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过去一周后,周远站在沙盘前,手指沿着规划中的线路缓慢移动。这条被命名为天脊线的特高压输电线路,将从青海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向东延伸,跨越八百公里高原山地,最终接入国家电网主网。
3号到7号塔之间需要重新勘测。周远对围在沙盘旁的团队说,冻土层变化比预期复杂,原有设计可能需要调整。
林涛迅速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着,而王铁军则皱着眉头盯着沙盘上的一个小红旗标记:周工,那个标记是怎么回事?
周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是环保部门最新标注的藏羚羊迁徙通道。每年春季,成千上万的藏羚羊会从那里经过。
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张明大步走进来,脸色异常严肃:出事了。环保组织在7号工地拉横幅抗议,说我们的线路会切断藏羚羊迁徙路线,已经联系了媒体。
周远心头一紧。7号工地正是他暴风雪中救人的地方,也是线路上的关键节点。
我亲自去看看。周远抓起外套。
等等。张明拦住他,省环保厅的人也来了,要求暂停7号至9号工地的施工,重新评估环境影响。这事已经惊动了公司总部。
周远深吸一口气:给我三天时间。如果现有线路确实对藏羚羊迁徙有重大影响,我会提出修改方案。
张明盯着他看了几秒,终于点头:三天。但记住,周远,任何线路修改都意味着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董事会那边...不会高兴的。
越野车颠簸着驶向7号工地,周远透过车窗看到远处的山坡上已经支起了几顶彩色帐篷,横幅上保护藏羚羊家园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听说领头的是个藏族姑娘,林涛一边开车一边说,对高原生态非常了解,引用了大量科学数据,连环保厅的专家都不得不重视她的意见。
周远心中一动:她叫什么名字?
好像叫卓玛...等等,不就是带您参观村子的那个...
车还没停稳,周远就看到了卓玛。她穿着传统藏袍,站在一群环保志愿者前面,正对着摄像机讲述着什么。阳光照在她轮廓分明的脸上,给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周远下车时,卓玛也看到了他。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接,卓玛微微点头,然后继续她的发言。
...这片草原是藏羚羊迁徙的关键通道,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如果在这里建设高压电塔和线路,将永久改变它们的迁徙模式,对这个濒危物种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周远静静地站在人群外围听着。卓玛的普通话比上次见面时流利了许多,言辞间引用了大量生态学研究数据,显然做了充分准备。
发言结束后,媒体记者和环保厅官员开始讨论。周远趁机走向卓玛。
没想到再次见面是这样的场合。周远轻声说。
卓玛转身,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周工程师,我没有选择。你们改变线路规划后,正好横穿藏羚羊的生命线
改变规划?周远一愣,我们一直按最初批准的路线施工。
卓玛从背包里取出一份地图展开:这是你们三个月前提交的环保评估报告中的线路,而这是实际施工的线路。她的手指点着两处明显不同的地方,你们为了避开一段复杂地形,向西偏移了2.3公里,正好穿过迁徙通道的核心区。
周远仔细对比地图,额头渐渐渗出冷汗。确实,施工线路与批准线路存在差异,而这个决定是他在遇到一段难以攻克的地质断层后做出的。
我当时认为这点偏移在允许范围内...周远喃喃道。
对你们来说是一点偏移,对藏羚羊却是生死攸关。卓玛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有力,它们遵循的是千年不变的基因记忆,不会因为人类的电线而改变路线。
周远望着远处起伏的草原,想象着春季成千上万只藏羚羊奔腾而过的壮观景象。作为一名工程师,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征服自然,却很少考虑如何与自然共存。
给我三天时间。周远突然说,我会提出一个新的方案。
卓玛惊讶地看着他:你愿意重新考虑线路?
不全是。周远的目光变得坚定,我需要找到既能保证电力输送,又能保护藏羚羊的方法。这很难,但值得尝试。
卓玛沉默片刻,伸出手:三天。但如果没有令人信服的方案,我们会继续抗议,直到工程停工。
回到指挥部,周远立即召集技术团队紧急会议。当他说明情况后,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改线路?现在?王铁军拍案而起,周工,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所有已完成的基础都要废弃,新线路需要重新勘测、设计、审批...至少延误半年工期!
而且成本会翻倍。财务主管补充道,董事会绝不会批准。
周远平静地等大家发泄完,才开口:我没说要完全放弃现有线路。我在想...能否在藏羚羊迁徙通道处采取特殊设计,既保留线路,又不阻断迁徙?
你是说...建一座桥?林涛若有所思。
不完全是。周远走到白板前开始画草图,我们可以将这一段线路地下化,或者架得足够高,地面留出足够宽的通道...
地下化在冻土区几乎不可能。王铁军摇头,而高架线路的成本...
还有一种可能。周远继续画着,在关键区域设计一种特殊的塔基结构,让塔与塔之间的空间形成,同时保证线路的平直度...
讨论持续到深夜。各种方案被提出又被否决,咖啡杯堆满了废纸篓。凌晨两点,大多数人已经疲惫不堪,周远却越来越清醒。
大家先休息吧。他终于说,明天继续。
人群散去后,周远独自留在会议室,盯着满墙的草图和计算式。他需要一种突破性的思路,一种能够平衡工程需求与生态保护的设计...
还没想到办法?
轻柔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周远转头,看到卓玛站在那里,月光透过窗户在她身上洒下一片银辉。
你怎么进来的?周远惊讶地问。
卓玛微微一笑:警卫认识我。我说有重要事情要和你谈。她走到白板前,审视着那些草图,你在尝试结合工程与生态需求。
是的,但每个方案都有致命缺陷。周远揉了揉酸痛的眼睛,地下化会破坏冻土稳定性;高架线路成本太高;分段设计又会影响电力传输效率...
