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再造大宋:我在靖康玩职场权谋 > 第220章 陛下的新课题:钢铁巨龙与黑金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0章 陛下的新课题:钢铁巨龙与黑金之路

赵桓指尖摩挲着奏疏上“南方无煤”四字,只觉此语如同一根淬寒利针,不偏不倚刺破他数月苦心擘画的宏伟工业蓝图,心头骤然一沉。这四字虽简,却似有千钧之力,瞬间让大宋工业化的畅想蒙上一层阴影。

蒸汽机堪称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轰鸣间可迸发撼动时代的磅礴之力;而乌黑发亮的煤炭,便是驱动这台引擎运转的根本命脉,无煤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不能保障充足廉价的煤炭供应,他心中铁甲舰队驰骋海洋、铁路纵横阡陌、工厂机器轰鸣的构想,终究只是镜花水月的空中楼阁。

大宋的煤炭资源,历来主产于北方诸路,尤以刚刚从金人手中收复的幽云十六州、河东等地储量最为丰富,且开采技艺已趋成熟。这些沉睡地下的“黑金”,正是支撑工业化的基石所在。

可难题接踵而至:如何将北方产地的“黑金”,源源不断、高效低成本地输往南方的泉州、广州等港口重镇,送达那些正待扩建的造船厂,以及规划中即将落地的各类工厂之中?

单靠人力肩挑背扛?效率低下且损耗巨大。依赖畜力车运?长途跋涉成本高昂。指望漕运水路?沿途关卡重重且受季节气候制约。

这些传统运输方式,要么速度太慢,难以满足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要么成本太高,会直接吞噬工业化带来的微薄利润,皆非长久之计!

赵桓缓步走到殿墙悬挂的巨幅舆图前,指尖无意识划过舆图上的山川河流。目光自北方煤炭主产地太原起始,一路南移,掠过奔腾黄河、浩荡长江,最终牢牢定格在东南绵延的海岸线上,眸中闪过一丝深沉的沉思与果决的决断。

就在这一瞬,一个既颠覆时代认知又尽显宏伟气魄的计划,如同惊雷般在他脑海中轰然炸开,让他呼吸都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来人!

新晋受封“格物伯”的宋应星接到传召时,正在格物院与工匠们研讨蒸汽机的改良之法,听闻陛下急召,当即放下手中图纸,随内侍快步入宫。此时的他,早已褪去了初入朝堂时的忐忑拘谨,取而代之的是对未知科学领域近乎狂热的探索热忱。

臣,参见陛下。

“宋爱卿,平身。”赵桓并未过多寒暄,开门见山般伸手指向舆图上南北横贯的区域,“朕今日召你前来,是要予你及格物院一道新的课题,一道关乎大宋国运的课题。”

朕要你设计一物。

“此物需以精铁锻造成轨,铺设于地面之上,再以朕亲自参与改良的‘大宋二号’蒸汽机作为核心驱动力,替代传统畜力。”

“它需具备惊人的运载能力,单次至少能拉动上百万斤的货物,且行驶速度要远超当前任何运输工具,力争实现日行千里的目标!”

“朕要它像一条通体由钢铁铸就的巨龙,蜿蜒穿梭于大宋疆域,将北方的资源与南方的产业紧密连结,让天下物资畅行无阻!”

宋应星顺着皇帝手指方向望去,“铁轨”“蒸汽机驱动”“日行千里”等词汇接连涌入脑海,他的大脑瞬间一片空白,仿佛被惊雷劈中!以铁铺轨?用蒸汽机拉载货物?这等闻所未闻的构想,早已远超他毕生认知极限,堪称前所未闻的神话异闻、匪夷所思的天方夜谭!

陛下……此……此恐怕……宋应星声音已然发颤。

“恐其难以实现,是吧?”赵桓见状轻笑出声,语气中带着几分了然与笃定,“当初研制蒸汽机时,格物院上下亦觉困难重重;后来造盖伦战船,众臣也纷纷上书言其不易。可如今再看,蒸汽机已能稳定运转,盖伦船亦能扬帆出海,不都一一成为现实了吗?”

他转身走到书案前,从堆积的卷宗中取出一册厚厚的图册,那是他连日来熬夜亲手绘制而成,封皮上还带着淡淡的墨香。赵桓将图册递向宋应星,眼神中满是期许。

“此册之中,记载着朕对这条‘钢铁巨龙’的若干……尚不成熟的构想与设计思路,你且拿去与格物院的同仁们一同参详。”

宋应星定了定神,颤抖着双手接过图册,指尖因激动而微微泛白。他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翻开了首卷的封页。

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映入眼帘。

——《铁路纲要》!

图册之内,铁轨截面结构图、枕木铺设间距与固定之法、转向架机械原理、车钩连接方式乃至制动系统设计草图皆清晰明了……其设计精巧绝伦、理念超前前卫,再度让宋应星目眩神迷,仿佛打开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不由得如痴如醉。

“陛下……此物若能成功造就,何止是解决煤炭运输难题!届时军粮调运、兵员输送、商货流通……皆可事半功倍,天下之大,再无地域阻隔之远!此乃……足以改变国运的经天纬地之伟功啊!”宋应星激动得浑身战栗,声音都带着抑制不住的颤抖。

“伟功虽好,却需海量银钱堆砌。”赵桓脸上笑容渐敛,目光转为深邃凝重,“修筑这条贯通南北的‘铁路’,所需银钱、钢铁、人力加起来是天文数字,初步估算,花费或将超平定金国之战十倍有余!”

国库,无力支撑。

那……那当如何是好?宋应星心头瞬间冰凉。

赵桓却缓缓勾起一抹神秘的笑容,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他迈步走到御案前,从抽屉中取出一份密封的奏折,抬手掷到宋应星面前的案几上。

阅之。

宋应星心中满是疑惑,依言启开封印,只见里面是皇城司呈递的密报,封面标注着“绝密”二字,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密报的核心内容,正是关于江南及东南沿海一带那些富可敌国的海商、盐商与丝绸商的详细资产评估,每一项都记录得细致入微。

密报之上,每一个商贾的姓名后面,都缀着一串长得令人心惊肉跳的财富数字,看得人眼花缭乱。

田产阡陌纵横,船队规模庞大,店铺遍布各州府,存银堆积如山……这些财富总和,足以让寻常官员瞠目结舌。

彼辈究竟富庶到何种地步?密报中一组数据触目惊心:他们中的顶尖者,一年的纯利收入竟远超大宋朝廷全年的赋税总和!

他们,才是大宋真正的钱袋子!

靖康之难时国难当头,彼辈囤积居奇一毛不拔;如今陛下推行新政强国富民,他们却阳奉阴违暗中阻挠。这群人恰似寄生大宋巨象身上的肥硕水蛭,只顾疯狂吮吸国家血液,从未想过为滋养他们的社稷尽半分绵薄之力。

“陛下……您的意思是……要从这些商贾手中筹措资金?”宋应星看着密报上的数字,再联想到皇帝此前的话语,心中似有所悟,不由得心头一颤,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

“朕之意甚简。”赵桓声音骤然冰冷无波,不带半分情感温度,“朕规划的铁路是大宋未来的国之动脉,欲使其顺畅流转,需足够‘资本’作为启动之基。”

既然国库无余。

他拿起案头的朱笔,笔尖饱蘸朱砂,在那份记载着商贾名单的密报上,自上而下重重画下一道长长的血红斜线,那红色如同鲜血般刺目。

那朕,便亲自去!

“朕的‘钢铁巨龙’要腾飞,便用这些盘剥百姓、损耗国本的蛀虫之血肉与白骨,来铺设它的第一块枕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