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生活玄学实录 > 第58章 外应是什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祥瑞居内茶香袅袅。阿祥正收拾着茶具,那位之前提出要请教“外应”学问的林女士便如约而至。她今天穿着一身素雅的棉麻长裙,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阿祥师傅,上次您提到‘外应’,我回去想了好久,觉得这门学问真是太奇妙了。”林女士坐下后,迫不及待地打开笔记本,“您能再详细讲讲,这‘外应’到底是什么吗?普通人又该怎么在生活里留意和运用呢?”

阿祥为她斟上一杯温热的普洱,神色平和地开始讲解:“林女士,我们不必把它想得过于玄奥。所谓‘外应’,简单说,就是当我们心里正想着某件事、正要做一个决定,或者有人来问事的时候,周围环境里突然发生的、能让我们心里‘咯噔’一下的细微变化或现象。古人认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外界的事物会与我们心中所想的事情产生某种呼应,从而给我们一些提示。”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你正在犹豫要不要投资一个项目,这时桌上的杯子突然被碰倒,水洒了出来。这个‘打破东西’的象,在传统外应学里,就可能是一种‘破象’,提示你正在筹划的这件事或许存在漏洞,需要更加谨慎。反过来,如果你在纠结时,窗外突然传来一阵欢快的鸟鸣声或者人们的笑声,这往往又被视作积极的信号,暗示事情可以向前推进。”

林女士一边飞快地记录,一边追问:“也就是说,这些外应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在发生的?”

“是的。”阿祥肯定道,“但它有几个关键要点。首先,外应通常发生在你‘起心动念’的那一瞬间。你心里没事的时候,窗户碎了可能也只是个意外;但你心里正有重要决断时,哪怕只是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可能值得留意。其次,外应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自己疑神疑鬼。如果看什么都像外应,那日子就没法过了。它更像是一种灵感的触发,需要的是敏锐的观察和当下的直觉。”

为了能让林女士有更直观的理解,阿祥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外应”类型与解读思路:

? 破象:突然打破碗、杯等物品。多预示事情可能存在波折或破裂的风险,需三思而行。

? 应象:决定做某事时电话突然响起。最好接听,这被视为一种“应数”,若不理会则可能暗示事情会告吹。

? 助象:忧虑时听见救护车、警车的鸣笛声。这并非凶兆,反而往往代表“有救”,可能会有贵人相助。

? 吵象:做决定时听到争吵声。这通常是不和的征兆,提示所谋划之事可能不顺,暂时按兵不动为妙。

? 阻象:喝水突然呛到、路上连续遇到红灯或堵车。这表示事情推进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阻碍,需要更多耐心。

? 空象:想抽烟时发现烟盒是空的、笔没水了。这提示要小心“假象”,可能事情表面光鲜但内里不足,需防被骗。

? 断象:梳头时梳齿折断、琴弦突然崩断。这常暗示合作事项容易出现分歧,有人事上的“不和”之象。

“当然,”阿祥强调,“这些归类只是提供一种参考视角,绝不能刻板地对号入座。更重要的是结合你当时的心念和具体情境去感受。它的核心是训练我们对环境的觉察力,以及理解万事万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林女士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明白了,阿祥师傅。这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教我们更细心地去观察和感知周围世界传递给我们的微妙信息,从而帮助决策,而不是用来迷信和恐惧的。”

“正是这个道理。”阿祥赞许地点头,“能够理解到这一层,说明你已经把握了‘外应’这门学问在现代生活中最核心的价值——它是一门关于‘觉察’与‘提示’的学问,目的是让我们更清醒地生活,而不是被预兆捆绑。”

茶壶见底,讲解也接近尾声。林女士心满意足地合上笔记本,真诚地向阿祥道谢。在她即将起身离开时,她像是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转过身,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问道:“阿祥师傅,谢谢您今天教我‘外应’。这让我想到另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能从外界得到这些‘提示’,那有没有可能……通过某些方法,不仅仅是预测,而是去……‘改善’或者‘引导’一些事情的发展呢?民间是不是真的存在那种……可以‘改命’的秘法?”

阿祥看着林女士眼中混合着好奇与谨慎的光芒,没有立即回答。他沉默地斟了一杯新茶,氤氲的热气在两人之间缓缓上升。

片刻后,他才沉稳地开口:“这是一个很深,也很需要慎重对待的话题。民间确实流传着各种各样关于调整运势、改善人生的思路和方法,有些甚至被称为‘改命秘法’。但这里面,有真知,也有大量的误区,更需要正确的心态来理解。”

他顿了顿,看到林女士听得极其专注,便继续说道:“这样吧,如果你真的感兴趣,下次你可以再来。我们可以专门聊聊这些所谓的‘改命秘法’,它们背后的原理可能是什么,以及一个普通人,在遵纪守法和恪守道德的前提下,可以如何理解并实践那些真正具有积极意义的‘改命’之道。”

“太好了!我一定来!”林女士眼中闪过兴奋的光,再次郑重道谢后,方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