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天道正义 > 第151章 县城小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楚峰提着两个沉甸甸、几乎要撑破的帆布包和麻袋,在村口告别了父亲,登上了那辆开往县城的破旧中巴车。车子颠簸在坑洼的土路上,扬起阵阵尘土。

他靠窗坐着,看着窗外熟悉的田野和村庄缓缓后退,心里充满了离愁别绪。父母佝偻的身影、妹妹不舍的眼神、乡亲们质朴的笑容,像一幅幅画面,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车子摇摇晃晃开了一个多小时,终于驶入了县城汽车站。车站里人声嘈杂,空气中混合着汽油、汗水和各种小吃的味道。

楚峰费力地提着行李下了车,站在车站门口,看着县城略显陈旧的街道和来往的人群,深深吸了口气。从这里,他需要转乘长途汽车返回省城。

看看时间,离下一班去省城的车发车还有将近两个小时。楚峰想了想,掏出那个用了好些年的旧手机,翻找着通讯录。他找到了一个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那边传来一个带着几分不确定的男声:“喂?哪位?”

“建军,是我,楚峰。”楚峰对着电话说道。

“楚峰?哎呀!你小子!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听说你回老家了?”电话那头的声音立刻变得热情响亮起来,带着惊喜。

李建军是楚峰的初中同学,也是小时候一起光屁股玩到大的伙伴,现在在县农业局工作。

“嗯,回来待了两天,现在在汽车站,等车回省城。有空吗?出来坐坐?”楚峰问道。

“有空!必须有空!你等着,我马上过来!对了,我喊上国庆和志强,他俩也在县城!”建军的声音透着兴奋。

“好,那我在车站门口等你们。”

挂了电话,楚峰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建军、国庆、志强,都是他少年时代最要好的朋友。虽然大家后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见面也少了,但那份情谊还在。

大约二十多分钟后,一辆半旧的摩托车“突突”地开到车站门口,停在他面前。骑车的正是李建军,他穿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制服,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皮肤黝黑,比记忆里胖了些,也有了肚腩。他跳下车,用力拍了拍楚峰的肩膀:“好家伙!真是你啊!咋瘦了这么多?在省里当干部是不是特别累?”

楚峰笑着捶了他一下:“还行,你倒是发福了啊,看来农业局伙食不错。”

“嗨,瞎忙,净坐办公室了。”建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帮他提起那个最沉的麻袋,“走,国庆和志强在‘老地方’等咱们呢!”

建军说的“老地方”,是县城老街一家他们上学时常去的小面馆,味道好,价格也实惠。建军用摩托车载着楚峰和一部分行李,另一部分暂时寄存在车站小件寄存处,两人穿行在县城的街道上。县城变化不大,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还是老样子,只是更显陈旧了些。

来到那家熟悉的面馆,门脸依旧窄小,招牌上的漆字都有些剥落了。一进门,就看见靠里的一张桌子旁坐着两个男人,正朝门口张望。看到楚峰,两人立刻站了起来,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楚峰!”

“可算来了!”

一个是张国庆,在县教育局工作,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但额头上也添了几道皱纹。另一个是王志强,在县供销社,身材保持得最好,还是那么精干。

“国庆!志强!”楚峰快步走过去,和两人紧紧握手,用力摇晃着。多年未见,那份熟悉的亲切感瞬间回来了。

“快坐快坐!”老板娘是个和蔼的中年妇女,显然还认得他们几个,“哟,这不是楚家大小子嘛,好久没见你了,听说在省里当大官啦?”

楚峰连忙摆手:“阿姨您可别这么说,就是普通工作。”

“还是老样子?四碗牛肉面,多加香菜?”老板娘笑着问。

“对!还是老规矩!”建军大声应道。

四人围坐在那张有些油腻的小方桌旁,气氛顿时热络起来。面馆里光线有些昏暗,吊扇在头顶吱呀呀地转着,空气中弥漫着面汤和卤肉的香气。

“楚峰,你小子可以啊!不声不响干大事了!”王志强性子直,拍着楚峰的肩膀,“清风市那案子,我们在县里都听说了!厉害!给咱们县争光了!”

