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生活玄学实录 > 第78章 道医的渊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阿祥穿过昏暗的楼道,还没进门就听见屋里传来女人的呻吟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慌慌张张迎出来,手心全是汗:阿祥师傅,我老婆这头痛病折腾半年了,医院查不出毛病,止痛药越吃越没效……

卧室里,女人蜷缩在床上,手指死死掐着太阳穴。阿祥没急着把脉,先观察她枕头的位置——正对着窗口,夜风直吹后脑。最近是不是容易惊醒,天亮前痛得更厉害?男人连连点头:就像有个闹钟,每天三四点准时痛醒!

阿祥打开随身布包,取出一套磨得发亮的牛角罐。这是道医的法子,和普通中医不太一样。他点燃棉球在罐里一晃,趁热扣在女人颈后,道医讲究形神兼治,既调气血,也安心神。

------

道医的渊源与特点

阿祥一边起罐,一边给夫妻俩解释:道医不是宗教,而是源自上古的医学流派,比中医出现更早。它的理论根基是《道德经》的‘道’和《黄帝内经》的医理,讲究医道同源。像黄帝、岐伯这些医家祖师,其实也是道家思想的实践者。

罐痕紫黑,阿祥眉头微皱:现代中医侧重‘标本兼治’,而道医更注重形神兼治。比如头痛,中医可能辨风寒或肝阳上亢,道医还会考虑情志、作息甚至居住环境的影响。他指着窗外晾衣杆上挂的厚重被子,卧室过潮,加上风口直吹,容易让寒湿入侵。长期如此,不仅气血不通,还会耗伤阳气。

------

道医的三大治疗层面

阿祥取出一包艾条,点燃后悬在女人百会穴上方缓缓旋转:道医治病分三个层面。第一层是形治,比如现在用的艾灸、拔罐,和中医类似。第二层是养生,包括导引术(类似气功)、呼吸调息、内丹修炼等,这是道医的特色。第三层是神治,涉及情志调理、品德修养等。

艾草烟袅袅升起,女人紧绷的肩膀渐渐松弛。阿祥对男人说:你妻子长期熬夜照看孩子,又担心房贷,这叫‘神劳伤血’。道医认为,七情过极会损伤脏腑——忧思伤脾,焦虑伤肝,肝血不足则头痛。

------

道医与中医的实操区别

比如这艾灸,阿祥移动艾条沿膀胱经走向温灸,普通中医可能更注重穴位精准,道医则强调‘以意引气’,施治者要心静神凝,体会患者的气血流动。他又取出一套砭石,沿脊柱两侧轻轻刮拭:刮痧在中医里清热祛瘀,道医却视其为‘疏通天地人三才之气’的通道。

半小时后,女人呼吸变得平稳,自己撑着手坐起来:脑袋里那根弦终于松了……阿祥写了个食疗方子:天麻炖鸽子,另加五味子三钱安神。并叮嘱将床位挪离窗口,在枕下放个茉莉花茶包助眠。

------

日常可用的道医智慧

阿祥收拾工具时,对夫妻俩总结了几条普通人能用的道医原则:

1. 顺应自然:起居作息尽量符合自然规律,避免熬夜。

2. 调和情志: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

3. 简单导引:每天清晨可深呼吸后轻轻叩齿咽津,有助于固肾生津。

4. 环境调整:注意居住环境的舒适度,避免风寒湿气直接侵袭。

女人仔细记下,感叹道:原来睡觉方位、心情好坏,都算治病的一部分。

------

三天后,男人提着一篮土鸡蛋来祥瑞堂道谢:她这半年都没睡过整觉,现在能一觉到天亮了!阿祥提醒他:道医重在治本,接下来要养成早睡的习惯,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引火归元。

正要送客,门口慌慌张张冲进一个穿校服的女孩:师傅,我妈妈……她突然说不了话了!女孩带着哭腔,她今早去给祖坟除草,回来就喉咙发紧,现在只能比划手势!

阿祥抓起布包:带我去看看。这种情况,可能是外感邪气,也可能是急症,得用道医的‘望神’法先辨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