卓玛静静地听他说完,然后从随身携带的布袋里取出一个小木盒:这是我爷爷留下的。他曾经是这一带最好的牧人,了解草原上每一种生灵的习性。
她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但表面刻满了精细的纹路。
这是...藏羚羊的迁徙路线?周远接过石头,辨认出那些纹路形成的网络。
卓玛点头:爷爷用一辈子时间记录下来的。你看这些交叉点,她指着几处纹路交汇的地方,藏羚羊并非固定一条路线,而是在几个关键节点可以选择不同路径。
周远猛地抬头:你是说,如果我们保护好几个关键节点,藏羚羊可以自行调整具体路线?
就像你们改变线路避开地质断层一样。卓玛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生灵也懂得适应,只要不破坏最核心的记忆点
周远感到一阵电流般的灵感穿过全身。他迅速翻出一张新图纸,开始狂草般地画起来。
如果这样...在这里保留原始地貌...在这里设计高架...关键节点完全避开...他的笔在纸上飞舞,卓玛,你爷爷还记录了哪些关键节点?
两人工作到东方泛白。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时,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已经成形——不是完全改变线路,而是在七个最关键的位置采取特殊设计:有的地方线路入地,有的地方架高,还有的地方采用创新的生态塔设计,将输电塔本身变成藏羚羊可以穿过的结构。
这比完全改线节省至少40%成本,工期延误不超过一个月。周远的声音因疲惫而嘶哑,但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而且能保护80%的关键迁徙节点。
卓玛仔细查看着方案:藏羚羊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如果保留这些核心节点,它们确实可以调整具体路线。她抬头看着周远,这是我见过的最用心的工程方案。
周远突然意识到两人靠得很近,能闻到卓玛发间淡淡的酥油茶香气。他急忙后退一步,却不小心碰翻了咖啡杯。
对不起,我太累了...他手忙脚乱地擦拭。
卓玛轻笑出声:工程师也会紧张?
面对环保抗议时比较紧张。周远半开玩笑地说,然后正色道,卓玛,谢谢你。不只是为了这个方案,还有...让我看到了工程的另一面。
卓玛的表情也变得严肃:周远,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拼命保护这片草原吗?
周远摇头。
我父亲曾经是筑路工人,参与了青藏铁路的建设。卓玛的目光投向远方,他为此骄傲,但也亲眼看到一些草场因不当施工而退化。临终前他对我说,发展不可避免,但要有智慧,要尊重这片土地千年来养育我们的方式
周远不知该如何回应。他想起自己选择工程专业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技术创新,更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但在追逐效率和突破的过程中,他似乎忘记了某些更本质的东西。
我会尽全力推动这个方案通过。他最终说道。
三天后,省环保厅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周远站在投影屏前,详细介绍着生态适应性线路设计方案。台下坐着环保厅官员、公司高管、媒体记者,以及卓玛带领的环保组织成员。
...通过这种创新设计,我们能够在保证电力输送效率的前提下,保留藏羚羊迁徙的关键通道。周远切换到一张3d模拟图,生态塔的设计细节,塔基间距经过精确计算,确保藏羚羊群能够安全通过...
演示结束后,会议室里爆发出掌声——甚至包括几位环保组织成员。环保厅的专家们交头接耳讨论着,不时点头。
周工程师的方案很有创意。环保厅的一位资深专家最终发言,当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评估具体实施细节,但原则上,这种兼顾工程与生态的思路值得肯定。
公司副总则表情复杂:技术上很出色,但成本和工期...
比完全改线节省42%的成本,工期延误28天。周远迅速回应,而且,这将成为一个示范性项目,对公司声誉和未来在生态敏感地区的项目投标都有积极影响。
会议持续了四个小时。最终,环保厅原则上同意了新方案,但要求增加三个监测点,并允许环保组织参与施工监督。
走出会议室,周远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轻松。夕阳西下,将整个城市染成金色。他意外地发现卓玛在门口等他。
恭喜,周工程师。卓玛微笑着说,你创造了一个奇迹。
周远摇头:这是团队的成果,也有你的功劳。对了,你怎么说服你的组织接受这个折中方案的?
我告诉他们,真正的环保不是阻止一切发展,而是引导发展以更智慧的方式进行。卓玛望向远方的雪山,就像我父亲说的,要有智慧地平衡。
两人并肩走在夕阳下的街道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
接下来你会很忙吧?卓玛问。
嗯,新方案需要大量细节设计。周远点头,然后犹豫了一下,不过...等方案稳定下来,我想再去拜访你的村子。有些关于高原生态的问题,还想请教你...和你爷爷的记录。
卓玛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随时欢迎。不过要快,再过一个月,我就要带考察队去可可西里追踪藏羚羊迁徙了。
我会在那之前去的。周远不假思索地说,然后为自己的急切感到有些尴尬。
分别时,卓玛突然转身:周远,你和其他工程师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你愿意倾听这片土地的声音。她的身影融入了人群中,声音却清晰地传来,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周远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街角。他想起自己曾经引以为傲的那些技术创新,想起德国教授实验室里的先进设备,想起专利证书上的烫金大字...但此刻,最让他感到成就感的,却是一块刻满纹路的石头,和一个藏族姑娘的认可。
回到办公室,周远发现桌上多了一个小包裹。打开后,他看到一块与卓玛那块相似的石头,上面刻着精细的纹路——但这次是输电线路与藏羚羊迁徙路线的叠加图。石头上还放着一张纸条:
工程与生态,本可以和谐共存。——卓玛
周远小心地将石头放在办公桌最显眼的位置。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当他面临困难抉择时,这块石头都会提醒他,真正的工程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征服自然,更在于理解与共生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