵横,手指颤抖地指着李苏,仿佛在指着一个千古罪人: “一开海禁,倭寇必至,海疆必乱!到时候生灵涂炭,谁担得起这个罪责?” “且古语有云:‘不与民争利’。朝廷若是下海经商,那是与贩夫走卒争利,有失天朝体统啊陛下!”

这番话,站在了道德和祖制的制高点上,压迫感十足。

“臣附议!” “臣附议!” 哗啦啦,大殿上跪倒了一大片文官。哪怕平时互有嫌隙的派系,在“维护祖制”和“不与民争利”的大旗下,竟然空前团结。 他们中有些人是真的迂腐,但这更多的人背后,站着的是东南沿海那些垄断了走私暴利的豪族。

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手里攥着玉带,显得有些局促。 他想赚钱,但他更怕背上“不孝子孙”的骂名。而且“不与民争利”这顶帽子扣下来,让他这个皇帝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李爱卿……”朱由校看向李苏,语气有些动摇,“众卿所言,似乎……也有道理?若是真的引来倭寇……”

李苏没有慌张。 他冷眼看着跪在地上的赵南星,看着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清流。 他知道,讲道理是讲不通的。要赢,就得撕开他们的面具。

“陛下。” 李苏并没有直接辩驳,而是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 “赵大人说‘不与民争利’。敢问赵大人,这‘民’,指的是谁?” “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是边关流血牺牲的军户?还是那些家财万贯、拥有百艘海船、却一文钱税都不交的江南豪族?”

赵南星脸色一变:“你……你休要顾左右而言他!海禁乃是……”

“乃是你们的财路!” 李苏突然厉声喝道,声音如金石撞击,震得大殿嗡嗡作响。 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本厚厚的账册。 那是他在扬州抄家时,从大盐商黄万贯的密室墙缝里抠出来的。

“陛下!臣在扬州查阅了盐商黄万贯的私账。” 李苏翻开账册,高高举起: “仅天启元年六月,黄家就有十艘海船往来日本长崎,运出生丝五千斤、瓷器三千件,换回白银二十万两!途中遇海盗,那是称兄道弟,把酒言欢!” “而在这些船队的背后,打点的银子,流向了京城不少大人的府邸!”

李苏转身,目光如刀,扫视群臣: “这就是你们口中的海禁?” “禁的是朝廷的税收!禁的是守法百姓的活路!却不禁你们这些豪族势要的走私船!” “你们口口声声防备倭寇,实际上,你们自己就是最大的倭寇!”

“放肆!” 一名礼部侍郎跳了起来,指着李苏大骂,“李苏!你这是含血喷人!你这是要绝天下读书人的望!陛下,此贼不杀,国无宁日!”

双方剑拔弩张,大殿内乱成一团。 朱由校看着手中的账册抄本,脸色阴晴不定。虽然李苏的话让他心里有了底,但面对满朝文武的死谏,他依然不敢轻易下旨废除祖制。 他需要一个更硬的理由,一个能彻底堵住这帮人嘴巴的铁证。

“退朝!” 朱由校烦躁地挥了挥手,“此事……再议。”

李苏看着那些文官得意洋洋退去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知道,光靠嘴是赢不了的。 这帮人既然敢在朝堂上围攻,私底下就一定会有更脏的手段。 真正的胜负,不在金殿,而在天津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