张国庆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些,但也带着佩服:“是啊,那案子牵扯不小,你能顶住压力办下来,真不容易。现在县里不少人都知道咱们县出了你这么个人物。”

楚峰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喝了口老板娘端上来的免费面汤:“都是工作,分内的事。没那么玄乎。”他不想多谈案子细节,转而问道,“别说我了,你们怎么样?都还好吧?”

“我还能咋样,老样子呗。”李建军叹了口气,“在农业局,天天跟报表、材料打交道,有时候下乡跑跑,看看庄稼长势。咱这县,农业是大头,可农民增收难啊,事儿多,钱少。”

张国庆接过话:“我在教育局,也差不多。现在抓义务教育巩固率,控辍保学压力大。下面乡镇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弱,好多孩子上学远,困难不少。”

王志强在供销社,接触的面更杂一些:“供销社现在改制,不好干。既要保供应,又要讲效益。跟各乡镇的网点打交道,啥人都有,啥事都能碰上。有时候为了一点化肥、种子的分配,都能争得面红耳赤。”

听着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各自工作的琐碎和烦恼,楚峰仿佛看到了基层工作的真实缩影:具体、繁杂、充满各种现实的矛盾和困难。这与他之前在省纪委接触的宏观政策和重大案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认真地听着,不时问上几句。

“基层工作,确实不容易。”楚峰感慨道,“千头万绪,都得落到实处。”

“可不是嘛!”李建军大口吃着面,“哪像你们在省里,制定的政策,到我们这儿执行起来,有时候真是困难重重。就说那个惠农补贴,手续麻烦,到农民手里还得等好久。”

“还有信访维稳,”张国庆补充,“乡镇里邻里纠纷、土地矛盾、老人赡养……啥事都能闹到政府来,处理起来头疼得很。”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县里和乡镇的一些情况。朋友们知道楚峰在省纪委工作,说话也带着点倾诉的味道,把平时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憋屈事、看到的些不合理现象,都倒了出来。楚峰默默地听着,这些鲜活的一手信息,比他看任何报告都来得直接和深刻。他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基层的复杂性和改变现状的迫切性。

“楚峰,”王志强放下筷子,看着楚峰,语气认真起来,“听说……你这次回来,可能要有新动向了?是不是要下基层锻炼了?”

楚峰心里一动,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他点点头,没有隐瞒:“是有这个可能,组织上在考虑。具体去哪里,还没定。”

“真要下来?”李建军眼睛一亮,“要是能来咱们县就好了!哪怕到哪个乡镇当个书记镇长,有你在,肯定能干出点样子来!”

张国庆比较谨慎:“基层水浑,关系复杂,楚峰,你要是真下来,可得有心理准备。不比在省里,很多事……得讲究方式方法。”

“我知道,”楚峰郑重地点点头,“谢谢你们提醒。如果真有机会下来,还得靠你们这些老同学多支持,多给我提供点真实情况。”

“那必须的!”三人异口同声。

这顿简单的小面,吃了将近两个小时。大家聊着各自的生活,回忆着少年时代的趣事,也谈论着对未来的担忧和期盼。没有客套,没有虚伪,只有老友重逢的坦诚和温暖。结账时,几个人争着付钱,最后还是楚峰抢着把单买了。

走出面馆,已是下午时分。阳光斜照在老街的青石板上。该去车站了。

“楚峰,不管以后你去哪儿,记得常联系!”李建军用力握着他的手。

“保重身体,在下面干工作,别太拼了。”张国庆叮嘱道。

“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王志强拍着胸脯。

楚峰看着三位好友真诚的脸庞,心中充满感动。这份质朴的友谊,是他宝贵的财富,也可能成为他未来工作中重要的支持力量。

“谢谢兄弟们!你们也多保重!等我安顿下来,再聚!”

挥手告别,楚峰提着行李,走向汽车站。回望渐渐远去的县城和朋友们的身影,他的心情比来时更加复杂,也更加坚定。这次短暂的小聚,像一扇窗口,让他更清晰地看到了基层的真实面貌,也让他感受到了扎根地方的深厚情谊。未来的路,无论多么艰难,他知道,自己并非孤身一人。

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这些朴实真诚的人们,将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踏上返回省城的班车,他的行囊更重了,不仅装着父母的牵挂和乡里的特产,更装满了对基层的重新认识和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东风将起,他已做好准备,去迎接那片更广阔、也更复杂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