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上午,赵成带着一位神情焦虑的中年女子来到祥瑞堂。女子姓王,是赵成的同事,儿子明年就要高考,最近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不理想。
“阿祥师傅,我儿子学习挺用功的,就是记不住东西。”王女士忧心忡忡地说,“上次赵哥家装修,听他说您懂得很多民间方法,不知道有没有帮助孩子读书聪明的秘法?”
阿祥请二人坐下,泡了壶石菖蒲茶。淡淡的草药香在店里弥漫开来。
“民间确实有一些帮助读书的方法,主要是从安神、补脑、开窍三个方面入手。”阿祥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我先说几个传统的方子,你们记一下。”
第一个是“孔圣枕中丹”,这个方子出自《千金方》,由龟板、龙骨、远志、石菖蒲四味药组成,各等分研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一钱,温酒送下,一日三次。阿祥特别说明:“这个方子适合读书易忘的人,但现代人用,可以把酒调改成温水送服。”
第二个是“读书丸”,源自明代医家孙一奎的《赤水玄珠》。方中有石菖蒲、远志、菟丝子各一两,地骨皮二两,生地黄、五味子、川芎各一两。阿祥解释道:“石菖蒲能开窍醒神,远志安神益智,两药配合是很多益智方的基础。地骨皮清虚热,特别适合经常熬夜读书的学生。”
第三个简便方是“朱子读书方”,用败龟板、龙骨研末,远志和石菖蒲各等分,制成蜜丸。阿祥提醒道:“这些方子中的龟板现在多用其他药物替代,因为野生动物保护的原因,不建议使用真正的龟板。”
见王女士认真记录,阿祥继续介绍更简便的方法:“如果不想服用药物,也可以单用石菖蒲。古籍记载石菖蒲能‘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可以将石菖蒲放在书桌附近,闻其香气,也有助提神醒脑。”
“除了这些方子,读书方法本身也很重要。”阿祥讲起古人的读书智慧,“明代张溥有‘七录七焚’法:读一篇好文章,先手抄一遍,朗读后烧掉;再抄、再读、再焚,重复七次。这样一篇文章就深深印在脑海里了。”
王女士疑惑地问:“阿祥师傅,这些老方子真的有用吗?不是说聪明靠天赋吗?”
阿祥微微一笑:“人的智慧确实需要天分加勤奋。这些方法是从医学角度帮助改善记忆,好比身体虚弱需要进补,脑力不足也可以适当调养。现代研究也发现,石菖蒲中的挥发油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他举了个例子:“去年有个高三学生,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了石菖蒲和远志组成的方剂,配合科学的学习方法,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关键是要心肾同调,劳逸结合。”
“那我该选哪个方子呢?”王女士问。
阿祥建议:“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在孩子书房放盆石菖蒲,读书累了闻闻它的香气。饮食上多吃黑芝麻、核桃等补脑食物。如果效果不明显,再考虑其他方法。”
王女士认真记下每一个细节,神色轻松了许多:“谢谢阿祥师傅,我这就去准备。对了...”她略显尴尬地压低声音,“我先生晚上打呼噜特别厉害,吵得孩子睡不好觉,民间有没有什么办法?”
阿祥点点头:“打呼噜确实影响家人休息。民间有一些简单的缓解方法,比如调整睡姿、用花椒水等。下次你可以详细跟我说说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