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暮色漫过青瓦檐角时,林小满终于踩着吱呀作响的旧自行车,停在了巷口那棵老槐树下。车筐里的搪瓷缸晃出细碎声响,缸沿还沾着今早从镇上早点铺带回来的芝麻——那是奶奶总念叨的甜豆浆,她特地绕了两里路去买。

巷子里的风裹着槐花香,混着隔壁王婶家煤炉飘出的饭菜香,往鼻息里钻。林小满支好车,抬手拍了拍车座上的灰,目光不自觉飘向巷尾那扇朱漆斑驳的木门。门楣上挂着的旧铜铃早没了声响,门框边还留着两道浅浅的刻痕——那是她和阿栀小时候比身高的记号,最高一道划在她十二岁那年的夏天,之后就再没添过新的。

她攥了攥手里的布包,脚步放轻往巷里走。青石板路被雨水浸得发深,每一步踩下去,都像踩在记忆的软处。路过李爷爷家的窗台时,果然看见老人正坐在藤椅上择菜,竹篮里的青菜水灵灵的,和二十年前一模一样。“小满回来啦?”李爷爷抬眼看见她,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手里的动作没停,“你奶奶上午还站在门口望呢,说你今天该到了。”

“哎,刚到。”林小满笑着应下,脚步顿了顿,“李爷爷,您还记得阿栀不?小时候总跟在我身后……”话没说完,她自己先顿住了——阿栀走的那年,李爷爷的记性就不太好了,怕是早记不清巷子里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

果然,李爷爷愣了愣,随即含糊点头:“记得,记得,那丫头乖得很,总帮你奶奶递柴火。”林小满没再往下说,只弯着腰帮他把掉在地上的青菜捡起来,又说了两句家常,才继续往家走。

奶奶果然坐在院门口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半只没纳完的鞋底,线轴还缠在手指上。看见林小满,她眼睛一下子红了,却没起身,只颤着声说:“回来啦?路上累不累?我把你房间的被子晒过了,暖烘烘的。”

林小满快步走过去,蹲在奶奶身边,把布包里的东西一一掏出来:“不累,我买了您爱吃的芝麻糕,还有镇上那家的酱菜,您以前总说下饭。”她边说边帮奶奶把缠在手上的线理顺,指尖触到奶奶手背皱巴巴的皮肤,像摸到了晒透的老树皮——小时候她总嫌奶奶的手粗糙,拉着阿栀的手躲在门后笑,如今再碰,却只觉得心疼。

“买这些干啥,家里啥都有。”奶奶嘴上嗔怪,手却攥着芝麻糕的纸包不肯放,目光扫过林小满的脸,突然叹了口气,“你阿栀妹子……要是还在,今年也该跟你一样,回来看我了。”

林小满的心猛地一沉。她抬头望向院子里那棵石榴树,枝桠上还挂着两个干瘪的石榴——那是阿栀走的前一年,她们一起摘剩下的,奶奶舍不得扔,就一直挂在那儿,风吹日晒的,倒成了院里的一道旧景。

“那年夏天多热啊,”奶奶的声音飘得远了些,“你俩非要在石榴树下跳皮筋,阿栀穿个粉裙子,转着圈跑,裙摆飘得像小蝴蝶。后来下大雨,你俩躲在屋檐下,她还说要跟你做一辈子邻居,永远不分开……”

林小满的眼眶热了。她记得清清楚楚,那天的雨下得特别急,青瓦上的水流成了线,她和阿栀挤在门帘后,听着雨打石榴叶的声响,阿栀攥着她的手说:“小满姐,等我长大了,就嫁在这条巷子里,天天跟你一起摘石榴、吃甜豆浆。”可谁也没料到,那年秋天,阿栀的爸妈要去外地打工,非要把她带走。走的那天早上,阿栀偷偷跑来找她,塞给她一只绣着小石榴的香包,说:“小满姐,我会回来的,等石榴再结果的时候,我就回来找你。”

她等了一年又一年,巷子里的石榴树结了又落,阿栀却再也没回来。后来还是听王婶说,阿栀去外地没两年,就生了场重病,没熬过去……那天她躲在石榴树下哭了一下午,奶奶没劝她,就站在门口,默默递了块帕子。

“奶奶,”林小满吸了吸鼻子,把脸埋在奶奶的膝盖上,像小时候受了委屈那样,“我昨天做梦,梦见阿栀了。她还扎着羊角辫,拉着我去槐树下捡槐花,说要给您做槐花糕……”

“傻孩子,”奶奶轻轻拍着她的背,声音也带着颤,“阿栀在那边,肯定也想着咱们呢。你看这巷子,还是老样子,她要是回来,一准能找着家。”

暮色越来越浓,巷子里的灯次第亮了起来,昏黄的光透过窗棂,洒在青石板路上,拉出长长的影子。王婶家的饭菜香更浓了,还夹杂着孩子们的嬉闹声——像极了二十年前的夏天,她和阿栀追着跑着,笑声撞在青瓦上,又弹回来,落在巷口的老槐树下。

林小满站起身,扶着奶奶往屋里走。路过院门口时,她回头望了眼巷尾,仿佛还能看见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踮着脚往这边望,手里攥着刚捡的槐花,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她知道,有些时光走了就不会回来,但青瓦巷里的风、老槐树下的香、还有藏在记忆里的人,会永远留在这儿,等着她每次回来,再听一遍那些没讲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