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天道正义 > 第163章 看看企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楚峰早早来到办公室。窗外,河阳镇在薄雾中显得格外宁静,但这宁静背后却隐藏着太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主任,楚峰叫住正要出门的王海生,今天我想去看看镇里几个乡镇企业的情况。

王海生闻言,脸上立即露出为难的神色:楚镇长,那几个厂子路都不好走,特别是农机厂和砖瓦厂,在镇子最西头,路上坑坑洼洼的,那辆老吉普车怕是不顶用啊。

他顿了顿,试探性地建议:要不……等周书记回来,用他的车?周书记的越野车性能好一些。

楚峰摇摇头,语气坚定:没关系,路不好就走过去,正好看看沿途的真实情况。

王海生见楚峰态度坚决,只好答应:那……那好吧。我陪您去。

两人沿着镇西头的土路往前走。这条路年久失修,到处都是坑洼,路两边是破败的民房,不少墙上用红漆写着歪歪扭扭的字,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刺眼。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煤烟和酸腐混合的怪味,越往西走,气味越浓。

这条路怎么破成这样?楚峰皱眉问道。

王海生叹了口气:镇里财政困难,修路的钱一直批不下来。前年就说要修,后来……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走了约莫半个多小时,远远看到一片低矮的厂房。围墙倒塌了大半,露出里面杂草丛生的院子,这就是河阳镇农机厂。厂门口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虚掩着,只开了一道容人通过的缝隙。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蹲在门口抽烟,见到王海生,懒洋洋地站起来:王主任,咋有空来了?

老刘,这是新来的楚镇长,来厂里看看。王海生介绍道。

老刘眯着眼睛打量了一下楚峰,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把门推开些:厂里没啥人,就几个老工人在守着。

走进厂区,眼前的景象让楚峰心头一沉。几个车间的大门都紧闭着,窗户玻璃碎了不少,透过破窗可以看到里面机器上落着厚厚的灰尘。空地上堆满了废铁和垃圾,只有最里面一个小车间传来些许动静。

循声走去,只见几个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在修理一台破旧的拖拉机。他们穿着沾满油污的工作服,手上都是老茧,见到来人,只是抬头看了一眼,又继续埋头工作。

一个年纪稍长的老师傅放下工具走过来,看着楚峰:领导是来视察的?有啥指示?

楚峰注意到他眼中的漠然和疲惫,温和地问道:老师傅,厂里现在是什么情况?还能生产吗?

老师傅苦笑一声,指着空旷的厂区:生产?拿啥生产?设备都是老古董,产品没人要,欠了一屁股债,工人都走光了。

他的声音突然激动起来:就我们几个老家伙,靠着接点维修活儿糊口。工资都欠了快一年了!领导,您说这日子怎么过?

镇里没想办法解决吗?楚峰皱眉问道。

办法?老师傅声音提高了八度,镇里前年就说要改制,要引进资金,雷声大雨点小!周书记带人来考察过几次,吃顿饭、照个相就走了!

他越说越激动,脸上的皱纹都挤在了一起:我们去找镇里,就说在研究,在研究!研究到啥时候是个头?我们这些老工人,把青春都献给厂子了,现在老了,干不动了,谁管我们?

王海生赶紧打圆场:老李,你别激动,楚镇长刚来,正在了解情况。

了解情况?老李师傅更激动了,情况明摆着!厂子垮了,我们这些老工人怎么办?养老钱、看病钱都没着落!领导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哪个真管过我们死活?

楚峰沉默地听着,心里发沉。这不仅仅是经营不善的问题,还涉及职工安置、债务化解等一堆烂账。他注意到旁边几个老工人都停下了手中的活,用期待又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他。

离开农机厂,两人又去了附近的砖瓦厂。情况更糟,厂子已经完全停产,只有一个瘸腿的老人在看守。

厂子早就停啦,看守老人拄着拐杖,叹了口气,占地纠纷没解决,跟旁边村子的农民闹得不可开交。前年机器还被村民扣过,后来虽然要回来了,但也彻底干不下去了。

回镇政府的路上,经过一片河滩地时,突然听到一阵吵嚷声。只见两拨村民正在对峙,手里拿着铁锹、锄头,火药味十足。

王海生脸色一变,下意识地想绕道走:楚镇长,咱们从那边走吧。

楚峰站住脚,眉头紧锁:怎么回事?

王海生支支吾吾:可能是……是争河滩地的事,老矛盾了,经常闹。

经常闹就不管了?楚峰径直朝人群走去。

两拨村民看到来了干部,吵得更凶了。一个黑脸汉子冲着楚峰喊:你是镇上的领导?来得正好!评评理!他们上村凭什么把河道改了,水都引到他们地里了?

对面一个瘦高个也不示弱:放屁!河道是自己改的吗?是去年发大水冲的!我们修堤坝还有错了?

你们那是修堤坝?分明是故意改道!

你血口喷人!

两边你一言我一语,推推搡搡,差点动起手来。楚峰和王海生费了好大劲才把双方拉开。

经过仔细询问,楚峰才弄明白,这是典型的资源争夺纠纷。由于去年洪水改变了河道走向,导致下游村庄灌溉用水不足,而上游村庄在修复堤坝时又确实存在过度加固的问题。这事已经闹了大半年,村干部调解多次都无效。

回到镇政府时已是下午。楚峰心情沉重,直接找到党政办:把近几年镇里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表都拿给我。

办事员磨蹭了半天,才抱来一摞材料。楚峰翻看了一下,发现很多数据残缺不全,报表格式混乱,明显是临时拼凑的。

晚上,楚峰在宿舍仔细翻看这些材料,越看眉头皱得越紧。镇财政赤字严重,几个项目资金去向不明,信访案件积压量大……问题远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得多。

就在他埋头研究材料时,有人轻轻敲门。开门一看,是党政办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小年轻,叫小陈,神色紧张地溜进来。

楚镇长,有……有个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小陈压低声音,不时回头张望。

你说,什么事?楚峰让他坐下,给他倒了杯水。

小陈接过水杯,手有些发抖:今天您去农机厂,李师傅他们说的欠工资的事……其实,镇里去年有一笔上面拨的专项解困资金,说是用于解决乡镇企业遗留问题的,但……但好像没完全用到厂子里。

楚峰立即警觉起来:你怎么知道?具体什么情况?

我……我前段时间帮忙整理账目,偶然看到的。小陈声音发颤,那笔钱有五十万,说是要给农机厂和砖瓦厂解决职工安置问题。但账目上只显示了二十万,另外三十万……

他咽了口唾沫,继续说:但王主任后来让我别管那笔账了,说周书记有安排。我……我本来不想多事的,可是今天看到李师傅他们那个样子……

小陈说完,赶紧低下头:楚镇长,我就是觉得工人们太可怜了……您千万别说是我的说的!

你放心,楚峰郑重承诺,这件事我会慎重处理,不会连累你。

小陈走后,楚峰站在窗前,看着漆黑一片的镇子,心里翻江倒海。周国富那句稳定第一,现在听起来别有深意。原来,河阳镇的问题,不仅仅是贫困和落后,水可能比想象的要深得多。

他想起白天老李师傅激动的面容,想起河滩地上村民们的争执,想起账目上那些不明不白的数字。这个贫困小镇的夜幕下,暗流汹涌,每一步都可能踩到雷区。

楚峰深吸一口气,目光逐渐坚定。既然来了,就要对得起这个地方的老百姓。无论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一探究竟。

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